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欣赏

春翠的文化 2024-10-01 17:42:41

‌蚌埠市博物馆(BengBu museum),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东海大道市民广场西侧,市政府以南。蚌埠市博物馆新馆自2015年12月16日正式开放,总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5万平方米,地下约9000平方米,总投资3.4亿元。是一座以展示蚌埠古代历史、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以及淮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1‌、元青花大罐‌

元(公元1271-1368年),1973年龙子湖区汤和墓出土。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出土于明代开国功臣汤和之墓,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产品。整器大气沉稳,端庄厚重,直唇,短颈,溜肩,鼓腹,矮圈足,肩部置对称双兽耳。顶部配有一盖,中置宝珠顶钮。器物通体绘有11层青花纹饰,精致端庄。主体纹饰为器物腹部所绘缠枝牡丹纹,工艺精细富丽。该件青花发色蓝中闪紫,色浓处有明显铁锈斑凝结,亮丽而又沉稳,是典型的苏麻离青色料,达到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艺术水准。因其出土于汤和墓,具有确切的历史纪年,其历史与研究价值更为珍贵。该件器物是国内目前保存的少数几件元青花大罐之一,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之珍品。

2、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300年),1986年淮上区双墩遗址出土。尺寸:头高6.3cm,面宽6.5cm,厚2.9cm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出土于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整体由陶土经手工捏制后烧制而成。粗弯的眉下,双目圆睁,目视前方,鼻子扁平微翘,小嘴张开,耳朵上各有一穿孔,凸现出一个美丽少女的形象。面部五官比例恰当,凹凸对比适度,体现了7000年前淮河流域先民们古朴的审美意识。值得注意的是,该头像于左右脸颊上各有5个圆形刺纹,该类雕题纹面后发展为古代少数民族女子的成年标志。额头上刻划有2个同心圆纹,象征着远古先民对太阳的崇拜。该件文物为我国目前已发现的“雕题纹面”的最早实物例证。

3、长沙窑点彩瓷执壶‌

长沙窑彩绘执壶,唐,1976年怀远茨淮新河工地出土。蚌埠市博物馆藏。 直口,长颈,鼓腹,腹部有流,流上口略低于壶口,矮圈足。薄胎,胎质不纯净,白中带黄。通体施青釉,釉与胎结合不紧密,有部分已经脱釉露胎。器身在釉下绘有酱黄色、绿色斑点组成的桃形、圆形等图案,十分精美。

4、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

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是隋代寿州窑的巅峰之作,整器造型挺拔高雅,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透明。肩、腹部装饰的四层戳印草叶纹增添了艺术感,展现了隋代陶瓷工艺的高水平。

5、春秋龙耳铜罍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2008 年淮上区双墩一号墓出土。龙耳铜罍出土于春秋钟离君柏墓,共两件。器形稳重大方,主体呈鼓腹罐形,器口上端有一活动式敞口镂空蟠虺纹罩,肩部附两对龙形镂空附耳,底部另装三个镂空鸟形足。器身铸饰四方连续蟠螭纹,间隔装饰有凸出器表的小圆柱,总体纹饰密而不繁,庄严厚重。罍为我国古代大型的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诗经》中曾有“酌彼金罍”的记载,“金罍”即指的是青铜罍。罍有圆形与方形两种形制,该器便是典型的圆形罍。这件龙耳铜罍,无论在铸造工艺还是艺术水准上,都体现了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与设计的精湛水准。

6、清代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

长江水师提督银印为清代官印,始铸于同治三年(1864年)。印整体呈正方形状,钮作虎蹲状,虎身刻有花纹,虎头有一“王”字。印文字系汉、满两文并刻,汉文柳叶篆书“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印背亦用汉、满两文并刻,汉文楷书“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礼部造”。印左边汉文刻写“同字七号”,右边汉文刻写“同治三年九月×日”等字样,从而明确了该印具体的铸造年份,为当代史家研究清末长江水师提督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文物支持。同时其又为清末前线水军之官印,也为研究清代军事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有力物证。

0 阅读:35

春翠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