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土匪横行,军阀割据,枪支泛滥成灾。据统计,当时全国4亿人口中,土匪竟达2000万之众。枪成为普通百姓的必需品,家家户户都有几杆土枪土炮自保。
短短几十年后,新中国成立,土匪被剿灭,军阀被消灭,中国逐步实现了"天下无枪"。
反观美国,一个拥有近4亿支枪支,远超其3.3亿人口的国度,枪支暴力事件频发,2022年刚过半,就已有1.7万人死于枪下。
中美两国,为何会走向如此不同的枪支管控之路?
民间武装猖獗
清王朝末年,中国大地上战乱不断,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无论北方还是南方,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混乱和动荡席卷每一个角落。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土匪悄然崛起。
土匪成了一份"热门职业",尤其在湘西地区,参加土匪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必修课"。在那里,不到300万人口,却有20万人为匪,比例之高更是惊人。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甘愿抛弃安稳的生活,转而过上朝不保夕的逃亡日子?原因无他,逃避赋税和兵役是主因。在那个年代,当土匪竟成了在官府和军阀魔爪下求生的不二法门。
土匪们靠什么来维持生计?自然是打家劫舍、拦路抢劫。在他们眼里,无论是富户还是贫农,甚至是洋人,都是可以下手的对象。为了抵御土匪,许多村寨自发组建了民团武装,其中最为壮大的要数南阳豫西民团。
在民团创始人别廷芳的带领下,该民团最多时竟拥有十万人马,称霸鄂豫陕交界,连日军也对其忌惮不已。1939年,别廷芳甚至率领7000武装配合国民党正面军抗击日寇,毙伤日军三千余人,可见其实力之强。
民间武装如此猖獗,来源何处?除了各路军阀混战时流入民间的枪支外,走私贸易和土制军火也是重要渠道。
晚清以来,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走私军火渐成潮流。许多地方豪强和商贾利用关系网大肆走私,数量之巨难以估量。而在一些军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制枪炮也十分猖獗。
以上文提到的别廷芳为例,其民团竟能自制轻重机枪、步枪,甚至口径高达150毫米的大炮。可以说,在那个"无政府"的年代,民间枪支泛滥成灾。
北洋军阀和国共内战的爆发,更多军火流入民间,到了30-4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枪,大户人家更是从欧美各国购置先进枪械,以求自保。有学者形容,枪支就像大米、白银一样,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通货"。
小到村寨,大到城镇,无不弥漫着火药味。寻常老百姓倘若没有几杆防身家伙,走在路上都不安心。一时间,中原大地,刀光剑影,烽火连天。先民高悬青天白日之憾,竟一语成谶。
剿匪禁枪
建国伊始,党中央就面临着一个棘手难题:如何肃清残存的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土匪势力。当时全国大大小小的土匪武装多达数百支,总人数逾百万,其中以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最为猖獗。为了迅速恢复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中央决定发动大规模剿匪行动。
1949年底至1952年,解放军发动三年剿匪战争,出动兵力高达250万人次。其中华中、华南地区歼匪最为惨烈,仅鄂豫皖苏区一役,解放军就围剿匪患达30余万人。
通过反复围剿、分化瓦解等策略,大多数土匪被捕或自首,为数不多的顽固分子则四处逃窜,最终被歼灭。三年剿匪的战果斐然:共歼灭土匪武装1600余股,总计260余万人。
随之缴获的枪支更是数以百万计,据不完全统计,仅1951年查获的各类枪支就超过130万支。
剿匪的胜利,为新中国扫清了武装割据的障碍。但要真正实现"天下无枪",还须釜底抽薪、斩草除根。
1951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并制定《私藏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登记缴验暂行办法》,号召民间自觉上缴私藏枪支。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各地纷纷从地主、富农手中没收了大量枪支弹药。
据统计,仅西南一地就收缴土匪头目和恶霸地主的枪支达5万余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民间持枪现象得到大幅遏制。
当然,在那个特殊年代,为防范境外敌对势力,党和国家也曾鼓励发展民兵组织,并为之配备轻武器。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枪支重新合法流入民间。
1966年,一名少年在北京玉渊潭公园打鸟,流弹击碎了人民大会堂的玻璃。消息传到最高层,引起极大震动。随后,中央连发4道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私藏枪支大排查。
1996年一档内部资料显示,当年共收缴120余万支枪、400余万发子弹,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民兵组织。直至1981年,中央军委下令回收民兵轻武器,这一隐患才最终消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新中国头30年的不懈努力,当年乌烟瘴气的匪患之乱,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改革开放新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飞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犯罪率上升就是一个危险信号。尤其到了90年代,随着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抬头,个别地区竟出现了持枪械斗的极端案例,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严禁非法制造、买卖、储存、私藏枪支弹药的通告》,并相应颁布了《猎枪弹药管理办法》。基于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这一时期政府仍允许狩猎爱好者在严格审批的前提下持有猎枪。
一时间,打猎运动在民间颇为风靡,成为不少人热衷的户外活动。然而好景不长,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猎枪制造命案,让公安机关如芒在背。
终于在1993年到达一个临界点,这一年,全国刑事案件突破150万起,同比上升20.9%。而在云南省,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械斗案更是将矛盾激化到极点。
据当地公安机关回忆,事发当天,云南某县两个村寨的上千村民因土地纠纷引发群殴,双方动员了多达5000人,投入柴刀、鸟铳等器械,场面极其血腥残暴。
事后,党中央连开多次会议,反复研究如何从源头治理犯罪问题。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终于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标志着中国枪支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新法规定:除军队、警察、安全保卫人员因公配枪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持有枪支,对猎枪也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审批制度。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缉枪治爆专项行动,"严打"的旗帜在大江南北高高飘扬。
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这场声势浩大的"严打"硕果累累。据公安部统计,自1996年至2006年,全国共缴获非法枪支170余万支,查处制贩枪爆案6万余起,有效遏制了犯罪分子持枪滋事的嚣张气焰。
到了21世纪,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民间私藏枪支现象几近绝迹。从某种意义上说,1996年的新《枪支管理法》是一个分水岭,它以一个严格的法律形式,为"天下无枪"的新时代奠定了基石。
2001年、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修正《枪支管理法》,进一步提高了非法持枪行为的法律成本。尤其是在打击跨境贩枪走私、网络销售枪爆等新型犯罪方面,中国已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控机制。
美国为何不禁枪
历史已经证明,在民间普遍持枪对一个国家绝非福音。然而,在国际舞台上,合法持有军事力量,尤其是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却是大国崛起的"标配"。
美国枪击案件层出不穷,为何从来没有进行禁枪呢?
美国人民并非不反对枪支。2000年5月14日,美国华盛顿上演了一场“百万母亲大游行”,人们走上街头抗议枪支暴力,呼吁政府实施禁枪政策,但是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首先,禁枪在法律上是不可行的。持枪不仅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更是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根据宪法,持枪权利受到保护,法律并未禁止这一行为,因此禁枪在法律上难以实现。
其次,禁枪问题牵涉到庞大的利益集团。一旦实施禁枪,枪支及子弹的生产和销售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即使是在经济相对萧条的2012年,美国的枪支市场规模也超过了300亿美元,年税收达到20亿美元,涉及的从业人员超过20万。
此外,政治选举机制也使得禁枪难以推进。美国的总统和议员主要依靠选举上台,候选人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步枪协会不仅拥有丰富的资金,还能动员其500万会员为其支持者发声。如果有人主张禁枪,往往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支持而难以当选。
美国禁枪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保护、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政治选举机制的限制以及暴力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枪支管制在美国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