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领导机构完善,军委办公厅组建起来,调任罗贵波为主任。
可仅仅干3个月后,就面临是去是留的问题,根据形势需要而离开,继任者张经武、萧向荣等都被评为副兵团级中将。

罗贵波的资历并不低,是土地革命时期赣南一面旗帜,担任过军政委、军长,与陈毅短暂搭档过。仅仅从这一方面来说,就可以知道他的份量。
抗战时期,编入120师担任民运部部长,后改为358旅政委与彭绍辉搭档。整个抗战时期,一直在晋西北工作。抗战结束后,在解放战争时期,调任吕梁军区副政委、政委,再次与彭绍辉搭档。
1948年,彭绍辉调任野战军纵队司令,罗贵波担任晋中军区司令兼政委。随着太原解放,担任警备区司令。因身体不适,到北平治疗休养。被朱老总看中后,让他不要回太原,留下来组建军委办公厅。
办公厅实际上就是机关秘书行政工作,负责琐碎工作,跟朱老总等一起办公。仅仅3个月,越南胡志明到京求援,希望我们派军代表团过去帮助他们。此时,在北京的高级干部并不多。因为刚解放,各地正在进行剿匪等诸多方面工作。

在紧急情况下,让罗贵波担任重任,组建代表团先行抵达越南,根据实际情况向中央汇报工作,以便上级能进行相应的援助。
虽然罗贵波解放前只是正军职,可这个正军职是很有“含金量”。一野的不少正军职将领后来都评为副兵团级,让彭绍辉担任7军军长,廖汉生担任1军政委等。
为何军职会评为副兵团级,或许一野一开始只有2个兵团6个军,兵团机构很简化,只有司令、政委,没有像其他野战军设置兵团副政委、副司令等职。像彭绍辉、罗贵波等资历高,过去职务也不低。
罗贵波不是面临去或留的问题,而是必须去的问题。
他率领顾问团先行,后来上级调韦国清率领军事顾问团过去。在此后的工作中罗贵波一直负责越南联络工作,并被委任第一任大使,长期干起外交工作。
退一步来说,如果他能继续留在办公厅工作,军级或许也是副兵团级,至于授予上将还是中将,或许后者概率更大。因为军衔评定看得不仅仅是职务,还有战绩,在作战部队担任军政主官时间等。

他离开后,张经武担任办公厅主任,张经武长期干机关工作,对统战工作也很有经验。随着西藏和平解放,他调去处理西藏工作。1952年萧向荣担任第三任办公厅主任,一干就是13年。
在军委领导下,负责处理军委日常事务,协调军队各总部对工作,让军委会议文件准备、会场布置与记录,各项文书等起草和下发,各大军区以及总部各项工作报告整理、上报,军队文电档案等管理以及保密工作、外事活动、军委领导驻地保卫、秘书、警卫、工勤人员调配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