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化龙”成龙化

丁丁尊随 2024-04-09 18:26:51

☉张炳春

(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辛丑年冬日,龙化村正在有序推进“鹿鸣小镇”建设乡村振兴项目。虽时近冬至,这个周末却是暖风习习,应邀与几位本县作家一起前往进行实地采风。说是采风,其实是一次学习之旅、一次灵魂净化之旅,这是同行大家的一致感受。

龙化村,是江西会昌一个群山环绕的偏远村庄,地属庄口镇。赣江支流之贡江绕村而过,这里绿水青山,鸡犬相闻,环境宜人,民风古朴,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文化活动在最近几年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一股强劲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每到一个村,人们都习惯探问村名由来。各个村庄有各自名称的来由,龙化村当然也不例外。以前的老同事萧荣祯,是这个村子里出去的赣南日报记者,他向我们介绍,村里有位老辈,虽是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还很健谈,简直是村里的活词典。老者给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流传当地一带的有趣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金色的雄鸡从远方振翅飞来,上空盘旋几圈,便徐徐落下,悠然觅食,一阵嘹亮的啼鸣之后,转瞬间“噗噗”几声踪影全无。这时,附近那口水井,倒入些许砻糠,便从村边的贡水河上冒出缕缕轻雾,人们便认定是这只金鸡在此仙化作一条龙,钻入井里,从河道中缓缓升腾,“金鸡化龙”,这地方也就从此定名为“龙化”。翻阅会昌县民政局2015年编撰的《会昌县地名志》,却是这样记载:“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村民们都聚集在贡江举行划龙舟活动,因而此地便称为划龙,为书写方便,简为龙化。”我们无需去辨别对错二选一,其“民间传说+地名志”的独特出处,均可让人津津乐道,这就足够了。

龙化村自古以来主要有赖、萧两大姓氏,先有赖姓由赖帮辅从宁都县迁来,后有萧姓由萧伯其从泰和县迁来,均已传承了二三十代,两大姓氏如两兄弟,难免有过争执口角,但主流和睦相处,所以都人财两旺,总人口现已接近3000,龙化村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寻访活动中,我们感觉到龙化村通过“精准扶贫”实现整村全面脱贫,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后,正伴随着乡村振兴号角,徐徐展开着一幅“风景这边独好”的新画卷。

(二)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上世纪30年代初土地革命开展得红红火火。1931年9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来到这里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并扩大红军队伍。那个时候,这里地属龙化保,有四五十名青壮年贫苦农民踊跃参加红军,其中赖屋24人,绝大部分牺牲在战场或长征途中,赖华是村里唯一幸存下来的长征老干部。长征到达陕北后,赖华在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保卫科任侦察员,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第四野战军南下至广州,先后在公安部门、党政机关、民政部门担任领导干部。苏区时期的“中华钨砂公司”成立后,萧述彩等大批龙化青壮年追随开矿红军队伍,到仁凤山(盘古山)、丰田(铁山垄)等矿点工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造财源,为革命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

来到赖屋的村头,“鹿鸣小镇”建设如火如荼的气氛,让我们深受感染。道路拓宽新修、农田高标整理、村旁青山保护……每一个项目均按制定好的规划有条不紊逐一落实,始建于清代早期的赖氏宗祠也已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好,气势恢宏的龙化赖氏古宗祠与清代康熙年间的《院道严禁碑》,被纳入县级文物保护。正在监督项目建设质量的老支书赖远上向我们介绍,这里村边那大片山上要发展鹿养殖新产业,进而延长产业链,唱响鹿文化,建设“鹿鸣小镇”,引领广大群众过上更加殷实富足的生活。

说到鹿养殖,联系“金鸡化龙”传说,耄耋老者又为我们饶有兴致地讲述了这样一则民间故事,真是无巧不成书。传说鹿、雄鸡与狗本是同一个家族,鹿是雄鸡的哥,狗是他们的舅舅。从前鹿是没有“角”的,狗却长有一对漂亮的“角”。有一次雄鸡与鹿兄比漂亮,雄鸡以好看的红冠取胜,鹿兄自叹不如却不愿就此认输。于是鹿兄巧生一计,笑眯眯地悄悄对雄鸡说:“老弟,狗舅平时最疼你,你去请狗舅把头上的角借给我戴一下吧。”狗舅果然把头上的角借给了鹿外甥。鹿兄戴上狗舅这个“角”,高兴得连蹦带跳地向森林跑去,消失得无影无踪。狗舅无奈,只好要求雄鸡外甥把鹿外甥找回来。从此,雄鸡每天天快亮就向鹿兄呼叫,要鹿兄把“角”还给狗舅。正因为鹿外甥头上的角是借来的,所以鹿角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自行脱落。

(四)

听罢鹿与雄鸡的传说故事,我们又进到萧屋。在萧氏古宗祠西侧的一排民居,吸引着大家的眼球,“龙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龙化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格外醒目。

来到这里,负责日常管理的退休干部萧述浩,指着外墙布满各种文明实践活动记实喷绘,向我们介绍,这些房子都是外出乡贤萧荣祯几兄弟相继将祖居和各自自建房腾出,无偿提供用作公益活动场所的,村里的文明实践活动,起源于2009年暑假,赣南日报记者萧荣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村“支教”,并且从此每年暑假不间断。随后,创办了“天浴·成长书社”,为孩子们借阅图书提供方便,并将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乡村文化建设等系列活动开展起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七色堇”志愿者服务队、赣州市合众公益协会等公益组织相继在这里开启了“智慧兴村”公益项目。在这里,上海交大、宁波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赣南师大、江西中医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建立了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基地、支教基地、支教点、志愿服务基地,让龙化村崇学重教尚德之风勃然兴起。

“金鸡化龙”的龙化,注定离不开“龙”,村民们喜欢以龙为舞。早年有村边贡江河上热闹的划龙舟活动,现今,史上舞龙文艺活动也在各项进村文化活动的熏陶下重燃热度,每当遇有大事喜事,男女舞龙队活跃在乡村,他们还走出大山,将娴熟的舞龙表演延伸到附近乡村,甚至舞进了赣州市,将良好的精神风貌传遍城乡。

(五)

产业兴旺,就业有序。这是龙化振兴乡村的底气。“水稻烤烟薯脐橙,沿道金黄油菜花;传统产业留得住,一年四季不拉下;大棚菜业都忙碌,蔬菜番茄贝贝瓜;鸡鸭牛猪规范养,产业兴旺富万家”,村民们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在此基础上,村里借助“‘智慧兴村’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的实施,大力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盘活市级“非遗”会昌灰水米粿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会昌珍珠粉制作技艺等“非遗”资源,以“非遗”保护、传承,助推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批“灰水米粿制作能手”和“会昌珍珠粉制作能手”,通过发展“非遗”产业带动村域经济繁荣。在村口223省道宽敞的“庄黄公路”旁,村民新建起了以生产装修装饰材料为主的环保建材厂,吸纳本村三四十人就业,工人人均月工资超过3000元。

“产业带动好就业,环保建材有厂家;个个有岗能致富,门口就业把家发;争先恐后比贡献,利己利人又利他;勤劳致富树榜样,人文和谐最无价;文化活动常开展,以文化人村融洽;孝亲敬老扶幼弱,春风化雨成佳话;与时俱进无止境,兴村就是兴中华”,一段段顺口溜,道出了“金鸡化龙”成龙化的真谛。

0 阅读:0

丁丁尊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