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姥姥的爱”:
明知道外孙不如孙,偏偏抱在怀里亲,因为小小的外孙是姑娘的宝,血脉连着棉袄的心,不求外孙能回报,只求给姑娘减轻负担。2024年末了,说这个话题可能很多读者会觉得你这个作者是不是老古董,现在男女都平等了,孙子和外孙是一样的。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奶奶看孙子和姥姥看外孙一样吗?这里面的差别可不小,一起来了解下吧。
多数人认为:奶奶带娃是义务不管承认与否,我们姓氏文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过去,只有孙子才会被认为是自家的根,现在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之前聊起这个话题就有读者说:孙子和外孙当然不一样了,清明的时候我会跟父亲一起给祖宗上坟、扫墓,我们家的祖坟肯定没有外孙的事儿。其实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就算嘴上不说,很多人给孙子和外孙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都会认为孙子是自家人。在带娃这件事上,大多人都认为:奶奶带娃是天经地义的,这是爷爷奶奶的孙子。小区一个邻居宝妈,因为跟婆婆性格不太合,当时坐完月子婆婆便回老家了,其实亲妈倒是也有时间过来带娃,但是宝妈拒绝了,她的观点是这样的:公公婆婆都不放在心上,都不愿意过来带娃,凭什么让我亲妈受累带孩子,万一因为带娃累出毛病来,谁管呢?其实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这种传统思想影响还在,大家都认为爷爷奶奶带娃更加名正言顺,除非家里是独生女,这样的问题相对会少一些。对于奶奶们而言,没有孙子想孙子,盼来了孙子带孙子,只要有时间有体力,大多数老人还是愿意帮衬年轻人一把的。
不管谁带娃,年轻人都应该心存感激如今老人带娃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老人苦点累点无所谓,其实最怕的是不懂感恩的年轻人,一边享受着老人的付出,一边又嫌弃老人思想老旧。身边一个朋友,工作很不错,薪水也高,生娃之后婆婆从老家赶过来带娃,婆婆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种了一辈子地,当然了,说话也是方言,其实人家已经尽量说普通话了,但是老人一辈子说家乡话了,普通话肯定是不标准的。然后我这朋友就有点不乐意了,反复跟婆婆说:妈,你能不能学学普通话啊,孩子一岁多开始学说话了,你这方言会影响孩子的呀!可能也是被朋友说的次数多了,她的婆婆也不开心了:我真是学不好呀,带孩子已经很累了,要不你雇个保姆吧,我周末就回家!老太太动了真格的,周末便收拾行李回家了,可是雇保姆哪有那么容易。一方面保姆费用太高了,另一方面一时间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后来朋友的老妈把朋友说了一顿:我得帮你弟弟带孩子,我也腾不出时间给你带孩子,有你婆婆带着多好,最起码是孩子的亲奶奶,你之前提的要求人家都按着你的意思来,你现在又嫌弃人家说普通话说不好,这有点强人所难了,而且你想过你婆婆心里会尴尬吗?太不懂事了!被老妈说了一顿,朋友趁着周末休班专程回了一趟老家把婆婆接了回来。这件事其实只是一个缩影而已,年轻人讲究科学育儿,每天学习各种育儿新概念,自己腾不出时间照顾孩子,于是会把这些新思想、新概念灌输给老人,比如孩子定时定点吃水果、吃肉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