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4258a9f04ee31d3df740d9f6970a82e.jpg)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李大成曾任三星电子中国台湾地区总经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fc89fee76ab5a941f65a98aac0b5d4.png)
近日,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崔胜植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经理,由李大成接任,同时,多位主要人员均发生变更。
该公司成立于 1996 年 3 月,注册资本约 2 亿美元,经营范围含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家用电器销售、电子产品销售、通信设备销售、通信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等,由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全资持股。
崔胜植曾在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他后来晋升为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负责三星电子在中国地区的整体运营和管理。
李大成曾任三星电子中国台湾地区总经理。2024 年 12 月,李大成正式出任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
据了解,在去年底的三星高层人事变动中,三星电子共任命了5名新区域总经理,这其中便包括由三星电子副总裁升任三星电子中国区负责人的李大成。最新的报道显示,1月14日,李大成以新任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的身份率队到访苏宁,双方召开2025年度战略合作会议,在门店布局、终端建设、新品规划、联合营销等方面达成一致。
不久前,三星电子公布了其2024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财报显示,三星电子第四季度营收达到了75.8万亿韩元(约合381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营业利润更是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达到6.5万亿韩元(约327.4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130%以上。全年来看,公司实现了300.9万亿韩元(约1.52万亿元人民币)的总营收,同比去年增长了16%,而归母净利润则飙升至33.6万亿韩元(约1692.43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131%。
三星董事长九年法律纠纷结束,标志着其重返决策层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在镕最近在并购和会计欺诈案中被判无罪,标志着该公司长达十年的“司法危机”结束。行业观察人士预计,李在镕将恢复其“快速管理”风格,以应对决策和半导体竞争力方面的关键挑战。
法律挑战的遗留问题
在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卷入“2016韩国政坛丑闻”期间,李在镕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在长达九年多的时间里,他因涉嫌行贿而面临司法调查和审判。在这段动荡时期,他曾两次入狱,出庭185次。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段时期严重限制了他的商业活动,使他几乎不可能完全参与管理,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三星的投资和决策。
三星领导层的演变
历史上,三星的增长依赖于董事长的果断判断。虽然李在镕在2014年接手三星经营,开启了所谓的“快速经营”,但随后的司法危机导致其领导风格发生转变,从“快节奏经营”和“务实主义”演变为“系统经营”。韩国业内专家认为,这导致三星在半导体领域失去了原有的领先优势,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三星的增长势头也明显减弱。
韩国学术界指出,李在镕因司法危机,被迫从强势领导转型为规避风险的体制管理架构,加上韩国劳工环境改变,每周52小时工作制,企业内部危机意识降低,企业文化开始变得冷漠。
原本三星设立了“未来战略办公室”来统筹集团整体战略,但在“2016韩国政变丑闻”的司法压力下,三星将其解散。此后,决策速度和增长势头似乎受到了明显影响。事后看来,未来战略办公室的解散确实削弱了三星的应变能力。
新兴挑战
最初,韩国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李在镕无罪释放,三星或将重启“控制塔”管理模式。例如,三星已故董事长李在镕曾于2008年因税务问题暂时退出管理层,但在2010年回归后,开始重组战略规划办公室,该办公室后来更名为未来战略办公室。
在2024年底三星进行的人事和组织重组中,该公司在三星全球研究中心内部新设立了“经营诊断室”,负责三星关联公司的管理和咨询工作,业界认为这是试图部分恢复未来战略室的作用和功能,是新控制塔的早期雏形。
全球供应链面临“特朗普2.0”时代的挑战,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三星在美国的半导体生产面临更大挑战,因此不少人认为,建立新的决策中心已刻不容缓。
前景
此外,业界还担心李在镕的司法危机结束后,是否会加速大规模并购。许多韩国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李在镕的官司过去,三星的大型收购将迎来转折点。自2016年三星斥资80亿美元收购哈曼以来,该公司没有进行任何重大收购。
多年前,就有传闻称三星考虑收购ARM、英飞凌、NXP等公司,但由于收购价格过高,加上各国反垄断法问题,这些交易未能成行。当时业界普遍认为,李在镕卷入司法案件,无法独立决策,错失收购机会。
随着李在镕司法危机的结束,他全面回归管理层已成定局。他能否重振“快节奏经营”,帮助三星重拾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的优势,将成为韩国业界关注的焦点。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