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没有那种隐世家族?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却可以操控天下局势

铲史大官 2025-01-24 13:04:54

在诸多网络小说以及自媒体所撰写的文章里面,常常会描绘出古代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要么有着一个实力极为强大的隐世家族,要么便是存在某个同样强大无比的江湖势力。

或许有这样一个家族,在大众之中声名并不显赫,寻常人甚至都未曾听闻过它的存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天下的命脉已然被这个家族所掌控。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文化层面,在诸多事务的背后,都能寻觅到这个家族悄然存在的踪迹。

这个家族的能量极为庞大,只要其有意为之,每次都能够毫不费力地对天下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一旦他们心生不悦,便是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也能轻易达成。至于拿下朝堂上的重臣,又或是直接更替一位皇帝,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轻而易举的小事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表明态度,那就是这压根儿就不存在任何可能性,完全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只能如此断言了。

其实在古代,存在着不少极具影响力的家族。就拿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说,诸多世家大族赫赫有名,宣称能千年兴盛而不衰。这类家族的能量极大,不但能掌控当地的经济与政治走向,到了乱世,甚至能够直接拉起军队,凭此割据一方以保自身周全。

并且,这类世家大族的家族史通常要比一个政权的历史漫长得多呢。就拿历史上的弘农杨氏来讲吧,其家族史从西汉起一直绵延至隋唐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压根就不存在任何一个政权,其历史能够比这些传承千年的世家大族还要长久。

即便如弘农杨氏这般的家族,与小说当中那种能够左右天下局势的“隐世家族”相比起来,二者之间的差距依旧十分悬殊,远未达到那种程度。

为何这种隐世家族无法存在呢?实际上这和我们的历史紧密相关。确切来讲,在我们的历史进程中,先后有五个人出现,他们逐一将这种超强家族赖以存在的根基给彻底摧毁了,从而使得这类隐世家族难以存续下去。

在对这六位古人的功绩展开阐释之前,不妨先来做一番假设。倘若在古代真有那种极为强大的隐世家族存在,那么这样的一个家族,究竟会通过何种方式去影响并掌控整个国家呢?

首先得明确,一个家族若要具备最为强大的武力,那是有要求的。在诸多武侠小说里常常会出现隐世家族,家族中个人武力值超高,甚至能随意灭掉那些不服之人。可现实里压根不存在这般超强的个体。所以呢,一个家族若真想拥有最强武力,唯一可行的途径便是组建起一支最为强大的军队。

在拥有军队之后,紧接着有四种权力是极为关键的。其一是人事任命权,它关乎人员的任用安排;其二为宗教权,在相关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再者是文化和考试权,对知识传承、人才选拔意义重大;还有土地所有权,在诸多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

国家官员的任命权在手,便能借此确立对国家的掌控力。宗教方面的权力可利用起来,从民众的信仰层面施加操控,进而汇聚起强大力量。文化以及考试相关权力,能直接将社会的上升通道牢牢把控。而土地所有权的拥有,意味着可合法占有古代极为珍贵的生产资料。

在现实情境下,要是存在某个隐世家族能够将这五种权力彻底掌握在手中的话,那这个家族着实是能够对国家实施颇为有效的掌控的。

然而关键在于,在后续漫长的历史进程里,于地方家族同中央政府彼此的牵扯、制衡之中,那原本的五种权力,大体上都被逐一收归上去了。

秦始皇乃是第一个站出来将权力集中起来的人。

秦始皇当政之时,以横扫千军之势,一举统一六国。在那场让天下格局巨变的统一战争里,中原大地上,不管是形形色色的家族,还是各有主张的学派,亦或是其他任何能被人说出名字的组织,无一不被秦始皇以强大的武力直接击败,通通臣服于其威之下。

自秦始皇实现天下大一统起,秦朝的国家军事力量便占据绝对优势,呈压倒性态势。从这一时期往后,只要不是处于割据混战的乱世局面,便再也没有哪一个家族可以单凭自身就拥有极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了。

当然了,在后世的历史进程当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形。便是有某个官员或是家族,凭借着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逐步将皇帝架空,进而掌控了国家的军队。而一旦发展到了这样的阶段,不管是这个人也好,还是这个家族也罢,那必然是举国皆知了,再也没办法隐匿自身的存在。

因此,自秦始皇起,便不会再有哪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家族,能够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了。在秦始皇之后的时代里,那种声名并不显著的家族却掌控强大军事力量的情况,是决然不会再出现的了。

