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即将毕业,正在备考公务员。
这天,小朱妈妈回来悄咪咪和小朱说,有人告诉她只要5万块就能给小朱安排一份公务员工作。
小朱妈妈还沉浸在还儿子要当上公务员的美梦中,小朱却不相信这件事。
他忙拉着妈妈,坐在电脑前搜索公务员录取流程等信息,向妈妈科普公务员的招录都是面向社会的,需要经过笔试、面试考核的,像国考公务员甚至是双盲的,根本没有走后门的机会。
"这种诱使他人花钱"买"编制的都是骗局,表面是在国家部门工作,实际却是合同工,不是编制,更不是公务员!"
小朱向妈妈解释道,看到妈妈表示不会再相信这些事了,这才安心回房复习考公了。
很多人以为在机关工作就是公务员?
全国在编人员有4000万,但真正具有行政编,属于公务员的只有这8类人,其他大部分是事业编、企业编甚至合同工,普通人考公前一定要擦亮眼。
一、真正的公务员是哪8类人?
1、党的机关人员:各级党委、党支部工作人员,是政策执行的“核心力量”。
2、行政机关人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地方工作人员,比如教育局、财政局职员。
3、人大及常委会成员:参与立法和重大决策的“权力核心”。
4、政协机关人员:负责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智囊团”。
5、审判机关人员:法官、法院行政人员,手握司法审判权。
6、检察机关人员: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专盯“公职人员违法”。
7、监察机关人员:纪委监察委成员,专查贪污腐败的“反腐利剑”。
8、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人员:如民盟、九三学社等党派机关工作者。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城管、大学生村官、辅警等这些看似“体制内”的岗位,其实只是事业编或合同工,并非公务员! 。
二、普通人如何挤进“700万公务员”队伍?
1、普通人选岗避坑:瞄准这2类“低竞争高稳定”岗位
基层公务员:尤其是乡镇的基层公务员一般录取的成功率要比市内高很多。
乡镇较于城市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也小很多。
冷门系统:殡葬管理、监狱系统、偏远地区岗位,报考人数少且待遇不差。
比如,2024 年国考中,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工作条件艰苦,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岗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
又比如统计局和气象局的无人报考岗位多集中在基层一线,工作条件相对艰苦。
2、定向招录:退役军人、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如三支一扶)、残疾人专属岗位,这样将大大增加录取的成功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 2024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取有 103 个岗位面向退役军人招录 132 人;
2024 年山西省残联、忻州市残联、吕梁市纪委监委等 15 家单位设置专招残疾人公务员岗位,限四级听力、四级肢体残疾人报考。
3、学历不够?用“身份红利”补短板。
应届生:国考70%岗位仅限应届生,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仍算“应届”。
党员/学生干部:党委、纪检岗位优先招录党员,学生会经历能加分。
技能证书:法学专业考过司法考试,财经类有CPA,都是有力的竞争条件,能大大增加我们的录取可能。
三、写在最后
普通人逆袭,关键在“信息差”。
公务员赛道虽卷,但掌握政策风向、避开认知误区,普通人照样能上岸。
在编人员最少七千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