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军队为加强领导力量,大军区级单位会设有多位政委,副司令、副政委。如南京军区在1963年设有7位政委,是当时13个大军区之最。

作为省军区单位,辽宁省军区或许在同级单位中,也是“显眼”的。
1955年,辽西军区与辽东军区合并组建辽宁省军区,调贺庆积担任司令,未设政委,有副政委邱先通、第一副司令张海棠,第二副司令兼参谋长周涌,政治部主任秦振。
此后,省军区不断调整领导力量,第一副司令张海棠调去学习后,原热河省军区司令赵承金担任第一副司令,按说人家过去是正军职一把手,随着热河省军区撤销,暂时改任第一副司令。邓华说等有机会在进行适当调整,但直到离休也没有实现。
赵承金调任军区后,上级又调张天怒为副司令,黄惠良为副政委。1957年,又调4位副司令过来,分别是李道之,赵鹤亭、夏德胜。也就是说,辽宁省军区副司令有6位。
在调任副政委、副司令的同时,上级让省委书记黄欧东担任军区政委,1959年黄火青从天津调任辽宁后,兼任军区第一政委,黄欧东改为第二政委。他俩分别是省委第一书记和第二书记,精力在地方,但军区政治工作需要有人牵头,上级讲谭云开调来担任第三政委,接着又调李道之为第四政委。

也就是说,一个正军级单位在六十年代前期,一位司令员配备4位政委,6位副司令。
从加强领导力量来说,确实是加强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部队领导机关过于臃肿。尤其到六七十代,别说正军级单位,就是师军分区单位,副政委、副司令配备十几位也是屡见不鲜。
主要原因就是离退休制度不完善,干部终身制。老干部在位置上,下面部队提拔不起来,都拥堵在副职位置上。
辽宁省军区当时的领导配备也算是一个典型代表。

说到司令员贺庆积,一位能征惯战的名将,资历不低,能打硬仗。在调任辽宁省军区之前,他的职务是江西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在此之前,以省名单位可是兵团级单位,按说应该放到兵团级单位任职,可他并不计较职务高低,到正军级单位。
在这个位置上一干13年,不仅没有提拔起来,反而在1968年受到影响被要求离休,结束13年省军区司令的职务。直到七十年代后期,再次恢复工作,改为沈阳军区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