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犯罪日益猖獗,而“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法律热点。今天,就让网警带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帮信罪”的真面目。
一、“帮信罪”的定义与法律依据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这意味着,只要行为人在明知的情况下为网络犯罪提供了相关的帮助行为,并且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就可能构成此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刑罚。
二、“帮信罪”的常见表现形式
1. “两卡”交易类: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帮信罪行为。所谓“两卡”,是指手机卡(包括通信运营商、虚拟运营商的各类手机卡以及物联网卡)和银行卡(包括各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卡、单位银行账户、结算卡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一些人受利益驱使,将自己闲置的“两卡”出售、出租或出借给他人,而这些“两卡”往往会被犯罪分子用于接收、转移信息网络犯罪相关款项,成为网络犯罪的重要工具。
2. 推广引流类:某些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在社交平台等网络渠道上为电信诈骗团伙进行推广引流。他们以“刷单”“抢红包”“投资指导”“特殊服务”等名义邀请被害人进群或下载 APP,为后续的电信诈骗行为提供了“客源”,使得更多的人陷入诈骗陷阱。
3. 技术支持类:这包括通过架设虚拟拨号设备(如 voip、goip、多卡宝、络漫宝等)、开发网络程序、制作运营网站等方式为他人的网络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技术手段帮助犯罪分子更加隐蔽地实施犯罪,增加了公安机关的查处难度。
4. 账号解封类:部分人在明知一些社交账号因涉嫌网络诈骗被封的情况下,仍然为了获取佣金帮助解封这些账号。这使得被封禁的诈骗账号得以重新投入使用,继续危害他人的财产安全。
三、“帮信罪”的危害
1. 对个人的危害:一旦触犯“帮信罪”,犯罪记录将会伴随一生,严重影响个人的择业和信誉。在求职、贷款、办理各种证件等方面都会遇到重重困难,同时还要承担来自社会的负面评价,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 对社会的危害:“帮信罪”的行为助长了网络犯罪的嚣张气焰。每一次的“帮信”行为,都可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肆无忌惮地实施诈骗、盗窃等犯罪行为,导致众多被害人家庭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而且,这些行为也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和打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增加了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难度。
四、如何避免触犯“帮信罪”
1.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帮信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认识到此类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积极参加法律培训和宣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2. 保护个人信息: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和第三方支付、社交媒体账号等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3. 谨慎选择兼职和合作对象:在找工作、兼职或与他人合作时,要提高警惕,仔细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高薪招聘”等信息,避免陷入“帮信”陷阱。
4. 及时举报违法行为: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身边有收卡、卖卡或“养卡”等违法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为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社会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帮信罪”看似是一种轻微的犯罪行为,但实则危害巨大。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