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类可穿戴设备,闯进医疗领域

袁遗说科技 2025-02-10 20:02:43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编译自semiengineering

智能手表、智能戒指,以及越来越多的智能贴片正在增添更多功能,并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使用。

多年来,医生们一直在使用先进技术,但如今的发展趋势是消费者在家中使用设备,并能直接获取自己的数据。曾经主要用于计步或记录睡眠模式的手表和戒指,如今能够测量血压、心率、血氧、体温以及其他疾病早期迹象。与此同时,各种用于测量特定健康指标的贴片正在研发中,并陆续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

英飞凌蓝牙产品副总裁尚塔努·巴莱劳(Shantanu Bhalerao)表示:“最近,FDA一直在批准非处方连续血糖监测(CGM)贴片。这意味着监管正在朝着医疗保健越来越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大家希望让用户掌握更多数据。”

其他人也认同这一观点。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医疗器械与制药解决方案总监瑞安·鲍尔(Ryan Bauer)说:“医疗器械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变得越来越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患者护理不再局限于医院和医生,而这两方面都存在一些挑战。随着设备小型化,它们通常需要具备可穿戴或便携性,因此功耗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它们的续航时间有多长?如何充电?在家里哪些地方可以使用?此外,如果涉及到植入式设备,它们不一定方便触及。这类设备可能会长时间植入体内,有些植入式设备是无动力传感器。也有像起搏器这样带有动力传感器的设备,而且它们正拓展到诸如关节置换等应用领域。现在,你能看到带有传感器和电池的智能膝盖,用于传递有关步态的信息。”

推动这类设备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都希望获取相关信息。鲍尔说:“他们期望在接受医疗护理时,能够获得数据和反馈,了解自身状况,并借助这些来指导治疗。”

家用医疗器械可以有多种形式,这取决于所采集的数据。Cadence旗下用于泰思立达(Tensilica)音频/语音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产品营销总监普拉卡什·马德瓦帕蒂(Prakash Madhvapathy)说:“实现方式有很多种。一种是耳部设备,这是捕捉信号的好位置,因为它靠近大脑,信号可能更强。目前在这方面有大量研究,同时还有应用于人体的智能手表或贴片。心脏附近是另一个适合此类应用的位置。也可能是佩戴在耳朵上的增强现实(AR)设备,比如眼镜。传感器也可以安装在眼镜末端,用于捕捉大脑发出的信号。最不显眼的方式是使用智能眼镜或耳塞,因为这些是人们每天都会佩戴的东西,他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不显眼的设备的主要优势之一是能够持续监测异常情况。一旦人们知道自己有问题,可能会愿意佩戴更显眼或笨重的设备,但不会仅仅为了早期检测就这么做。

马德瓦帕蒂说:“问题需要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检测到。这样一来,就能对更大比例的人群进行持续监测,这里的关键词是‘持续’,因为如果你必须去诊所进行检测,那通常是一年一次,而且他们只做某些常规检查。但如果你佩戴的设备能检测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而不只是一种,那么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很有用,而且你也不会因为佩戴了某个东西而被别人异样看待,担心别人怀疑你有问题。”

例如,对助听器的偏见使得许多老年人不愿使用这项技术,但对于像具有听力健康功能的苹果AirPods这样的现代耳塞来说,情况不太可能如此。

马德瓦帕蒂说:“如果耳塞在用户不知情甚至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某种监测,其他人无需知道此事,信号可以由具备人工智能功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在本地进行处理。万一出现问题,它可以触发一个非常私密的警报,发送到手机上,或者直接在用户耳边提示。”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其他工具在医疗领域已经应用了一段时间,每天都有新的应用出现,它们能以比人类更出色的方式筛选数据,提供更深入的洞察,比如乳腺癌筛查。FDA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最好地管理这些新工具。

西门子的鲍尔说:“FDA正在召开关于人工智能的会议,并开始就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医疗器械提供指导。其中一些应用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你可以看看他们在诊断成像方面的做法——读取那些数据集并构建模型以进行分割识别。但应用范围正在超越这一领域,并且也延伸到了医疗器械的边缘计算领域。这绝对是一个热门话题。人工智能在医疗器械领域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提取和学习的数据集非常庞大。”

设备和贴片不仅可以收集数据,还能产生除振动之外的触觉感受。例如,英飞凌与Theranica合作推出了一款偏头痛贴片。

英飞凌的巴莱劳说:“这与测量型的连续血糖监测贴片不同。你将偏头痛贴片贴在手臂上,无需服用任何药物就能进行疼痛管理。它通过蓝牙连接,使用蓝牙微控制器(MCU),基本原理是利用神经通路以及通过亚阈值疼痛信号调节疼痛的能力。你可以通过手机告知设备你感受到的偏头痛疼痛程度,然后该设备会模拟一些疼痛。你不会明显感觉到这种模拟疼痛,但它能分散你对偏头痛疼痛的注意力。”

