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或者说是迷你版,交战双方以堑壕战为主包括机枪、重炮、铁丝网等都和一战一模一样;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不仅三一式速射炮被俄国管退炮碾压而且日本也很缺乏攻坚重炮,当时日本陆军自己的造炮技术不过关只能寻求购买,为了弥补重炮的缺少日本向德国购买了大口径管退重炮。
M1904型3英寸管退速射炮
有一点要说的是日俄战争虽然是以日本的胜利结束但实际上日本为了这场战争耗费15亿日元,动员兵力高达110万;战争结束后《朴茨茅斯条约》日本只获得了染指中国东北的战略企图却没有日本民众期待的巨额赔款,在条约签订当天日本国内就爆发了“日比谷烧打”,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放在文章最后说。
《朴茨茅斯条约》可以看做是当时中国的耻辱,因为是两个国家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签订的条约
在日本向德国订购的管退炮抵达日本后日本照单全收,其中就包括德国s.fh02型150毫米榴弹炮,1905年这些火炮来日本后按当时武器命名惯例命名为三八式榴弹炮(明治天皇38年),该炮在1911年开始国产化。
德国s.fh02型150毫米榴弹炮
三八式榴弹炮,口径150毫米(实际口径149.1毫米),炮管长1880毫米(倍径12.6倍),全重2090公斤;垂直射界0°~+42°,水平射界左右各2.5°;最大射程5900米,炮口初速295米每秒,射速每分钟2-3发。
日本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
三八式榴弹炮早期都是德国原版到了1911年国产化后由于日本使用的药包装药少导致射程不如德国原版7000米远,不过在一战时期俄国购买过一批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采用俄制药包后其射程接近德国原版。
日军使用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
三八式榴弹炮放在一战还是有一战之力,虽然射程方面不足但其炮弹威力很大,到了二战时期该炮其性能就已经落后,但武器好不好用得看在什么环境下,抗战时期中国能够制造同口径榴弹炮的只有奉天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但奉天兵工厂在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占领,太原兵工厂晋造150毫米榴弹炮仅有2门属于试验样炮。
东北奉军使用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
三八式榴弹炮在抗日战争中给缺少重炮的中国军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该炮射程的短板在遭遇了中国从德国进口的32倍150毫米榴弹炮后暴露无遗,1942年该炮一度被日军撤出一线战场。
中国进口的是德国莱茵金属特别制造的32倍径,德国原版是30倍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装甲部队遭遇了美军坦克,为了对付有“亚洲虎式”之称的美国“谢尔曼”坦克日军不得不把三八式榴弹炮推上一线用于反坦克,1944年日本陆军利用九七式坦克的旧底盘改造的四式自行反坦克炮用于在菲律宾的战场,理论上使用破甲弹时可以击穿150毫米的装甲。
四式自行反坦克炮
三八式榴弹炮虽然早就停产但九六式榴弹炮过于昂贵且材料耗费大,日军不得不在二战开始后重启了该炮的生产用于装备新的师团野炮兵部队或者独立野炮兵联队,该炮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一直用到二战日本投降,不能说日本舍不得放下这门炮,只是日本没有资源制造足够多的新式火炮来取代。
九六式榴弹炮总产量只有440门
最后一说关于日本民众为什么爆发“日比谷烧打”?说白了就是从底层百姓到上层官员都在赌,把身家全部投入赌一场战争后只要胜利就能获得丰厚的报酬,当日俄战争结束后民众得不到期待中的巨额赔偿时犹如把水倒在滚烫的油上。
“日比谷烧打”中可以看到日本民众为了获得战争财富而不顾他国百姓死活,这种充满自私、狭隘、不明是非的“狂热”民族主义在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利用下裹挟着日本朝着战争的深渊不断前进,直到“小男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