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半年,我快被女儿的躺平摆烂愁死了!女儿今年13岁,读初中。小学期间,她的成绩一直不错,虽然不是出类拔萃,但也能排到前十名。可我跟老公其实不太满意,因为在读书时,我们都是学霸级别的。我们心里一直希望女儿能加把劲,跻身学霸的行列。为了帮孩子把成绩给提上来,我下了很多功夫。花高价报各种辅导班就不说了,陪伴孩子学习更是亲力亲为。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学霸父母生出的孩子,一点也没遗传我们的能力?
我们看着很简单的题,女儿能反复错,好不容易教会了,换个描述,她又像面对一道新题一样,不知道如何解答。一旦题有一点难度,那完了,女儿更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就这么亲自辅导了几年,总算让女儿以中上的成绩,升入初中。初中课程节奏快,难度增加,女儿学起来很吃力。经常陪伴着写作业,还没到半场,我就血压飙升,情绪失控了。我数落女儿:你妈妈好歹当年是个学霸,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孩子?别人问我你的成绩,我都没脸说!女儿大哭:对,我就是笨,行了吧!就这样看着、陪着,女儿对我的态度越来越烦躁。最后干脆把自己锁在屋里,不让我进去了。不会做的题,她就空着,也不问我。我想给她讲,就情绪激动的抗拒不听。发展到后来,女儿在家根本不想学习,每天敷衍的把作业完成后,就去看小说或者睡觉了。我很生气,跟女儿谈了好几次。可不管我是讲道理,还是责骂威胁,女儿都听不进去。眼看着她的学习状态和成绩都急转直下,我急得吃不下睡不着!
我真怕再这么摆烂下去,我怕她会走上休学的道路!孩子明明小时候很听话,成绩也不错,怎么进了初中,就像变了一个人?为什么好好的孩子,突然就变得摆烂躺平了呢?很多家长都不理解,为什么进入高年级后,孩子会突然厌学躺平。实际上,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高中躺平的孩子,可能在一年级就埋下了厌学的种子。只是孩子一直被压抑着,问题没爆发而已。一个孩子躺平摆烂的过程,就是他形成“习得性无助”的过程。这种强烈的无助感,并不在于学习本身有多难,而是家长的要求和标准。当孩子上学后,家长就对他提要求,认为孩子应该做到什么标准。如果孩子没达到,就会去催促,说教,批评。家长的要求,往往会造成两个问题:首先,因为家长的预期较高,会让孩子难以做到,产生无助感。其次,有了预期,眼睛就容易盯着孩子的缺点和毛病,给他负面反馈,如批评,责骂等。做得好的地方,就认为是理所当然,往往视而不见。在低年级阶段,家长安排、看管孩子,越亲力亲为,事无巨细,越能让孩子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其实是外力作用下的成绩,并不是孩子真实水平。但孩子和家长都会产生错觉,认为他就是好成绩的水准。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也进入了青春期阶段,他开始不愿意受控制了,逆反心理与日俱增。他摆脱了家长的指导和督促,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去学习,在学习难度提升、学业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成绩下滑。这种落差,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一开始,孩子还不至于放弃学习,毕竟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好的心,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成绩,孩子还是会努力。但因为学习方法和习惯欠缺,即使努力也考不好。加上家长无时无刻的唠叨、打压,让他感到烦躁,厌倦孩子的无助感就会越来越强。此时,厌学的种子开始萌芽、长大,问题彻底爆发。也许是五、六年级,也许是初一、初二,一个孩子就会从成绩不错的优等生,变成一个彻底厌学摆烂的学渣,成绩和状态一落千丈。如果家长平时只关心孩子的作业、名次,就会觉得这是突然的事。如果家长像以前一样继续控制,用逼迫的方式让孩子投入学习,最后甚至会造成青春期抑郁、休学等严重后果。
其实,只要仔细回想女儿的变化,发现逻辑确实如此,一切都有迹可循。我也终于明白,问题表现在女儿身上,但问题的根源在家长教育方式上。但事到如今,女儿已经放弃了努力,彻底躺平了,我该怎么办?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自信,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重拾自信心。家长要转变视角,从只关心学习成绩,转变成关心眼前的孩子,接纳眼前的孩子在学习、反思的过程中,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爱女儿吗?答案无疑是爱的,非常爱。如果有需要,我会毫不犹豫的为她付出生命。但在女儿的视角,我却没那么爱她。只要跟妈妈在一起,就有无尽的数落和要求,尤其是涉及到学习,更是脾气恶劣。从小到大,每天都盯着作业写没写、考试多少分。这种长期的高标准、严要求,还有无处不在的精神压力,加重了女儿的无助感。让她觉得,只要自己学习不好,妈妈就不会接纳自己。所以,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转变自己的视角,从只关心学习成绩,转变成关心眼前的孩子,接纳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
