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农历甲辰龙年正月廿三交九九,正月二十五惊蛰节气,老人说“最怕惊蛰前雷鸣”,惊蛰前雷鸣有啥预兆?有多可怕?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怎么说?
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的开始,预示着天气愈加暖和,春耕春种开始。
惊蛰节气是春天最重要的节气,古人把惊蛰节气看得尤为重要。
惊蛰节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重生和希望。古人根据惊蛰节气的物候变化,把惊蛰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时节,桃花开始绽满枝头,为春天的到来增添了美画般的光彩;树林中的黄鹂鸟,也用明亮的歌声,传递着温暖春天的到来;凶猛的大鹰已经悄然隐身,只能听到斑鸠的求偶的鸣叫声,预示着新生命的出现。
春雷惊蛰,万物复苏,在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惊蛰,二月中。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节,气温快速回升,万物复苏,蛰伏冬眠的虫类,也被惊蛰的雷声震醒,开始活动,人们也开始了新一年的耕种劳作。
古人认为惊蛰对应震,震为雷声,雷声预示着万物的生长,农民开始了春耕春种。老话说“惊蛰闻雷鸣,农夫忙不停”,意思是说,在惊蛰听到打雷声,有利春耕春种,农民会忙得不停歇。古人还发现,如果在惊蛰前出现打雷,会带来不好的事情,老话说“最怕惊蛰前雷鸣”。
今日农历甲辰龙年正月廿三“交九九”,打雷有何预兆?有多可怕?看看古人的农谚咋说?
一、惊蛰前闻雷鸣,四十五天不晴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惊蛰前听到打雷声,在接下来的四十五天里,都不会出现晴天,阴雨连绵。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打雷是由于暖湿气流遇到强冷空气,形成强对流天气,出现了打雷。惊蛰节气的气候特征就是升温快,此时的天气还不稳定,时常会有寒潮天气,冷暖空气相遇就会出现打雷,因此惊蛰过后,雷声降雨开始增多。
如果惊蛰前出现了打雷,预兆着春天天气不稳定,冷空气势力强,阴雨天就会多,就会影响到小麦生长和春耕春种。
老话说“惊蛰前雷鸣,倒冷四十五”、“惊蛰前雷鸣,农夫春耕停”、“惊蛰前雷鸣,庄稼减收成”。
这些农谚,就是告诉人们,惊蛰前出现打雷,会带来极端天气“倒春寒”,影响春耕春种和庄稼收成。
二、惊蛰前雷鸣,农夫受灾情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惊蛰前出现了打雷,会带来反常天气,种地的农民就会受灾。
老话说“未到惊蛰雷声鸣,天晴干旱到清明”、“惊蛰未到雷先鸣,六月雨水似蛟龙”、“雷打惊蛰前农夫种地难”“雷打惊蛰前,牛马不值钱”、“惊蛰前雷鸣,遍地起坟头”。
从这些农谚中可以看出,在惊蛰前出现打雷,会出现旱涝不匀的天气,造成粮食欠收,农民种地就会非常难过,在旧时耕地用的牛马就会不值钱,饥饿带来的疾病,就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出现减员的现象。
“最怕惊蛰前雷鸣”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并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封建迷信,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惊蛰前出现打雷,说明天气出现了反常,会带来极端天气造成粮食减产,春天忽冷忽热的天气,还容易出现疾病传播,在古时就会因饥饿疾病出现人员的伤亡。
“惊蛰前雷鸣”是由于惊蛰前回温快,遇到强冷空气,而出现的天气现象,并不会像民间传说的那么可怕,但也要做好春天防旱和夏天防涝的准备,减少不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今日农历甲辰龙年正月廿三“交九九”,农历正月廿五惊蛰节气,今日您们那边打雷了吗?有哪些关于惊蛰的谚语?留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