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后台,当降央卓玛接到法院传票时,正在试戴藏族头饰的手突然僵住——因翻唱《西海情歌》爆红12年后,原唱刀郎将她告上法庭索赔25万。这场官司撕开了娱乐圈的温情面纱,也让这个曾背着水泥闯歌坛的藏族歌手,再度陷入舆论漩涡。
1985年秋,四川德格县的土豆地里,8岁的降央卓玛握着生锈的镰刀,看着母亲跪求邻居借粮。这个后来被誉为“最美女中音”的歌手,彼时最大的愿望是吃顿饱饭。全家七口挤在漏风的土坯房,母亲记不清孩子们生日,只记得小女儿在挖土豆的季节出生。
12岁那年,她在学校宿舍挂起麻袋收集剩馒头,周末背着30斤干粮翻山回家。初中食堂的米饭拌猪油,是她记忆中的珍馐。当考上师范却因500元学费辍学时,这个藏族姑娘抹干眼泪,扛起50公斤水泥袋——工钱从每天5毛涨到2块5,还能跟汉族工友学普通话。
1999年某夜,甘孜宾馆服务员降央卓玛临时救场,用未受过训练的女中音震惊四座。文化馆长当场拍板:“明天去考县文工团!”考试当天,母亲猝逝的噩耗与录取通知同时抵达。她抹着眼泪唱完《吉祥的酥油灯》,全票通过的成绩单成了最痛的成人礼。
2008年,这个曾在央视食堂捡菜叶的姑娘,带着首张专辑《这山·这水》杀回北京。专辑中翻唱的《西海情歌》意外爆红,73万张销量让她收到刀郎亲笔信:“你给了这首歌第二次生命。”彼时的他们不会想到,这份惺惺相惜会在11年后对簿公堂。
2010年,西藏军区文工团的舞台上,降央卓玛在海拔5000米哨所连唱7首。战士们缺氧鼓掌的画面,让她找到比成名更重要的使命。次年慰问边防演出中,她创下连续演唱45分钟不插电的纪录,被战士们称为“雪山金嗓子”。
某次央视纪录片拍摄,她对摄影师丁珍曲扎一见钟情。这个倒追丈夫的藏族姑娘,把婚礼办成1500人狂欢的草原盛会。当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她带着孕肚完成世界巡演,产后七天就登台献唱:“我们藏族女人,生完孩子喝碗酥油茶就能干活。”
2019年的那纸诉状,揭开了娱乐圈的残酷真相。法院判决书显示,降央卓玛在38场商演中未经授权演唱刀郎作品,每场酬劳15万元。面对25万元赔偿,她在法庭坦言:“当年不懂版权,只觉得好歌就该传唱。”
这场风波未浇灭她的星光。2022年,当选西藏文联副主席的降央卓玛,带着改编版《青藏高原》亮相冬奥闭幕式。当记者问及侵权事件,她望着布达拉宫金顶:“草原教会我,跌倒要自己爬起来。现在每唱首歌,都会先确认法律文件。”
从雅砻江畔的牧羊女到侵权案被告,降央卓玛的歌声里藏着整个时代的草根逆袭。如今的她,仍会在深夜拨通老家电话,让父亲听新录的藏族民谣。那些未经修饰的旋律飘过雪山,仿佛回到那个背着水泥、偷吃青椒肉丝的下午——那时她还不知道,命运给的每份磨难,都在为未来的高音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