与此同时,秦始皇在拥有了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后,便着手在全国范围派遣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官员。打这起,地方政府中上层官员的任免大权,差不多都被中央政府给收归己有了。地方上那些有势力的世家,顶多也就只能对基层官吏的任用施加影响,要想直接决定县令及以上官员的任免,可就太难了。

因而,在秦始皇还在世之时,实际上是将军事方面的权力以及人事任免方面的权力,统统都从地方那里给收归到了中央。如此一来,地方在这两方面的权力就被大大削弱,而中央则进一步集中了重要权力。

在秦始皇之后,有一个人将世家的权力给收回了,此人便是董仲舒。

说起董仲舒,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举措,觉得此举仿佛为后世禁锢思想埋下了伏笔。但事实上呢,董仲舒在主张罢黜百家之时,还向汉武帝建议开展公开的“察举制考核”。

在正史的记载当中,有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汉武帝做出罢黜百家这一举措,与此同时,汉朝开始举办察举制考核,颇为巧合的是,这两件事情实际上是在同一年出现的。

随着中央政府开展全国性的考试,此后,汉朝政府便将文化以及考试相关的权力完全收归己有。打这起,任何地方家族都再也不能越过朝廷,去径直代表国家的文化正统了。即便是孔子的后人,同样也没办法直接代表儒家这一文化流派了。

并且,自汉武帝时期起始,一直延续至东汉阶段,汉朝有多位皇帝在各自的在位之年,均针对儒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历经这诸多轮改革以后,汉朝已然具备条件去编订出契合自身需求的标准教材了。

至此阶段,汉朝的皇帝已然能够对国家的文化状况予以直接掌控。即便孔子复生,且携带着原版的四书五经现世,可他也仍旧无法径直代表后世所发展形成的儒家。说到底,真正有权力决定科举的考试内容以及考试方式的,还是汉朝后续的统治阶层。

在那之后,出现的又一位重要人物当数东汉末年的皇甫嵩了。

说得更确切些,那便是以皇甫嵩作为首要人物的众多东汉末年的将领们,其中涵盖了皇甫嵩、朱儁、曹操、孙坚等等好些人,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这几位。

在东汉末年,有这样一帮将军,他们除了挑起了后来的三国纷争之外,还干了一件极具影响力的大事,那便是对黄巾起义进行了镇压。这件事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相较于其他事件来说,算得上是最大的了。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农民起义历程当中,东汉末年爆发的黄巾起义显得极为特殊。它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历史上诸多农民起义里,它乃是首次以大规模的形式,打着宗教的旗号开展的起义活动。

与当年陈胜吴广起义的情况有所区别。陈胜吴广起义之时,先是带领身旁部分人举竿而起,随后持续招揽周边穷苦百姓,以此扩充队伍规模。在陈胜吴广之后,整个汉朝时期曾多次发生农民起义,像西汉末年的吕母起义、绿林赤眉起义军等,均是这般模式。

首先举起反抗的旗帜,勇敢地站出来,开启行动。随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吸纳各方力量,让队伍逐步发展、日益壮大起来,以形成更为强大的集体,去达成所期望的目标。

然而,黄巾起义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它和其他常见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情况,在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与一般事件所不同的表现,有着别样的发展态势和影响等。

黄巾起义先是借助宗教的力量来扩充人员规模,由此让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构建起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接着便着手制定相关计划,妄图对各地的官府发动直接攻势,以期达成直接掌控整个国家的目的。

于是,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猛然爆发之际,整个东汉的统治阶层瞬间都懵了。要知道在此之前,众人压根就未曾料到,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宗教势力,居然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就拿以张角作为首领的太平道势力来说,其在京城一带,都拥有着为数不少的信徒呢。

他们居然妄图径直打开洛阳城的大门,趁军队尚未有所反应之时,径直杀进皇宫,将汉灵帝除掉,进而直接把国家的中央指挥权掌控在手中。

倘若当时张角手下没人泄密的话,说不定这件事还真就有成功的可能呢。要知道,就因为张角麾下出现了泄密之人,这才给事情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变数,不然的话,成功的几率或许会大上不少。

随后,面对黄巾起义这场动乱,东汉政府全力展开镇压行动。恰是在这一时期,像皇甫嵩、朱儁这类汉朝将军站了出来,他们所展现出的战斗力极其惊人,令人为之震撼。

不少后人在研读这段历史时,往往会忽略一个情况:黄巾起义虽声名远扬,可实际上呢,从张角正式举兵造反起,直至东汉军队把所有起义军的队伍彻底击垮,满打满算,整个过程仅仅耗费了不到八个月的时间。

