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中国”的源头:3063年前,中国两个字首次出现

唯物史书 2025-03-20 04:54:49
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所以我们的国家简称中国。这是普罗大众对于中国这两个字怎么来的最普遍的理解。但是,历史往往是更复杂,更具魅力的,我们不止是因为国家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叫中国,我们历史上一直都自称为中国。

“中国”一词的意思

新中国再往前倒,是中华民国,简称也是中国,再往前是大清国,我们现在提到不平等条约,比如《中英北京条约》,是因为当时清廷和很多列强签了这个条约,为了方便区分才加的中字,其实当时清朝根本不这么称呼自己。

《南京条约》中,清朝自称是“大清”(“茲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來不和之端解釋,息止肇衅,為此議定設立永久和約”),《望厦条约》自称是“中华大清国”(“茲中華大清國、亞美理駕洲大合眾國欲堅定兩國實永遠友誼之條約及太平和好貿易之章程”);《马关条约》自称是“大清帝国”(“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為訂立和約,俾兩國及其臣民重修平和,共享幸福”)。

而当时的列强称呼中国也无外乎两种,中国或者大清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文献是在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距今大约2600年。《尚书·梓材》记载:“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这里的中国当然指的是周朝统治疆域。到了后来的朝代,也会自称中国,专指华夏民族居住的地方,以便于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区分开,是王化之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中国”只是一种地理概念,或者叫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整整四千年王朝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政权将中国作为自己的正式国名。

“最早”中国源头

1963年8月,在一个雨后的上午,陕西宝鸡农民陈堆发现后院土崖上漏出了一点亮光,于是和妻子去刨开,发现了一件青铜器,随后将之卖给了废品收购站。1965年,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废品收购站看到了这件青铜器,冥冥之中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以30元将这尊买回博物馆。1975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发现铭文并命名为“何尊”。

“何”是铸造者的名字,是西周贵族,尊是酒器,也是祭祀礼器。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幸亏我们的祖先有典有册,我们才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何尊最珍贵的是它的底部铭文,短短12行122字,记录了周成王对其父武王盛大的祭祀,并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和赏赐,为纪念这份荣宠,何命人打造了这件青铜尊。

铭文全文如下:

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中详细记载了武王伐纣和成王营建成周的历史史实,与先秦典籍《尚书》、《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互为印证,证实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意义重大。

而其中最为人关注的莫过于这句“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义)民”,这是“中国”第一次作为一个词组在历史上出现,何尊铸造于周成王五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应该是公元前1038年,也就是说,目前可考证的最早中国就是距今3063年前。

中国

接下来,我们解释一下“中国”这两个字,“中”字在古代指代为旌旗的象形,正中之位嘛。在原始社会中,氏族首领有要事召集族人,便于旷地中央立杆树旗,族人看到旗杆就会聚拢过来。“国”字最早写作“或”,由表意疆界的“口”与表意武器的“戈”组成,意思就是用手中之“戈”来守护疆界之“口”。“中”与“国”两字合起来,便构成了“树旌旗而聚民众,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意象。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意思。一件小小的青铜器却让中国两个字再添传奇色彩,就像新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一样,他们是祖先的智慧,更是中华的文脉,我们要永远流传下去。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