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王维舟主动放弃大将军衔,毛主席书赠: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雅可谈过去 2025-03-12 14:49:06

1955年,中央决定为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授予军衔,在拟定军衔时,王维舟、冯白驹、周保中等被列为“须评定军衔且授予”,从资历和职务来看,王维舟完全可以授大将军衔,但他却主动放弃了授衔,不愧当年主席所赠予的评价:“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王维舟同志的故事。

1887年,王维舟出生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清溪场的一个农民家庭,王维舟的祖父是前清的贡生,在当地颇有名望,王维舟得以在私塾读书,随着祖父母的相继离世,家里迅速衰败下来,王维舟不得不离开学堂,回家务农。

当时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日薄西山的清王朝不断遭到西方列强的欺辱,老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进入到二十世纪,随着新思想的传入,革命活动在中国逐渐活跃起来。

辛亥革命之后,王维舟先后参加了四川的护国、护法战争,成为川军的一名团长,然而,旧军阀之间的连年混战,使本来就满目疮痍的山河更蒙上了一层阴影,深感迷茫的王维舟毅然弃官出走,前往上海,希望可以找到一条真正的救国救民之路。

1920年5月,王维舟在上海加入朝鲜共产党,第二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王维舟又转入中共党员,成为“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

此后,王维舟长期在川东地区进行武装斗争,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还在红一和红四方面军的“草地惊变”中支持中央北上的决定,到达陕北后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四局局长与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军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维舟更是被委以重任,担任八路军129师三八五旅旅长兼政委,还执行着保卫党中央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在此期间,王维舟率部冲破敌人对陇东和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实现部队“丰衣足食”。

1943年,毛主席亲笔书赠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王维舟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黄克诚、谭政、粟裕等都是候补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王维舟先是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于1948年调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和西北军区副司令员,成为贺老总的得力助手,在深入大西南的战斗中,王维舟与贺老总指挥第18兵团,与第二野战军合力歼灭敌人,最终解放四川全境。

新中国成立后,王维舟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拟定军衔时,滕代远、李先念、邓子恢等被列入“只评定军衔不授予”,程子华、蔡树藩、张际春等被列入“授予预备役军衔”,王维舟和冯白驹、周保中等被列入“须评定军衔又授予”。

令人没想到的,已经68岁高龄的王维舟竟然主动放弃了这个大将军衔,将机会留给了其他同志,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然而,特殊时期开始后,年近80岁的王维舟竟然成为被批斗的对象,造反派抄了他的家,不许他自由活动,但王维舟还是竭尽全力保护了很多老同志,党内“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听到王维舟被抄家,半身不遂的他要身边人员架着他,到王维舟家去看望。

1970年1月10日,王维舟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