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回看殷墟考古再认识夏殷王朝(十五)——殷人禘喾祖契

翁卫和说古史 2025-02-14 19:20:42

安阳殷墟5号遗址是高辛帝喾辛妃简狄的重屋(殷人宗庙)

1. 引言

安阳殷墟5号遗址的考古发现,提供了对殷时期祭祀制度的重要见解,特别是在祭祀高辛帝喾(帝喾)及其配偶简狄的传统方面。本报告将探讨该遗址的出土物如何与殷的祭祀体系“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相吻合,重点分析牺牛祭帝喾的传统及帝喾的图腾标志。

2. 牺牛祭帝喾的考古证据

2.1 白石牛的出土与其祭祀意义

殷墟5号宗庙出土的一件白石牛是殷后人献给“高辛”帝喾的祭品,铭文“司辛”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根据《祭礼》记载,“牛祭天帝,妃配享”,即帝喾作为天帝享受牺牛祭祀,简狄作为帝妃陪同享祭。铭文中的“辛”字代表“高辛”,即帝喾的庙号,明确指向帝喾而非庙主简狄。

白石牛的下颚铭文“司辛”释义为“供奉牛以祭祀高辛”,表明它是为了纪念高辛帝的牺牲仪式。石牛的摆放位置也具有象征意义,位于庙主简狄宗庙灵屋的上方,头部朝南,表明它是用于祭祀帝喾的仪式性物品,而非庙主的私用品。这一摆放方式反映了殷人通过此牛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以及对宗族起源的崇敬。

2.2 石牛的象征性作用

白石牛的象征作用突出,表明它在祭祀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摆放和象征意义体现了殷人对高辛帝喾的尊崇,并强调帝喾作为天帝的地位。此外,牛作为祭品,也展示了殷时期的祭祀体系中,神权与皇权结合的特点。

3. 帝喾的图腾标志及其意义

3.1 铜箕的铭文和图饰

五号宗庙出土的铜箕,尤其是箕柄上的铭文和图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图案中常被解读为“饕餮纹”或“兽面纹”,但实际上,这些图饰代表了帝喾的图腾标志,象征着帝喾的身份和统治权。

铜箕上的图案,尤其是额头中央的纹饰,被一些学者解释为“帚”,但这一解释并不合理。经过分析,这一图腾标志代表了帝喾的帝王身份,以及他对四方国土的统治。图中的红色部分象征帝喾,绿色部分代表四方国家,表明帝喾在这些国家之上的统治地位。

3.2 图腾标志的组合意义

帝喾的标志结合了早期文字和象征符号,图案中的①代表鹰的羽冠或鹰翅,鹰为帝喾的形禽;②则代表帝喾属于木的五行属性。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图腾标志,象征帝喾的帝王身份和他的天命。

3.3 铜箕与简狄的地位

铜箕作为古代妇女的日常用品,但它出土于五号宗庙,且携带帝喾的图腾标志,表明庙主简狄作为帝喾的配偶,在殷人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简狄不仅是“殷宗母”,她作为帝喾妃子的身份也通过这些符号得到了象征性表达。

4. 结论

安阳殷墟5号遗址的考古发现,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帝喾的传统,尤其是通过出土的白石牛、铜箕及相关铭文和图饰,我们可以看到殷时期祭祀制度“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得到了明确的执行。白石牛作为牺牲物,祭祀帝喾的天帝地位;庙主简狄作为帝喾的配偶参与祭祀仪式,象征着她在殷人宗庙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帝喾的图腾标志在五号宗庙的文物中得以清晰展现,进一步表明了帝喾在殷人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这些考古发现,我们对殷时期的宗庙祭祀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为研究帝喾的历史贡献提供了新的视角。殷墟5号遗址的发现,不仅验证了高辛帝喾和简狄的宗庙所在,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历史背景。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