在仅仅八个月的时长之中,张角精心筹备且经营了许多年的那个宗教组织,竟在转瞬之间就彻底分崩离析,化为乌有了,曾经的种种谋划与经营仿佛都在这短短时间内化为泡影。

黄巾起义虽被迅速镇压下去了,不过它除了拉开了后续三国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序幕外,对后世而言,起码还产生了两大极为重要的影响呢。

其一,自那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针对地方宗教势力皆采取严防举措,坚决不让其势力超出可控范畴。其二,黄巾起义迅速溃败一事足以证实,在中原地带,宗教力量难以凌驾于世俗力量之上,任何宗教都唯有依附世俗封建王朝才可存续。

因此,在经历了东汉末年那诸多名将所处的时代过后,往后的日子里,再也不存在任何一个地方上的家族又或是单独的个人,可以凭借宗教去构建起一股能够超越世俗王朝的势力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选择去依附罢了。

当发展到这一阶段时,除了土地所有权这一项之外,其余那些足以对天下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关键权力,已然全部被汉朝政府成功地收归己有了。

然而关键在于,那场黄巾起义发生之后,致使许多地方的世家豪强渐渐走向独立。自那起,凭借着土地所有权这一基础,这些地方的地主家族不断地发展壮大,速度颇为迅速,进而一个个世家也就此陆续形成了。

自东汉末年起,中古时代的世家大族便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凭借着土地的所有权,握有少量地方军队的组织权,还拥有基层官员的任免权,如此一来,这些世家大族常常能够对某个地区的局势起到左右的作用。

像后来的弘农杨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等不少家族,便都是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中。

然而,这类家族通常仅仅是在其家族所处的区域内,才具备极为强大的影响力。要是谈及妄图直接对全国产生影响,又或者企图让自身不显露声名,却在暗中操控全国大局的话,那可绝对是办不到的事情。

再者,自三国时期起始,直至隋唐之前,其间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阶段,其实也能够被视作是诸多世家大族彼此展开攻伐混战的一段历程。而到了最后,在这场漫长的混战里面,得以完全胜出的家族,便是陇西李氏啦,也就是李世民所在的那个家族。

诚然,在李世民家族缔造唐朝之前,杨坚家族是曾短暂创建了隋朝,也可算作是一时取得了胜利。不过呢,杨坚所在的这个家族,却未能凭借自身一家的力量,去将其他的所有家族都给压制住。

唐朝开国以后,身为皇族的李家着手重新收回地方上世家大族所拥有的权力。而在这一收回权力的过程之中,起到最为关键作用的,当属李世民与武则天这两位皇帝啦。

在李世民与武则天当政时期,科举制得到了大力推行。科举制一旦推行开来,基层的考试以及人事任免权便渐渐从世家大族手中脱离,他们不再拥有这些权力。也正因如此,唐朝过后,那些曾经传承千年的豪强世家,便陆续中断了传承延续。

在此之后,那些地方上的家族,想要决定某个地区的发展走向就已经极为困难了,至于去影响全国,那更是无从谈起,根本就做不到。

总体而言,古代若一个家族企图掌控国家,左右天下大势,那就必然要手握若干关键权力。可一旦某个家族拥有了这些权力,便不可避免地会与朝廷发生冲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那些地方家族就这样一步步遭到压制,进而渐渐丧失了自身所拥有的权力。

当然了,在获取权力的途径当中,除了通过常规的、正面的方式去获得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形,那便是人们常说的“寄生”这种情况。

就拿汉朝的外戚以及唐朝的藩镇将军来说吧。他们起初能够在朝廷当中担任相关职务,接着凭借自身所具备的一些优势条件,逐步去掌握国家更多方面的权力,发展到最后,便实现了对整个国家的掌控。

无论如何去讲,待这个家族发展壮大到了特定规模之时,完完全全地走到明面上来,那必然是避无可避的事情。

在小说当中常常会出现那种隐世家族或者势力,它们能够凭借各式各样的途径,直接对天下局势加以操控。可要说在真实历史上,最接近达成这一目标的,那就非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莫属了。不过张角最终落得个怎样的结局,想必大家也都是清楚明白的。

说到底,封建王朝怎会容忍其统治之下,有能对自身构成威胁的力量存在呢?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体系下,一切都要处于其掌控之中。因此,那些传说中极为强大的隐世家族,也只能是活跃于各类文学作品的虚构存在了,在现实里是不可能有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