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城里娃,到了农村就像离开了水的鱼,空有一身力气,却不知如何使唤。第一天割麦子,娇嫩的双手就磨出了水泡,疼得我龇牙咧嘴。李国庆打趣我说,我的手像姑娘一样白嫩。我笑着回应他,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就在我逐渐适应农村生活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相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那天清晨,阳光洒满田野,我推着小车去麦田,路过田埂时,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在路边默默哭泣。她身穿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裳,双手粗糙,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无助。
在农村,轻易不会有人在外人面前流泪。我停下脚步,关切地询问。她起初不愿多说,在我的再三追问下,才哽咽着道出了原委。她叫孙兰芝,丈夫去年在工地上意外去世,留下她和一双儿女。女儿孙小雨刚刚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可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她一筹莫展。熟透的麦子,本该是一家人的希望,如今却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着眼前这位坚强的母亲,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我毫不犹豫地提出帮她收麦子,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孙兰芝起初推辞,觉得我一个城里娃干不了农活。但我坚持要帮忙,并向她保证自己有力气,不会给她添麻烦。
那天晚上,我和李国庆商量,决定先帮孙家收麦。李国庆的父亲躺在炕上,听到这件事后,不仅没有反对,反而连连称赞。他说,孙兰芝一家不容易,当年她丈夫还在的时候,没少帮助李家,现在他们有困难,理应伸出援手。
第二天清晨,我们来到孙家的麦田。我这才见到了孙小雨,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皮肤黝黑,眼神里却透着坚毅的光芒。她不像城里女孩那样娇气,干起农活来也是一把好手。我们挥汗如雨,在烈日下辛勤劳作。中午,孙小雨给我们送来了简单的饭菜:咸菜、炒白菜、煎鸡蛋,还有一碗肉丝。这在当时的农村,已经算得上丰盛的午餐了。
吃饭时,我了解到孙小雨为了给弟弟攒学费,打算放弃上大学,去南方打工。我心里既感动又惋惜,一个如此优秀的女孩,却因为家庭的困境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帮助她们的决心。
三天后,孙家的麦子全部收完。看着堆积如山的麦子,孙兰芝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再三感谢我和李国庆,并执意要送我们一袋面粉。我们起初不肯收,但她坚持要给,说这是农村人的礼节,不能坏了规矩。
回城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工作。虽然日子过得平淡,但我始终牵挂着孙小雨。想起她想自学的愿望,我把自己大学的教材和笔记整理好,寄给了她。几个月后,我收到了孙小雨寄来的月饼和一封感谢信。信中,她告诉我,她每天白天帮妈妈干活,晚上点着煤油灯学习。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田。
此后,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我从她的信中,看到了一个农村女孩的坚韧和努力,也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悸动。1993年春天,单位组织扶贫,我主动申请回到那个村子。再次见到孙兰芝,她已经两鬓斑白,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更深的痕迹。而孙小雨,通过自学考上了县城的职业学校,学习会计。
我在村里住了一周,临走时,孙兰芝送给我一坛咸菜和一袋红薯干,说是城里人爱吃。看着她粗糙的双手和慈祥的笑容,我的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我意识到,我对孙小雨的感情,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友谊。
两年后,国企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我所在的工厂面临倒闭。我下岗后,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却不幸被骗,欠下巨额债务。走投无路之际,孙小雨带着她所有的积蓄来到我身边,帮助我渡过难关。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孙兰芝也卖掉了家里的地,来到城里照顾我们。
在她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重拾信心,开始做农产品配送生意。我从老家收购农产品,运到城里销售。起初生意并不顺利,但凭借着孙兰芝的乡土智慧和小雨的精打细算,生意逐渐步入正轨。我注册了商标,设计了包装,农产品的销量越来越好。
1997年的夏天,麦子再次成熟。我和小雨,也在那个见证我们相遇的村庄,举行了婚礼。婚礼简单而温馨,父母的祝福,亲朋好友的见证,让这个夏天更加难忘。
婚后,我的事业蒸蒸日上,小雨也成为了公司的财务总监。我们没有忘记家乡,回到村里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农业基地,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七年后,我们带着儿子回到那片麦田。看着儿子在金色的麦浪中奔跑,我的思绪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握着妻子的手,心中充满了感激。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相遇,如果不是她们的善良和帮助,我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正是那些在困境中伸出的援手,那些不求回报的付出,那些永不放弃的坚持,才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有温度。就像那片金黄的麦田,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辛勤耕耘,终将迎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