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神舟、嫦娥、天宫、悟空、慧眼等重大航空航天工程设计专家,是我国粒子天体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杰出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王焕玉同志,2018年11月4日在于合肥召开的“第二届射线成像新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做学术报告的过程中,突发心脏病,送医期间不幸逝世,年仅64岁!
1978年,王焕玉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他便来到高能所读在职研究生,主要学习粒子物理及宇宙线物理,做探测器和电子学系统的设计,进入航天领域后,又多学习了一项实验系统的高可靠设计,主要是研究粒子天体物理实验系统的设计和它的可靠性。此后,他很快与X射线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玉兔”号月球车缓缓行驶在月球表面,它的机械臂上唯一的科学仪器——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APXS)便是他率领团队负责研制的。
2017年6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慧眼”。这个由中国人架设的自己的空间天文台,成功结束了中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没有自主数据的历史,也是他及科研团队登上的新的科研高峰。为“慧眼”奋斗36年,填补中国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研制空白。
让人悲痛的是,王焕玉教授留在这个世界最后的话竟然是一句道歉: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对不起,项目取得的成功没有讲完……不知道他说这句话时忍受着身体上怎样的巨大疼痛,说完这句话,他扶着桌子再也没有站起来!
王焕玉,跟几乎所有默默无闻奉献的科学家一样,他的名字对于我们太陌生了,我们知道他的方式更过于悲伤——直到网页上发出了他逝世的讣告,直到百科上他的名字和照片失去了颜色,我们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也才第一次知晓了他的贡献!有网友悲痛地说:我们不想再以这种形式知道您的故事和名字了…… 带走他生命的,只是一场学术报告,但是我们知道,真正导致他失去生命的,却是这几十年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夜以继日的呕心沥血。
一场深秋的寒雨过后,树叶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最后的辉煌,王焕玉就像是这秋天飘落的树叶,已然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但此刻,我们更愿意相信,他变成了一道射线,乘着光束飞驰,掠过月球,飞到星际,因为那里,才是他的心灵栖息的地方。愿王焕玉教授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