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第十九路军是一支粤军部队,其领导人是蒋光鼐和蔡廷锴,参加过著名的“淞沪抗战”,之后被蒋介石调往福建攻打红军。
由于在攻打红军的时候,第十九路军接连打败仗,导致第十九路军的将领们出现厌战情绪,在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发动了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但在蒋介石的武力镇压下,“福建事变”三个月后失败,蒋光鼐、蔡廷锴等人被迫逃往香港,而第十九路军的其他将领,有的从此退出军界,还有的向蒋介石归降。

司徒非早年在粤军总司令李济深手下任职,后来陈济棠控制了广东政权,司徒非就加入了第十九路军,并且参加了上海啊“淞沪抗战”。“福建事变”的时候,司徒非在第十九路军里面当师长,当中央军进攻福建后,司徒非的部队打不赢中央军,于是就率部投降,之后投靠了老同学叶肇,在叶肇的第六十六军里面当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司徒非跟随第六十六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最终在南京战死。
1893年,司徒非出生于广东开平,青少年时期在老家读私塾,后来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

司徒非
1914年,从广东陆军小学堂毕业后,司徒非又升入湖北武昌第二陆军中学。
1917年,司徒非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这一期的广东籍学员很多,日后都成为粤军重要人物。
1918年,司徒非毕业回到广东,在广州的兵工厂里面当科员。
1920年初,司徒非在广东督军府当上尉科员,当时广东的军政大权还是陆荣廷的桂军控制。
1921年,陈炯明率领粤军把桂军赶回广西后,粤军控制了广东军政大权,司徒非在粤军第三师当上尉副营长,之后调到孙中山的广州大本营,担任少校参军。

陈炯明
1922年,司徒非担任大本营的粮食运输科科长。不久后,因为北伐的问题,陈炯明和孙中山出现分歧,陈炯明的部队在广州发动兵变,孙中山被迫逃往上海。为了打败陈炯明,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司令,率兵攻打陈炯明在广州的叛军,司徒非在东路讨贼军里面当少校副官。
1923年,陈炯明率兵退往惠州,司徒非担任高雷讨贼军第一路第三支队上校支队长,率兵和陈炯明的叛军作战。
1924年,司徒非担任两广盐务缉私处上校处长,兼广州警察局督察长。当时李宗仁和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在广西攻打陆荣廷和沈鸿英等人的旧桂军,广州国民政府为了支持新桂军,就派粤军支援新桂系,司徒非去往广西,担任新桂系第九旅的旅长。

李济深
1925年,两广局势稳定后,司徒非调往广州,担任广州大本营直属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师长由李济深兼任。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李济深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兼广东省政府主席,负责留守广东大后方,司徒非担任广州市警察局总务科科长,兼保安队上校总队长。
1927年,司徒非担任广东军事厅团务科科长,兼绥靖科科长。
1928年,司徒非调往行政部门,担任江门民政局局长。
1929年,司徒非升任第五军少将参谋长。
1931年下旬,陈济棠控制了广东军政大权,由于司徒非不是陈济棠的嫡系,所以他就离开广州,去往河南加入了第十五军,担任教导团少将团长。第十五军军长刘茂恩,原本是镇嵩军首领刘镇华的弟弟,“中原大战”时期投靠的蒋介石,司徒非在第十五军也没有什么兵权,所以很快就离开了第十五军。

蒋光鼐
1932年初,蒋光鼐和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进入上海,司徒非前往上海投奔第十九路军,担任特务团上校团长,之后参加了“淞沪抗战”。“淞沪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命令第十九路军前往福建进攻红军,司徒非奉命返回广东招兵,因此当上第十九路军补充旅旅长,补充旅的士兵招募完毕后,司徒非率兵去往福州。
1933年春,“长城抗战”爆发,司徒非的补充旅奉命调往北方,配合第二十九军的抗日,结果刚到达湖南的时候,国民政府已经和日本人和谈,司徒非就率兵返回福建。6月,补充旅改编为第十九路军补充师第二旅,司徒非继续担任旅长,师长是谭启秀。
7月,司徒非率兵到达延平和红军作战,但红军轻松击败,蒋光鼐和蔡廷锴不想第十九路军再受到损失,于是和红军和谈,司徒非率兵负责保护双方代表的安全。

蔡廷锴
11月20日,在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领导下,发动反蒋的“福建事变”,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为了防止中央军的进攻,第十九路军扩编为五个军,谭启秀为第五军军长,麾下有第五和第六两个师,司徒非为第六师师长,手下三个团五千多人,驻守在延平地区。
1934年初,蒋介石派兵镇压第十九路军,刘和鼎的第三十九军和中央军的宋希濂第三十六师进攻延平,经过四天的激战,宋希濂率领第三十六师攻下九华山,导致司徒非的第六师损失过半,最终在刘和鼎的劝说下,司徒非率兵投降。司徒非投降后,就回到广东归顺“南天王”陈济棠,粤军第六十六军军长兼第一六零师师长叶肇,和司徒非是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的同学,所以他邀请司徒非担任第一六零师少将参谋长。

叶肇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第六十六军奉命参加“淞沪会战”,第一六零师负责坚守刘家行阵地。9月22日,日军对刘家行发动进攻,第一六零师顽强抵抗,司徒非一直在前线指挥战斗。10月,国民党部队准备反攻蕰藻浜南岸的日军,叶肇和司徒非抽调第一六零师的精锐士兵,组建成突击队,对日军进行反攻,由于日军火力太猛,反攻没有成功。
11月12日,蒋介石下令淞沪战场的国民党部队撤退,第六十六军朝着南京撤退。11月下旬,到了南京后,第一六零师负责坚守汤山阵地。
12月初,在日军进攻南京前,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表示要和南京共存亡,下令破坏了南京城内的所有船只。6日,日军对汤山发动进攻,第一六零师本来在淞沪战场就损失严重,所以根本顶不住日军进攻。8日,汤山失守,叶肇和司徒非率兵撤往紫金山阵地,日军一直在后面追,双方在紫金山又交战了三天,第六十六军损失惨重。

唐生智
12月12日,雨花台和中华门已经被日军攻破,唐生智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向各高级将领下令撤退命令后,就带着司令部的工作人员,坐着私藏的小火轮逃离南京。当时南京城内的大部分军队,以为下关码头有船,所以都朝着下关码头跑,而叶肇的第六十六军和邓龙光的第八十三军,决定从正面武力突围。
12月13日凌晨,司徒非率领第一六零师从紫金山方向突围,但遭受到日军猛烈进攻,司徒非在战斗中牺牲。第六十六军在突围中损失很大,突围出去的官兵全部撤往到安徽,第一五九师代理师长罗策群在突围时候牺牲,第六十六军军长叶肇,在突围中被日军俘虏,但身份没有暴露,做了一段时间苦力后,成功逃出日占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追赠司徒非为陆军中将军衔。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