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丨看看大佬们如何选专业

我是酱香姐 2023-06-03 09:52:44

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一朝成飞鸿。又是一年金榜题名时,还有几天就迎来2023的高考了。

今年,预估全国共有高考报名人数1132—1198万之间,莘莘学子怀揣梦想,即将奔赴高考的战场。

无数试卷堆砌的青春,只为这一次的如愿以偿。

他们中间有人会得偿所愿, 当然也有人会大失所望黯然神伤。

但无论如何,从人的一生来看,高考只不过是最初的起点。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尽早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调整好心态,长期投入,静待花开。

提到高考,那些商业大佬们,当初是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的?这些选择又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事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联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七位商业大佬的高考往事。

01、选择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专业

很多人都在后来后悔自己当初在挑选专业的时候,没有尊崇自己的意愿。

有的人随波逐流,看哪个专业好就业就选了这个专业,或者听从父母的意见,觉得某个专业家里有这方面的人脉关系等。

殊不知如果不是自己心目中所喜欢且擅长的专业,学习起来会非常的枯燥、乏味和无趣,也会非常的辛苦,更难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

俞敏洪(北京大学 英语专业)

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苏江阴市夏港街道葫芦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

小时候的俞敏洪学习成绩也不算好,一直徘徊在班上二十多名开外,充其量算个中等生。他性格内向,普通话说不好,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学生。

后来他参加了两次高考,都没能考进梦寐以求的常熟师专。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俞敏洪的母亲李八妹力挺儿子再次参加高考。她历经千辛万苦,四处寻找关系,才把俞敏洪塞进了江阴一中的补习班。

看到为自己四处奔波而弄得浑身是泥的母亲,俞敏洪内心狂震,他决定背水一战!

在他疯狂地努力下,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的分数线超过了往年北大的录取线。

但一开始俞敏洪对自己也没有多大的信心,不敢冒险,他的班主任做主下,才帮他在志愿栏写下了“北京大学”这四个字。

至于他为什么报考英语专业,俞敏洪曾自己透露,一方面是英语基础不错,另一面是因为数学太差,如果选考英语的话,数学就可以不计入高考总分。

进入北大后的俞敏洪越来越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他发现学英语能够大量阅读英文原著,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这种正向的反馈,不断提升着俞敏洪在英语领域的兴趣和专业能力。

1985年,俞敏洪从北大毕业,并留校当了英语老师。

但起初俞敏洪并没有打算当一辈子的老师。他一度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老师,因为他的课堂不受学生欢迎,讲台下面经常是空荡荡一片,没几个学生在认真听他讲课

后来因为在他妻子的催促下,需要筹钱出国留学,俞敏洪便利用北大教师的身份在外办起了英语补习班。

在市场化环境的逼迫下,俞敏洪慢慢摸索出一套以幽默、励志为特色的教学方法,才逐渐开始受到学生的欢迎,也让他对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

自那以后,俞敏洪才慢慢对教育产生了一种热爱,把新东方当成一生的事业。虽然现在的新东方又开启了新的方向。

马云(杭州师范学院 英语专业)

1964年,马云出生在杭州一个文艺家庭。

他的父亲马来法是杭州曲艺界的元老级人物,更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的主席。而他的母亲崔文彩,则是一名评弹演员。

在中学之前,马云成绩一般,还经常和人打架。为此,马云的父亲给他转了三次学。

到了初一,地理老师课堂上自述“自己用英文在西湖给外国游客指路”的故事,打动了他。从此,马云便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学习英语,马云厚着脸皮跑到西湖边找老外练习口语,此后的好几年不管风吹雨打还是电闪雷鸣,他都坚持去西湖边寻找练习机会。

但马云的学习成绩还是没什么起色。

日复一日的坚持,让马云的英语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也为他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马云的高考也考了三次,和俞敏洪一样,因为数学太差。

加上那年杭州师范英语专业没有招满,学校决定降分录取几名擅长英语的学生,马云才能以相差5分的成绩被成功招收。

可以说,少年时期苦练的英语让马云受益一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有很多突破口,关键在于当时的心智是否能意识到,意识到了以后,是否能把握住很关键。

马云不但在杭州师范学院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张瑛,毕业后当英语老师的经历,也让他结识了不少未来一起创业的“十八罗汉”。

