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近年来频繁被讨论的一种生活态度。
在我看来松弛感,就像是在大街上自顾自地走着的一个人,不在乎自己的走姿,不在乎自己的穿着,不在乎自己的妆面,更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就那样大步流星地往前走着。
真正的松弛感,不过度紧张,也不荷求完美,也不是摆烂或躺平,而是对自我和外界一切不确定性的接纳,是一种对生命的信任。
松弛感,就是与生活温柔相拥。
就像是清晨七点,漫过窗台的阳光。
关掉第一个闹钟,允许自己多赖床五分钟。餐厅里飘来了早餐的香气,校车正在接上学的孩子们,你会忽然间发现,原来不必追赶时间,一碗小米粥,足以让整个早晨柔软下来。
就像午后三点,在玻璃上打盹的云朵。
会议记录漏掉了一行,茶渍在文件边缘晕开一朵棕色的花。你望着那抹不规则的痕迹,不必急着擦拭,原来失误也可以是生活的即兴创作,像风路过时,树叶留下不完美的舞蹈。
就像深夜,斟满月光的空酒杯。
未回复的消息在屏幕上沉默,待办清单蜷缩成枕边的皱褶。原来真正的放松,是容得下那些“不够好”的瞬间,就像大地容得下未结果的花,夜空容得下迷路的星星。
松弛感,是生活暗藏的修辞学。它把“必须”换成“可以”,把“追赶”写成“散步”, 把“完美”翻译成“生动”。
真正的松弛,是允许自己成为河流中的一滴水,而非逆流而上的鱼,它是内在的从容,而非外在的人设。
所以,我们不必刻意寻找松弛,它本就在呼吸之间。在等红灯时抬头看云的三十秒,在洗碗池边哼走调的歌,在暴雨天原谅迟到的伞,在爱与被爱的缝隙里,学会对世界说:“这样也很好。”
愿你活得像个逗号,允许句子未完,允许留白处生长出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