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压岁钱只给小孙子?公公的标准出人意料

寒梅说情感 2025-02-20 17:26:01

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特别是压岁钱,仿佛成了一种无声的仪式感。

可是,在我们家,今年的压岁钱却成了被议论最多的话题。

我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志刚,一个叫文斌,今年只有文斌收到了一份厚厚的红包,而志刚却只收到了一句:“我只认跟我姓的。

”听到公公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嫁入豪门后的夹缝生活

我其实是二婚,带着儿子志刚嫁给了现在的丈夫李伟。

刚开始,我们的婚姻并不被公公接受。

记得第一次到家里去见公公时,他看我的眼神里带着审视,还有些不善的意味。

他直截了当地对李伟说:“你娶她,等于给别人养孩子!

”那感觉就像一盆冷水泼在我的心头。

不过李伟很坚持,他说:“我们是真心相爱。

”后来,带着复杂的情绪,我还是嫁了。

婚后的生活确实像我预想的那样走得不容易,尤其是公公。

他对志刚一直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有时候说话很冷漠,好像生怕展现出半点感情。

那时我一直在努力让他改变对我们的看法,每逢节假日都尽力表现自己,主动分担家里的家务,也让志刚表现得乖巧懂事。

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始终隔着一堵无形的墙。

压岁钱里的潜规则:谁是“真正的孙子”?

文斌出生后,公公的态度完全不同了。

他对这个小孙子可谓爱得紧张,每次见面都会笑眯眯地逗弄,还经常给他买东西。

而对志刚呢?

似乎越来越冷淡。

刚开始我觉得,可能他是年纪大了,精力有限。

但今年过年的这件事,让我觉得心寒。

拜年当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

等到发压岁钱时,公公笑呵呵地掏出一个红包递给文斌,还开玩笑说:“小文斌,以后可得好好学习,别辜负爷爷的心意!

”而志刚却被忽略了,他眼巴巴地望着公公,想说什么又说不出口。

我实在忍不住了,小声询问:“爸,志刚也回来拜年了,怎么没给他准备红包?

”没想到,公公却轻飘飘地回了一句:“我只认跟我姓的。

”那一刻,我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志刚的默默付出值得被看见吗?

这样的区别对待对志刚来说一直不是秘密。

他虽然很懂事,但再懂事的孩子也会在意。

去年公公生病那段时间,志刚可是尽了很多心。

我们因为工作实在忙不开,就让志刚每天去医院照顾爷爷。

他才十六岁,却已经懂得不少事情。

每天早上,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出门,买好早饭送到病房,把公公的铺被叠得整整齐齐,随后在一旁默默地写作业。

一天晚上,我小心翼翼地问志刚:“这几天照顾爷爷辛苦吗?

”他轻声说:“不辛苦,爷爷毕竟是长辈。

”听了这话,我鼻子立刻一酸,但我明白,对志刚来说,他不是觉得不委屈,而是不愿意让家人担心。

可是,即便他付出了这么多,换来的依然是一句“我只认跟我姓的”。

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奈。

孩子的期待与母亲的无奈

我知道,公公可能并没有恶意,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标准划分亲疏远近。

在他的观念里,血缘决定了亲情,志刚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这说得过去吗?

我觉得未必。

亲情不该是一道公式,更不该是一堵高高的墙。

如果爱只能限定于“姓氏”里的那一部分人,那么这样的爱未免也太狭隘了。

那天晚上,我和志刚聊了很久。

他问我:“妈,我是不是不够好?

”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讲:“志刚,爷爷的想法不是你的错。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甚至比很多成年人都更有担当。

至于爷爷怎么想,那是他的事,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要求自己,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

”听完后,他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释然。

结尾

压岁钱这件小事,折射出的其实是家庭中的深层次难题。

亲情并不是嫁接在血缘上的理所当然,而是一点一滴通过行动和真心积累出来的东西。

我希望,无论是志刚还是文斌,他们都能在这个家庭里感受到被爱与被尊重。

毕竟,一个家庭真正的温暖,是不分血缘、不分姓氏,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彼此心中的那道光。

0 阅读:0

寒梅说情感

简介:用文字治愈你,用故事温暖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