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200万“挖走”的中国天才,毕业就回国,如今成全球第一

江卿曻啊 2024-11-28 09:21:06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在芯片等尖端领域更是处于关键的博弈中。

而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一位中国天才在年少时就凭借出众的学术能力与创新思维,吸引了美国200万的奖学金“挖角”。

他原本可以选择留在美国,享受顶级实验室、丰厚薪资与安逸生活,却毅然决然选择回国创业。

几年间他在中国的芯片领域闯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并创下多个全球第一的纪录。

在名利与理想之间他坚定选择后者,他回国后又是如何在行业内创造奇迹的?

【天才的抉择】

陈嘉澍从小就是人群中的“异类”,这种与众不同并不是娇生惯养的结果,而是源于一种内在的执着。

他的学生时代,他以超群的学术能力一度被誉为“未来之星”,这种名声甚至跨越了国界,吸引了美国顶尖学府的注意。

在他的研究生阶段,美国富布莱特科学奖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这是一个象征荣誉的奖项,还附带高达200万的丰厚奖学金。

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成为“留美精英”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

学术圈富布莱特科学奖可以说是最难获得的奖项之一,它的入选过程极为严格,每年仅颁发给世界范围内的顶尖学者和学生。

陈嘉澍是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学者,更重要的是这项奖是金钱的吸引力,更是一张通往美国科技精英圈的“金卡”。

很多人为了这份奖项奋斗一生,而一旦拿到很少有人能够拒绝随之而来的资源和机会。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选择题,当时的陈嘉澍面临美国实验室顶尖设备和源源不断的科研经费的诱惑,还接到了多家美国大公司的邀请。

那些公司甚至愿意提供绿卡、豪宅和其他优厚条件,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次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成功。

就在美国满怀期待地想要“留住”这位人才时,他却悄然为自己的祖国打算起来。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芯片技术的关键发展期,但国内的相关技术几乎被国外完全掌控,研发能力也处于起步阶段。

陈嘉澍所掌握的技术正是国家最为需要的,如果此时选择留下,也许可以成就个人的辉煌。

但如果回国他将能为更多人创造改变命运的机会,2013年陈嘉澍带着刚出炉的博士学位,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他并没有选择一条简单的道路,而是扎根在一片全新的领域,毫米波雷达芯片研发。

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几年后他研发的芯片填补了国内技术的空白,还使中国在毫米波雷达领域跻身世界第一的位置。

陈嘉澍的成长故事,比许多励志剧更戏剧化,生于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他的童年并没有特别的光环,反倒因为淘气而常被家人调侃为“拆家狂魔”。

和其他孩子相比,他的生活并不富裕,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他和爷爷奶奶。

物质匮乏的环境并没有压垮这个小男孩,反而让他更加执着于探索未知,他在小学时虽然成绩一般,却在数学课上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天赋。

总能在老师写下题目后第一时间给出答案,而且还经常能发现题目中隐藏的错误。

这种能力让他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也被老师誉为“数学小天才”,到了初中青春期的叛逆让他暂时偏离了轨道。

他迷上了小说和游戏,成绩一度下滑得很厉害,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直到父母从外地回来,与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

点醒了正在迷茫中的陈嘉澍,他开始重新找回了学习的节奏,不久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并迅速成为学校的“明星学生”。

高中时期他的天赋开始全面展现,在数学竞赛中频频获奖,还被推荐参加多个电子技术实验项目。

经过高考后陈嘉澍同时被复旦大学和香港大学录取,因为家境他选择了学费更低的复旦大学。

大一时他就靠着奖学金和研究成果,获得了转入香港大学深造的机会,并且进入了电子工程专业。

陈嘉澍开始接触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他在实验室中脱颖而出,成为老师眼中最有潜力的学生。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其他天才身上,比如姚期智他曾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却因为看到中国计算机领域的空白,果断转身投入祖国的科研建设中。

还有施一公这位生物学天才从清华走出后,在美国学术界大放异彩,却毅然回国创办西湖大学,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优秀学子。

从“拆家熊孩子”到学术天才,再到引领行业破的领军者,是什么让陈嘉澍选择回到一个科研环境尚不成熟的地方创业呢?

【创业初期的挑战与突破】

2013年陈嘉澍带着满腔热血回到中国,刚毕业的他本可以选择进入国内顶尖的实验室,甚至可以拿到高薪职位。

但他却决定去创业,在他的规划中毫米波雷达芯片是国内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也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核心部件之一。

当时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设备、技术、人才,甚至研发的关键元器件,国内都无法独立生产。

陈嘉澍没有退缩,他在上海创办了加特兰微电子公司,开始着手研发毫米波雷达芯片。

创业初期的环境可以说是艰苦到令人无法想象,研发团队租用了一间简陋的工作室,使用的设备也大多是二手仪器。

由于资金有限团队只能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靠着对技术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信心,一点一点地啃下技术难关。

在这个过程中陈嘉澍遇到了无数次失败,有些关键零件根本买不到,只能靠团队从零设计。

有些实验方案反复调整仍然不见效果,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动摇,反而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大家都知道他们正在做一件改变行业甚至改变国家的事情,三年后陈嘉澍和团队终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果。

他们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基于CMOS工艺的毫米波雷达芯片,这款芯片性能优越,而且成本低廉,直接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更重要的是它让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拥有了自主生产高端芯片的能力,这一成就使中国在毫米波雷达领域迈入了全球领先的行列。

陈嘉澍并没有止步于技术突破,他对未来又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推动行业变革,开启新的未来】

单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陈嘉澍清楚要让整个行业真正强大起来,必须要有更多的人才参与进来,他把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

在创业之初,陈嘉澍就与多所国内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结合。

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并通过企业内部的培训计划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芯片技术的重要性,他还多次走进校园,向大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科研成果。

他的目标很明确,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热爱科技、愿意为祖国奉献的优秀学子。

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取得了成效,加特兰公司每年都会吸纳一批优秀毕业生进入研发团队。

陈嘉澍在加特兰内部推动了一项“技术接力计划”,他希望最新技术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为更多的企业和行业提供支持。

这种高效的技术转化模式提升了加特兰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全球布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4年加特兰微电子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的领军者。

与国内20多家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出货芯片600万颗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次技术革新和市场开拓的努力。

在“2024加特兰日”上,陈嘉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研发范式,AndesSoC芯片的两片级联参考设计方案。

这一方案是加特兰在毫米波雷达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语】

在陈嘉澍以及许多像他一样的归国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的科技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个人的价值在收入与荣誉上,更在于为国家发展所做的贡献。

【参考文章】

人民网2023年12月19日关于《“未来已来”网上发布厅:加特兰CEO陈嘉澍》的报道

澎湃新闻2024年8月9日关于《面对美国重金诱惑,毕业后转身就回国创业,出手就是全球第一》的报道

钛媒体APP2024年3月14日关于《独家对话加特兰:突破国外芯片巨头垄断,国内毫米波雷达如何推动产业变革?|硅基世界》的报道

新浪财经2021年6月15日关于《美国花200万“挖走”的中国天才,一毕业就回国,把美国人气坏了?》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0 阅读:13

江卿曻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