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北游》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远,因此北方就是所谓不可知的地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a54bce385f1195205f97e985a72f93.jpg)
全文自然分成十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说明大道本不可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因为宇宙万物原来都是“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万物归根结底乃是混一的整体。
第二部分基于第一部分的认识,进一步提出“至人无为,大圣不作”,一切“观于天地”的主张,即一切顺其自然。
第三部分借被衣之口描述寂志守神的体道之法。
第四部分写舜与丞的对话,指出生命与子孙均不属于自身,一切都是自然之气的变化。
第五部分通过老聃跟孔子的谈话,描述大道存在的独特方式,借以说明大道的特点。这一部分在全篇中处于重要地位。
第六部分说明大道虽不可知却“无所不在”,对道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第七部分借寓言人物的话,进一步指出道“不可闻”、“不可见”、“不可言”的特点。
第八部分写“有”与“无”的关系,“有”与“无”的相对性仍是基于“有”,只有“无无”才是真正基于“无”。
第九部分写捶制带钩的老人用心专一。
第十部分通过道化了的孔子之口,讨论宇宙的开始,提出“无古无今,无始无终”的观点。
第十一部分,写孔子对颜渊的谈话,讨论变化与安于变化,指出要“无知”、“无能”、“去言”、“去为”。
以下是《庄子·知北游》里的成语里面的成语整理和解析。
1、化腐朽为神奇/臭腐神奇/化腐成奇
【解释】: 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出处】: 《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翻译】:人们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称之为神奇,而把自己厌恶的东西称之为臭腐。臭腐可以转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转换为臭腐。
【近义词】: 化腐为奇
2、初生之犊/初生牛犊不怕虎/乳犊不怕虎
【解释】: 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出处】:《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翻译】:“德”将会自然表现你的美好,“道”也将居留在你的身上。你单纯无知而直瞪着眼睛的样子像出生的小牛犊,你这样坚持下去,不要去追问天地和万事万物的原因。
【举例造句】: 以初生之犊的勇气,站在一切战斗的前列。 ★夏衍《戏剧抗战三年间》
【近义词】: 初生之犊不怕虎
3、白驹过隙/骐骥过隙/过隙白驹
【解释】: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翻译】: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如同白色的马驹跨过一条缝隙一样短暂,一瞬间的功夫有过去了。
【举例造句】: 白驹过隙,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近义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反义词】: 度日如年
4、道在屎溺/瓦查尿溺
【解释】: 比喻道之无所不在。
【出处】: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东郭子问庄子:“所谓道,在哪里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一定要指出具体的地方才行”。庄子说:“在蝼蛄蚂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更卑下了呢?”庄子说:“在砖头瓦片里”。......东郭子说:“怎么越说越不着边际了”。庄子说:“在屎尿中”。东郭子再也不说话了。
【举例造句】: 以道眼观一切物,物物平等,本无大小堑久贵贱善恶之殊。庄生知之,故曰道在屎溺,每下愈况。 ★严复《救亡决论》
5、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解释】: 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出处】:《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翻译】:先生提问题的方法,本来就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正好像那个名叫获得市场官吏正问屠夫,‘如何通过踩猪腿来检验猪的肥瘦’一样。办法是,越往下踩越能看得清楚。
【举例造句】: 然每下愈况,动以附会为能,转使历史真象,隐而不彰。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
【近义词】: 每况愈下、江河日下
【反义词】: 蒸蒸日上
6、监市履狶
【解释】: 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出处】: 《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翻译】:正好像那个名叫获得市场官吏正问屠夫,‘如何通过踩猪腿来检验猪的肥瘦’一样。办法是,越往下踩越能看得清楚。
【举例造句】: 少年有功翰墨林,中岁作吏几陆沉,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狶知民心。 ★宋·黄庭坚《寄上叔父夷仲》诗之一
7、异名同实
【解释】: 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出处】: 《庄子·知北游》: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翻译】:就好像周、遍、咸这三个词一样,名不同而实相同,他们所指称的事实都是一样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