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
㊣与,善仁;言,善信;
(待人善于真诚、仁爱,说话善于格守信用。)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没有错误。)
以上就是一般的原文与译文。
【第六句】
㊣政善治。
01
所谓“政善治”,就是化繁为简,变动为静。如此方能使朝政自然清明,天下自然太平。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篇文章叫《种树郭橐驼传》。
说是一位姓郭的驼背老人,善于种树,远近闻名。有人询问秘诀,他回答说:
“哪有什么秘诀?只是顺应树木的天性罢了。”
因为他种树只是培土浇水,顺其自然而已。其他人就不一样,忧心太重,照顾太勤。甚至抓破树皮检验生枯,摇动树根查看松紧。所以驼背老人最后感叹道: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同样的道理,有些统治者的政治制度即是:
虽曰治之,其实乱之。
02
像一统中国的秦朝,强军百万,战车千乘。为什么从陈胜吴广起义后,短短两年间就灰飞烟灭?贾谊的总结是: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①
那么,秦始皇不施仁义,施什么呢?施刑法,而且是严刑酷法。秦始皇通过“恐惧”慑服人心,但是当人民的“恐惧”汇成大海的时候,就会转化为一种极其不稳定的能量。直到有一天焕发出滔天巨浪,随时能倾覆浮载其上的任何君主和政权。
所以秦朝的政治与老子的理念正相反,即:
变简为繁,以动扰静。
跟秦朝的法律比起来,即使是善于在空中织络天罗地网的蜘蛛也自愧不如。
03
我随便从《秦律十八种》里面选几条有代表性法律,一看便知:
一,在大街上倒灰,脸上就要被刺字。
二、耕牛的腰围每瘦一寸,主人受笞刑十下。
三、偷摘价值一钱的桑叶,罚服徭役三十天。
不止如此,农民每亩地播种的数量(像谷子必须每亩一斗,大豆必须每亩半斗)。甚至是官员出差时,根据职位的不同,每顿饭小米和菜羹的份量,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三菜一汤还是四菜一汤,吃错了都会受到严重的处罚。
04
如果你有一天忍无可忍,也千万不能在大街上互相议论。为什么?因为还有“妄言罪”、“以古非今罪”、“非所宜言罪”三颗地雷等着你去踩。这些法律的执行,势必需要庞大的监察队伍,缺乏人力怎么办?
鼓励老百姓互相监督,互相揭发,互相指证。
如此一来,老百姓在政府面前彻底变成了透明的裸体人。仿佛置身于十九世界著名法理学家边沁设计的“环形监狱”中一样,不,监狱中没有人身自由。所以更准确的说,是生活在《1984》的世界里,借用乔治▪奥威尔的一句话表达:
“无论你走到哪,都会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凝视着你。②”
05
我们试想,在这种高压的生活状态下,除非秦国可以一直不停地对外掠夺才能勉强压制住人们心中的革命火种,否则的话,纵然四海升平无战事,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可能获得安宁,为什么?
民心如水,天下如湖。秦朝的法律如同盘踞在湖心的飓风,无时无刻不在搅动着人心。以至于最后刘邦攻入咸阳,约法三章就能轻易让百姓归服。
因为天下浑浊太久,刘邦选择了沉淀,选择了化繁为简,变动为静。这就叫政善治。后来汉朝依然选择休养生息,沉淀人心和民力,所以开创了“文景之治”。
06
贞观之初,唐太宗认为百废待兴,百姓又难以教化,向群臣询问治国良策。
有的人主张霸权;有的人提倡集权;有的人建议大病用猛药,乱世用重典;
只有魏征说:
“大乱之后,民心思定。静之则安,动之则乱。③”
唐太宗半信半疑,但最终还是采用了魏征“抚民以静,偃武修文”的政策,结果三年便天下太平。自那以后,唐太宗对《道德经》拜服的五体投地。不仅钦定道教为国教,还非要追认老子李耳是自己祖先。
以至于瞒过了不少历史学家,宋朝编撰的大型图书《册府元龟》就上当受骗,愣是把黑言诳语写成了白纸黑字。
07
后来唐太宗还感叹说: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④”
看来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转》,其实剽窃了李世民的创意。那么李世民呢?当然是剽窃了老子的思想。老子难道就是原创吗?非也!但老子剽窃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大自然中“水”的规律。
这就是老子“政善治”的思想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1、《过秦论》
2、《1984•第一章》
3、《贞观政要•卷八•刑法第三十一 》
4、《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