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之西北军郑廷珍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3-15 07:52:55

民国时期,北伐战争结束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巨头,为了和蒋介石夺权,爆发了大规模的“中原大战”,为了打败反蒋联盟,蒋介石重金收买张学良,希望得到东北军的支援。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张学良毫不犹豫率领东北军出关支援蒋介石,最终反蒋联盟战败,阎锡山和李宗仁保住原本地盘,但冯玉祥却输得什么也没有,孙连仲、石友三、韩复榘、梁冠英等大将,纷纷投奔蒋介石,西北军彻底被瓦解。

西北军

郑廷珍早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然后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大头兵慢慢升为中层军官,在“中原大战”的时候已经当上旅长。“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军解散,蒋介石任命梁冠英为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郑廷珍为独立第五旅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山西,郑廷珍率兵前往山西参加“忻口会战”,最终和郝梦龄、刘家麒两位将军一起战死沙场。

1893年,郑廷珍出生于河南商丘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里穷,他从小在家干农活,读书是奢望。当时中国处于乱世,军阀混战导致到处都是土匪,加上河南经常出现灾情,郑廷珍为了吃上饱饭,决定跑去参军。

郑廷珍

1917年,冯玉祥担任北洋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率兵驻守在河南归德,在当地进行招兵。而第十六混成旅的名额有限,部队军饷不够发,郑廷珍被编入补充兵,就是只管吃喝没有军饷,但郑廷珍还是很认真的接受训练。半年后,冯玉祥的部队扩编,郑廷珍所在的补充大队,编入第十六混成旅第三团,他这才当上正规军,自从参军后,郑廷珍就开始学习文化,学会写一些字。

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后,冯玉祥担任陕西督军,第十六混成旅扩编为第十一师,并且成立了一个学兵大队,郑廷珍表现好,被编入学兵大队。

1924年初,冯玉祥担任北洋陆军巡阅使,部队驻守在北京南苑,为了培养下级军官,成立军官教导团,郑廷珍进入教导团学习。

冯玉祥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人一起反蒋,梁冠英担任冯玉祥麾下第一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郑廷珍为第一师第三旅旅长,而他不是梁冠英的嫡系。10月,在张学良的支援下,蒋介石打败了反蒋联盟,因此冯玉祥战败下野,西北军也被解散。

不久梁冠英率领残部归顺蒋介石,担任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麾下有第三十二师、骑兵第三师,和郑廷珍的独立第五旅,但只有第三十二师是梁冠英的嫡系。郑廷珍从小吃了不少苦,因此很同情那些灾民,所以他都会在驻地开设粥铺,来接济逃难的灾民。

1932年,郑廷珍率兵进入江西和红军交战,但被红军打得惨败,郑廷珍为了保存实力,和红军达成互不干扰的协议,而且暗中还送给红军一些武器。

梁冠英

1936年初,郑廷珍因为不是梁冠英的嫡系,所以每次派发军事物资的时候,梁冠英都会把好的物资和武器给第三十二师,这让郑廷珍非常不满,后来在中央军将领的怂恿下,郑廷珍率领独立第五旅脱离梁冠英,直接听命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卫立煌担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郑廷珍的独立第五旅编入第十四集团军管辖,10月1日,郑廷珍率领在石家庄誓师,准备开往山西前线,去山西前,郑廷珍特地回河南老家一趟,安顿好妻儿后,在母亲面前跪下磕了几个头,就踏上了抗日前线。

郑廷珍对独立第五旅的官兵们说,从前他们打内战,可以浑水摸鱼,但现在打得是外敌,就必须拼了命的打,只要有人看他郑廷珍逃跑,可以直接把他打死。10月4日,郑廷珍率领独立第五旅,跟着第九军、第十四军一起坐火车开往山西。

10月6日,独立第五旅到达太原,当时雁门关已经失守,日军主力向太原前进,为了保住太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组织“忻口会战”。郑廷珍的独立第五旅,奉命前往忻县,一边负责第十四集团军司令部的安全,另一边承担预备队角色,随时前往忻口战场。

不久后,独立第五旅被前往忻口前线,郑廷珍让官兵们修建好防御工事,随时等待日军的进攻。10月11日,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对忻口的国民党阵地发动进攻,虽然郑廷珍部队装备差,但他还是率兵顽强抵抗,始终坚守着阵地。

南怀化是忻口战场的重要阵地,守军和日军在那里激战。10月15日,由于日军火力强大,南怀化被日军占领,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为了整个“忻口会战”的大局,于是派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率领麾下的刘家麒第五十四师,还有郑廷珍的独立第五旅,一共集合五个旅兵力反攻南怀化。

郝梦龄

10月16日凌晨,独立第五旅反攻的时候,攻下了南怀化几个据点,为了鼓舞部队士气,郑廷珍不顾其他人劝阻,坚决要到最前线指挥战斗。结果他在战壕里面观察敌情的时候,日军飞机突然对阵地投下炸弹,郑廷珍不幸当场牺牲,终年四十四岁。

郑廷珍牺牲的同时,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和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也牺牲在南怀化的战场上。

郑廷珍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军衔。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