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曾经的机会,错失了

義聊综合 2025-03-30 15:24:40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留给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受到这篇文章的影响很多,阿Q是清末民初中国农村中被剥削、被压迫、被凌辱而自身也是被扭曲的尚未觉醒的农民典型。我们对阿Q的态度有共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百年不改的阿Q

但是,我们对阿Q的分析,可能还是比较肤浅,我们恨阿Q,但实际上,很多人,仍然是阿Q。

比如:阿Q认为,假洋鬼子,不是好人,他最厌恶。

假洋鬼子做过什么事呢?没什么事,他去上海上过大学;他去日本留洋学习了;他剪了辫子,腿也直了(不会、不习惯下跪),除此之外,我们没看到假洋鬼子怎么欺负阿Q。但是,阿Q“最厌恶”他。

这一幕,多么相似啊:凡是出国回来的,往往有一大批人要调查其背景,怀疑为汉奸;凡是用外国手机,如某苹的,一律为汉奸;凡是用特斯拉的,一律要质问“为什么不买国货”?

距离辛亥革命已经114年了,在阿Q被问斩114年后,阿Q徒子徒孙们,仍然没有改变阿Q的基因。

二、曾经有一段机会,我没有抓住

其实,阿Q,曾经有过机会改变命运,甚至是很好的机会。

那一年,在向吴妈求爱失败被罚,又蒙小D抢了饭碗,偷萝卜吃被狗追之后,阿Q决定进城谋生。

在城里,他很有收获:一是他在举人老爷家里做工,如果能长期坚持,温饱固然无虞,还有可能擢升;二是他富贵还乡,带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受到邹七嫂甚至是赵老太爷等人的关注,他“沉钿钿的将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

那是阿Q最近好的机会,在那个自然经济的时代,经商人士很少,阿Q如果能从城里倒腾货物运到未庄,常跑常新,必然发财:城里的货物需要市场,村里的男女老少乃至地主老财需要物资。

但是,阿Q终归没能抓住机会。

三、什么阻碍了阿Q的发展?

一是对未知世界的固执己见。他坚信外边的世界是不如未庄的,他把外边的一切看的都是落后的。将长凳称为条凳,不行;煎鱼用葱丝,不行;女人走路不合乎未庄习惯,不行……

二是对人缺乏尊重。在阿Q心中,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欺负自己的,另一种是被自己欺负的,何曾有过平等对待的兄弟姐妹?

待物接人,都是错的,那么阿Q怎么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四、总结

阿Q,过去是无数清末农民的缩影,现在是无数普通人的浓缩。希望这些人,能走出去看看,如果出国是困难的,至少以平常心看待国内外的一切,不要动不动就义愤填膺,不要容不下不同意见,更不要看见用外国货的就气不打一处来;静下心来,去看看书,去听听意见,去动动脑子。

0 阅读:3

義聊综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