即使她不完美,已经躺平,还有很多缺点,我还是要无条件的爱她。我向女儿发出邀请,一起去逛书店:“今天你要什么书都给你买,逛完咱俩去吃大餐!”女儿向我投来怀疑的目光:“你不是不允许我看闲书吗?”我告诉女儿:“过去,是妈妈做的不好,总在按自己的期望去要求你,现在妈妈通过学习,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想弥补一下。你看看妈妈的变化呗!”我的坦诚,很快赢得了女儿的笑脸。我发现,当我放下那些要求和评判,去关心孩子这个人本身时,孩子的“对抗情绪”瞬间消失了,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不催她学习,只是关心她的情绪,倾听她的感受和痛苦,让她感受我的爱和支持。亲子关系好了,才能真正发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你说的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要多肯定、多积极评价孩子,多让孩子感受成功体验,一步步帮孩子重拾自信心已经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其实并不缺少学习的意愿和态度,他们真正缺少的,是自信心。因为一次次的挫败,让他们习惯了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我不行”,不相信自己还能学好。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他们重建信心。首先,要多夸奖少挑剔,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夸他有进步、做的好的地方。不一定是学习,也可以是家务、细节等等。因为人是一个全息的整体,一方面的好,会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一次在坐电梯时,我和女儿进去后,外面又缓缓走来一个老大爷。他可能是腿脚不便,走的很慢,但女儿一直在按着电梯开关键,耐心等待。回到家后,我对女儿说:刚才在电梯里,咱们后边站着的那个男的,看到你想等那个大爷,很不耐烦的“啧”了一声,但妈妈注意到,你听见了,依然愿意坚持自己的想法,善良又有主见,真的很棒!女儿甜甜的笑了:妈妈,不是你教我的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那天晚上,我发现女儿作业写得很认真,写完作业,有主动拿出课文背诵。我没说什么,只是送进去一杯热牛奶,叮嘱她早点休息。说来也怪,我越是不盯着女儿的成绩和分数,只关注她做的好的地方,女儿就越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运用科学的方式,帮孩子建立自信。自信这个东西,其实很残酷,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办法靠自我欺骗,来获得真正的自信。但自信心的建立也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的信心,其实 就是来自于熟练。不管是背诵,还是做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从恐惧开始,然后受挫,再上手,再熟练,最后精通。学生什么时候最爱听课?就是完成了作业的时候,就是已经预习好了的时候,就是已经把知识吸收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因为写了,会了,已经熟练了,已经没有什么题能难住他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学生最不爱走神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女儿听,女儿大力点头:妈妈,你说的太对了,我就是这样,会的时候可爱听课了,不会的地方我其实也想认真听的,但总是控制不住就走神了!我告诉她:咱们接下来,可以先做到一个小目标,就是追求熟练。把每天的作业和知识点全部弄熟,做到真正的熟练。不用想其他的,什么名次,什么成绩,就先试一个月,看看结果如何。过去,因为我总对女儿的成绩不满意,一直在提各种要求,在旁边纠正指责,这让女儿在学习时,精神紧绷,全身心的力量都用来应对外界的压力,根本无法投入学习。现在,我放下了不合理的期待和要求,改正了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女儿的心神慢慢收回,终于能集中在学习这件事本身了。
她按这个方法,不到两周,就发现只要把精力投入到眼前的作业上,追求熟练本身,自己的学习能力就能明显提升。她告诉我:原来真的熟练了,根本不需要天赋,下意识写的答案都是对的,因为我太熟了。在之后的考试中,女儿也考出了从未有过的分数,她的自信心大为提升,兴奋的跟我分享:原来熟练的感受这么好!考试不紧张,反而有些期待,因为知道自己会做,简直是我的秀场!就这样,女儿终于走出了厌学躺平的困境。我想跟家长们说,父母对孩子有期待,是人之常情,但千万别让这份期待过高,压垮了孩子!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