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个话题讨论,说的是"养废一个孩子,需要几步?"
很多人在底下吐槽身边看到过的"废柴孩子",不过有个答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
养废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让他做,什么都帮他做。
每一个不独立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事事包办的父母节目《老师请回答》中,邀请了北大本科双学士、清华研究生毕业的李永乐老师,在台上,他自我吐槽:纵然身为学霸,但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
他说:"从小的时候就不是很会做家务,也不是很会劳动,长大了之后就连一个遥控器没电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到饭店选择困难不会点菜……"
原来,父母从小除了要求他用功读书外,其他事情一概都给他安排得妥妥当当,每天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饭,根本不需要他去想,父母早就替他选择好了。
正如他所说,"从小被父母安排一切,只需安心学习。"
现在,又有多少父母,还陷入这样一个误区:要求孩子"学习为主",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呢?
微博上曾有一个热议话题"中学5成新生不会系鞋带",任教老师称,能同时完成叠衣服、系鞋带的学生仅有一半!
而对于这些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部分家长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孩子还小,要以学习为主。
一个中学生,系鞋带、叠衣服都不会!?而家长却不以为然,这是家长的悲哀?还是孩子的悲哀?
有句话说:跪着的父母,养不出站着的孩子!
父母一手操办,最后都只有一个结果:孩子长大后,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更可怕的是学习也一团糟糕!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包办而是学会放手很多父母习惯替孩子做好一切,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这根本就不是爱,而是一种不放心,不信任,不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
事实上,没有学不会独立的孩子,只有不肯放手的父母。
当家长每次都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连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都没有,他又如何能从中学习?又何时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父母总有老去的一天,但孩子的后半辈子还很长,一个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的孩子,习惯了依赖别人的孩子,如何靠自己走下未来充满未知的路。
居里夫人曾说过,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
想让孩子未来的路,越走越宽,我们做父母的就得"狠心",该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动手,如此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儿童自理能力,就曾做出明确的要求:
3-4岁:会自己吃饭,会刷牙,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
4-5岁: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会自己系鞋带,能分类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不要担心孩子做不了,任何事情从不会到会,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有快慢而已。
老话说,要想学会走路,哪有不摔跤的道理。
我们要克服自己的担忧心理,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替他做好一切,而是教他做好一切。
正如,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想。
别让自己的包办,害苦了孩子!
果妈寄语UC Berkeley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Alison Gopnik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几十年。她把家长分为"木匠型"和"园丁型"两个类别。
"木匠型"父母:脑子里想好要养出个什么样的孩子,然后照着雕琢。
"园丁型"父母:给孩子提供阳光雨露,尽量支持孩子。
延展到我们的养娃思路,可以说:
"木匠型"父母就是习惯包办代替的父母,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好孩子的一切!
"园丁型"父母,则更懂得放手,给孩子提供一个有保护的环境,让孩子去尝试,去闯荡!
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让孩子生出翅膀,在空中稳稳地飞翔。愿我们都做一个"园丁型"父母!给孩子飞翔的勇气和力量!
推荐阅读➤4岁熊孩子把2岁孩子推下滑梯: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害了多少人
➤孩子动不动就哭,眼泪多,真的不是"玻璃心",是性格气质在作怪
➤3岁孩子受伤反安慰妈妈别担心,做到这3点,你家孩子也可以
※ 作者简介:果妈,从事教育工作11年,家里有两个调皮娃娃。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