因此,设备和贴片有可能取代一些药物。他说:“我认为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产品,无论是通过光学方式检测体内积累了多少乳酸,还是管理营养和运动。医疗贴片领域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

Ansys也在探索可穿戴光学传感器,并帮助设计师应对诸如紧凑系统集成、精确光路管理以及现实光照条件等挑战,以确保可穿戴设备能够提供可靠且有用的信息。

近期可穿戴技术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其他示例包括:

身体与运动方面:

入耳式 “利用电极动态选择的生物信号传感装置”(苹果公司)双耳助听器片上系统原型、智能助听器处理器(Cadence及合作伙伴) - 集成传感器的运动紧身裤,助力训练或康复(布鲁塞尔自由大学、imec公司)能将触摸的复杂感觉传递到皮肤的触觉贴片(西北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监测关节疼痛的可穿戴设备(佐治亚理工学院)预测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风险的传感器(牛津大学)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咳嗽和跌倒的多模态柔性可穿戴传感器贴片(北海道大学)带有传感器的牙套,用于捕捉口腔内相互作用及数据(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用于增强人体发出的微弱信号的放大器(西北大学)

血液与汗液方面:

用于家庭血液检测的集成光子芯片(麻省理工学院)用于连续血压监测的超声贴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智能手机上读取血压(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无痛纸质贴片检测血糖水平(东京大学)检测猴痘病毒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排汗率传感器(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院)

癌症方面:

检测癌症的生物传感器(佐治亚理工学院)利用DNA分析和机器学习检测癌症的血液检测(牛津大学)基因网络的数字孪生:将癌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韩国科学技术院) 材料方面:能产生类似神经冲动与大脑交流的柔性电子皮肤(斯坦福大学)用于大规模生产可穿戴生物传感器的可打印分子选择性纳米颗粒(加州理工学院)用柔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涂覆硅集成电路,形成体液屏障(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超薄半导体纤维,将织物转变为可穿戴设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含液态金属布线的多层弹性基板,用于可拉伸电子产品(横滨国立大学等)用于开发柔性和可拉伸电子设备的导电聚合物(奈良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将自调节加热元件集成到医疗可穿戴设备中(汉高、Linxens公司)

图1:“MouthIO”是一款集成了传感器与执行器的设备,用于采集健康数据,并与计算机或手机进行交互。图片由塞巴斯蒂安·克罗格·克努森提供,源自奥胡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根据IDC 2024年12月的一份报告,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增长6.1%。随着技术的成熟,智能手表市场的增长率预计会下降,而可听设备市场则有望增长。智能戒指和智能眼镜的需求也预计会增加。

芯片、传感器与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常与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及/或电极一同用于可穿戴设备,然后通过蓝牙或Wi-Fi连接到数据分析平台。

Cadence的马德瓦帕蒂表示:“对于在可穿戴环境中接收到的任何信号,比如能监测耳部信号的可听设备,本质上你是从耳部监测大脑活动。这些信号具有特定的频率、时序、幅度和特征。对于这些信号,你需要一个信号处理器来解读它们。首先,你得接收信号,然后以一种设备能够推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一旦大脑信号通过耳部被MEMS或其他传感器接收,由于信号非常微弱,你首先要对其进行放大。”

接着,对信号进行滤波至关重要,以确保只放大正确的信号,这在设备监测健康状况时尤为关键。

马德瓦帕蒂说:“首先,这很难实现,而且最终你还会放大一定量的噪声。除了信号中的噪声,你还得让信号通过另一组算法,这些算法能够解读信号,从而区分正常健康人的信号特征与人体可能出现的异常健康状况(如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下的信号特征。信号非常微弱,异常特征在信号中表现得极为细微,所以你必须提取出这些异常。”

虽然早期预警可能有用,但这里存在误报的担忧。他说:“你必须非常谨慎地解读这些信号,因为你不希望五年后发现其实并无问题。”

尺寸始终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重要因素,越小越好。他说:“你希望设备在闲置时功耗不会过高,并且在提供所有DSP音频功能的同时,占用面积要非常小。对于7纳米等先进制程节点,低功耗泄漏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漏电很小,但如果你采用占空比控制,而漏电仍然很大,那么占空比就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在接近下一个活动周期时,电量已经大量流失。这可不是个好情况。拥有一个低功耗、小尺寸的DSP对于延长电池续航至关重要。同时,设计本身必须妥善适应其他高功耗部件,比如时钟树,并且在DSP的某些模块不活动时,限制并关闭时钟活动。”

