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高校工作一定要准确评估自身实力

群行看课程 2025-02-22 05:34:21
进高校工作一定要准确评估自身实力 高校教职的工作遵循三大原则: 1、越是头部的高校门槛越高,考核越严,工作越像企业。比如清北复交门槛最高,211就低一些,大专最低。 2、同一档次的学校,越是发达地区的高校要求越高,比如浙江的大专比四川的大专要求高,四川的大专又比陕西的大专要求高。 3、平台好待遇不见得高,这叫“名校税”。比如清华的待遇还不如一些211,这跟大众的认知完全相反。为啥会有名校税?因为名校待遇再差都有一群人卷,人家不愁招揽人才,而去名校卷的人也不靠工资吃饭,人家有本事拿经费。 上述三条原则是高校工作的铁律,任何学校都逃不出这个框架,这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所以你把高校的排名和城市一列就知道这个地方有多卷。 比如A大国内排名第3+坐落在杭州,那是卷中卷,能在A大立足的人绝对是社会上的顶级人才; B大国内排名第9+坐落在合肥,内卷程度就没有A大高; C大国内排名350+坐落在三线城市,那就不是很卷; D大只是大专,但坐落在杭州,内卷程度反而比C大高; 上述三条铁律非常简单,大家一看就懂,但问题在于:高校教职不只是跟同一届的人卷,还要跟所有历史遗留的师兄师姐卷,在名校过不了非升即走的人起码有80%,这群人不可能不找工作,那只能降低要求往下卷,这导致C大D大都有名校博士扎堆涌入,大家的退路越来越少。 所以这两年毕业的博士千万不要再幻想在好平台卷输了去个二本安家,这种“大不了去XX”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如今在高校谋教职的核心是“准确评估自身实力”,不要硬卷,不要耽误时间,要一次就中,否则三年之后大环境又变天了。 从数据上看,我们2021年的在读博士才50万,现在已经涨到70万,去年又新增了828个博士点,在师兄妹的前后夹击之下,你没有几个3年可以耽误,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那就赶紧去大专占坑,否则过几年连大专都进不去。 预计再过5-10年,高校教师就彻底去编,以后的高校只要顶级人才,而顶级人才就要不断产出成果,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就像我们做IP得一直保持输出,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高校不养闲人将成为日后的社会共识,躺平这个词只能在体制外出现,想躺平就自己挣钱,财务自由了随便躺,让一群路径依赖+贪恋舒适圈的人把高校当温室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链接杰哥/围观社群/观看直播/课程学习/咨询服务yijie8881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