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干部晋升,一般都是接到上级任命通知,才到相应位置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是这样。但有时候也特殊情况,也有例外,刘贤权随主力南下中南时,被提拔为副军长兼师长,可他并不是第一时间得知,而是4个月后才知道。

刘贤权是政工出身,但更喜欢干军事工作,在抗战中后期干过军事,也干政工。解放战争被派往东北战场上,在地方军区担任司令进行剿匪作战,剿匪结束后,调任1纵3师担任政委,又提拔为纵队政治部主任,按部就班的发展方向是纵队副政委、政委等。
即便担任纵队领导,心心念念想到前线指挥作战,当3师师长调离后,就多次要求到3师担任师长。3师他很了解,上级空降一个干部,不如让他当然师长,到任就能打,不需要磨合。上级经过商议后,同意调他到3师。
东北民主联军1纵是王牌主力,相比之下1师和2师都是老红军部队,打仗硬。3师是万毅率领的部队改编而来部队成立时间不早,战斗力提升空间很大。或许根据谁能打谁上的原则,原师长调离去后方,派军事作风更硬的指挥员来。这或许也是他多次向上级反映,才被答应下来的原因。

他虽然干过军事,但抗战时期打游击战,到解放战争初期在后方剿匪,并没有打运动战,歼灭战等经验。尽管在3师担任过政委,可军事上并不负责。
担任3师师长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路南下中南打到广西。
1949年11月底,发电报说国民党8军和26军拒绝参加卢汉起义,在由台湾飞往滇南陆军副总司令汤尧指挥准备撤退到国外,让38军114师和151师归刘贤权指挥,统一由四兵团司令陈赓调遣。目的是配合4兵团截住敌人,将其消灭在国境内。
两个师距离指定地点还有一千余里,给他们打时间不多,只能是长途强行军。上级让他指挥2个师,在外人看来是罕见的,都是师长凭什么你指挥我。实际上,此时他已经被任命副军长兼师长,只是命令没有立即传达给他,军部首长知道,其他几个师不知情。
很多人可能觉得,115师师长原来是114师副师长的关系,也可能认为刘贤权过去担任纵队政治部主任,属于纵队领导一级等。

经过14天强行军,抵达指定位置,2个师将敌26军大部歼灭,消灭8军残余。滇南作战,刘贤圈率领的114师经过连日行军作战,歼灭敌人4200多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任务完成后,4兵团司令陈赓接见了他,陈赓说:刘副军长辛苦了。
对于首长喊自己副军长,认为是搞错了,自己只是师长。陈赓爱开玩笑说,指挥2个师完全可以当副军长。刘贤权还以为这也是开玩笑。部队归建后,从上级发动电报情况才得知,上级4个月前就任命他为副军长,只是作战任务紧迫没有传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