可穿戴设备和小型物联网设备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本地处理数据与将数据发送到其他地方处理之间权衡利弊。

新思科技智能传感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萨蒂什·加内桑表示:“我们正在涉足低功耗处理解决方案,比如一次性医疗保健产品。如果你有贴片之类的产品,需要在特定时间内进行处理。最大的问题是,你能否应用所有已掌握的低功耗运行技术,实现所需功能,同时确保产品可行。”

可行性还包括安全性,尤其是对于医疗设备。因此,除了极低的功耗,静态数据和传输中的数据都必须保证安全。加内桑说:“在嵌入式处理器领域,我们针对存储在其中的特定数据实施Trust Zone功能,并且你必须在发送的任何数据之上添加该功能。在连接方面,你如何确保不会遭受中间人攻击呢?”

安全、安保与生物相容性

医疗设备面临的测试比消费类设备严格得多,但监管机构开始批准更多技术。

西门子的鲍尔说:“在进行设备设计时,你需要从系统层面进行风险评估、需求定义和测试管理。就电极而言,如果你向人体施加任何能量,必须从风险角度进行定义和分析;如果你的设备从人体接收能量,则要分析这对设备性能有何影响。在非常严谨的风险需求测试以及验证/确认过程中,双向捕捉这些影响极其重要。”

对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生物相容性很重要。鲍尔说:“根据与皮肤接触、体内植入、黏膜接触等不同情况,生物相容性有不同级别。有一系列测试来证明人体在特定使用场景下能够接受该设备。生物相容性是安全性的一个方面,任何植入体内或接触身体的设备都必须满足这一要求。”

安全性也是首要关注点。他提到2023年9月的最终指南时表示:“从安全角度来看,目前FDA正在大力推进医疗设备的网络安全。其中一部分是,当你提交设备信息以获得许可或批准时,他们希望你提供诸如软件物料清单,以及该清单与漏洞管理的关系、你的相关计划,还有安全产品开发框架。这是监管机构和医疗设备公司在系统层面的期望,以表明他们从设备系统层面控制输入和输出,这不仅仅是关注电子元件、软件或机械部分,而是所有这些方面的综合。人体是该系统的一部分,所以你也必须考虑来自人体的输入和输出。如今更复杂的是,我们有了联网设备或边缘设备。它们可能不仅与人体交互,还会与周围的所有系统相互作用。”

考虑材料及其相互作用,生物相容性要求限制了材料的选择。鲍尔说:“如果你在体内植入某物,还必须考虑可能析出或渗出的物质。或者如果设备接触任何可能进入人体的药物或食物,这也是一条途径。”

随时间推移的环境降解是另一个挑战。鲍尔说:“任何可能发生的氧化,以及所使用的清洁化学品等,都是医疗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它们会分解,这可能为接触内部组件提供途径,所以通常你要在顶层进行一系列带有危害分析的风险评估。”

温度的影响也是一个考虑因素。鲍尔说:“对于医疗设备,你要规定其设计使用寿命,并据此进行测试。但对于可穿戴设备和家用设备,你需要考虑它是会一直附着在身体上处于人体环境中,还是人们会将其放在亚利桑那州或费尔班克斯的车里一段时间。设备会经历这些极端情况,所以这要纳入系统考量以及你前期测试的要求中。”

基于风险分析,在需求中定义缓解措施。他说:“在医疗设备领域,我们称之为设计控制理念。这是正式地遵循这个过程,就像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从缓解措施出发,你要进行测试以证明其有效性。然后,所有这些文档都要提供支持,并提交给监管机构,供其审查高风险设备(大多数电子设备都属于此类)。这样,就有另一双眼睛审视你所做的工作,你要向他们表明你考虑到了所有方面。他们可能会提出额外的信息要求。然后在产品上市前,你要满足这些额外要求或进行相关调查。”

无论设备的用途是什么,多个团队都需要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将所有组件和功能整合在一起。

西门子的鲍尔说:“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工具是不同领域学科协作的支柱。这意味着电气、机械、生物医学、临床团队,除此之外,用于多物理场模拟的数字孪生,或者电子和热管理等方面,都在后台相互反馈,这样我们就能在整个开发周期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

然而,每家公司记录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在合作或收购时带来了挑战。鲍尔说,最大的挑战是在组织内部跨领域保持信息的关联性。每个领域都需要了解产品,并在将其应用于自身设计时掌握相关知识。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0 阅读:0

袁遗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