1995年,因为在杭州翻译界的名气,马云还被桐庐县政府委托去美国交涉一个合作项目。在美国马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让他大开眼界,接触到了互联网。

这才有了后来的中国黄页以及阿里巴巴。

丁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微波通讯)

1971年,丁磊出生在浙江宁波奉化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当时国营奉化食品厂负责技术的副厂长。

受父亲的影响,丁磊从小就喜欢无线电之类的玩意,高中时期更是爱上了计算机编程。

但丁磊起初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在刚进奉化中学读高一时,他在班上的排名是倒数第六。

很多人都是因为初高中学习成绩不好,早早地放弃了读书这一条路。没有自我反思,心里没有对未来的规划和理想,或者说对自己缺乏信心,更不要说孤注一掷付出全部的努力。

但丁磊在被老师叫到门外臭骂一顿后,却有了转变,学习成绩开始逐年稳步提升,在高考时考出了中学时代好成绩。

当时出于兴趣和躲避父母的考虑,丁磊给自己的择校定了两条准则:一是离家尽量远,二是计算机图书尽量多。

他准备填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但他的父母担心计算机专业辐射比较大,长期会对丁磊的身体不好,坚决不同意他的选择,丁磊转填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微波通讯专业。

进入大学后,丁磊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他经常通过蹭课和泡图书馆的方式自学编程,他的实践技能甚至超过了不少计算机科班的学生。

1993年,丁磊被分配到宁波邮电局工作。在业余时间,他依然保持着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热情和探索。

在那个互联网的蛮荒年代,丁磊在惠多网上结识了雷军、求伯君、马化腾等人,他的技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当时也算是小有名气计算机高手。

两年后,受内心的热爱和网友的召唤,丁磊辞职南下广州,从此投身互联网的浪潮,这才有了后来的网易。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可以点燃我们的学习激情;将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有兴趣才能深入地学好,也才能地把工作做好。

0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走得更远

鬼谷子就曾说过:“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

那么如何来理解呢?也就是说无论之于天下之于国家还是就个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的正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刘强东(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专业)

1974年,刘强东出生在江苏宿迁的一个特别且贫困的农村家庭。

据刘强东回忆,他和妹妹小时候就住在外婆家,一天三顿都是红薯,一年只能吃上两次猪肉。偶尔吃上一点猪油拌饭就算改善生活,四年级才第一次看见了电灯。

后来刘父靠积蓄和借贷,花2000元买一条货船,跑起了单帮,他们家的境况才稍微好转。

从小到大,刘强东一直都是他们那个小镇的学霸。

但即便如此,身边的很多邻居都会劝他:“大强子,不要好高骛远,初中之后考个中专师范学校就可以了,那样就是城里人啦。”

可刘强东就是不认命,他心中有着更大的理想,他要上大学,而且还要去大城市!他想去北京和上海,想从政当官。

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天分,刘强东先是顺利考上江苏重点高中宿迁中学,后来又在高考考出了超越清华大学录取线的分数。

但他还是没去清华,而是去了中国人民大学。

后来刘强东回忆,他当时优先考虑的是去最大最有权威的城市读书,因为他认为只有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他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将来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他当时报的不是北京就是上海的高校。

至于他为什么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专业,是因为他误以为社会学专业是一个培养干部的专业,因为有个当官的梦才选择了这个专业。

等刘强东上了大学后才明白,社会学这个专业根本就不是为当官设立的,他的当官梦也因为选错了专业而搁浅,重新走上了新的赛道。

上了大学的刘强东决定自谋生活,减轻家里的负担,便在大学做起了生意,甚至还自学编程为别人写软件。

两年内,刘强东就靠着兼职赚了20多万,一跃成为人大最有钱的学生老板级人物。

但由于初出茅庐,没有社会经验被人欺骗。刘强东在大四开的一家饭店,不但让他把之前赚的钱都赔了进去,还欠下20多万。

他只能在毕业后加入一家日企,开始打工还债。

1998年,24岁的刘强东终于还清债务离开那家日企,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了仕途之志,心中只有一股强烈的创业之火。

结合之前经验和编程技术,刘强东在中关村海沙市场开了一家音像店,专卖光盘和光盘刻录机。

世界五百强京东,就诞生于此。

0 阅读:228

我是酱香姐

简介:酱酒界最懂酒的女人。 关注我,不被高价酱酒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