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中介为什么都喜欢在微信前面加A?

阿聊不见了 2022-03-03 10:46:36

大家好,我是阿聊。

最近看了一位婚姻咨询师的视频,根据数据说了几个婚姻的真相,句句扎心。

就像,百分之七十一的男人认为一定要生孩子并且怂恿女友、老婆、情人,为自己生下孩子,但是离婚的时候只有百分之十六的男人会要孩子。

再就像,女人在婚姻中,什么都想要最后会害了自己。爱、钱、快乐、孩子、安稳、陪伴、父母认可、资源的上位、自我实现这几项,最多只能选择三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实现的选项就越来越少。

其中最扎心的一条: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替换一个对象,爱依然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地发生。

丈夫张三换李四,妻子从张美丽换成王美丽,枕边人的性情从A变B,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那为什么不换,因为更换的成本太高。

假设换人就要全部钱分走一半,过往投入归零,花的钱收不回,共同社交圈作废,这很不划算。

真要把这么残酷的道理搬到台面上,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残忍。

要知道:女人与其相信男人的爱,不如相信自身能力所带来的不可替代性,成为他们身边不可替代的人。

怎么成为不可替代,就像,多学学男性思维,成为最懂他的人…

这个观点、政策是否适用现代的婚姻,我们暂且不谈,但不可替代性,的确是决定某一个人在领域内能走多久的关键。

牛逼的人都自带不可替代性。

什么才是不可替代性?

看到一个朋友圈觉得很有道理:

“很多人想当然认为个人价值跟学历、能力、过往成绩有关。”

但这在他看来是一种误解,他认为,“不可替代性”这个特质存在的前提只有三个维度:“技术碾压、跨界碾压和认知碾压”。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中介都在自己的微信名前加A,却没有律师在自己名字前加A?

一条高赞回答说,因为A在微信列表好友清单里排在最前面,很多客户未必记得住谁是中介和中介的名字。

加A以后,客户想找中介的时候,打开微信好友列表,很容易就看到某某中介,由于惯性,人们大概率会选择排在前面的。

这就好比淘宝运营,商家会用各种手段,顺应淘宝的算法取一个容易被搜到的商品名称,主要就是为了让客户看到自己。

但导致这种做法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大多数人觉得中介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找谁都差不多,所以就逮着谁算谁。

那为什么律师不需要这样呢?

因为我们找律师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帮忙把官司打赢,而能打赢官司的律师必须有水平有能力。因此找律师的时候一定不会很随意,而是挖空了心思去找更厉害的律师。

牛逼的律师,多半都打过几次难搞的官司。知名度有了,自然不需要用这种小心思让客户发现自己。

也就是说,自己能力越强,越不会把心思花在怎么吸引别人上。

表面上看,律师的不可替代性比中介高,是因为律师的专业度和门槛甩了中介几条街。

但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认知格局”的差别。

好的律师之所以能够打赢官司,绝不仅仅是因为他扎实的法律知识,还归功于他不俗的心理素质、超强的语言表达、严谨的逻辑推理等。

这种“把法律服务看成一个整体,来提高律师综合素质”的思维,就是在一个大的“认知格局”下引导出来的结果。

每一个行业,都是这样。

所以,提高自身不可替代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围绕自己的核心技能,寻求跟它相关的、能够创造价值的其他技能,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技能套餐”。

比如:在自媒体领域,会写作的人很多,但有些作者可能欠缺足够的理论支撑和知识储备;同样,懂心理学的人很多,但他们又欠缺足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实践经验。

因此,提高自己公众号的不可替代性,技能套餐可能就是“写作+心理学+深度思考”。

同样,会编程的工程师很多,但如果是一个比产品经理更懂产品的工程师呢?

房产中介很多,但如果是一个能跟你聊投资、聊资产配置的中介呢?

法务顾问很多,但如果是一个很懂行业,能帮你提前规避很多问题的顾问呢?

诸如此类。

也就是说,你必须把自己的工作跟团队、项目、业务连接起来,从整体的维度去思考和看待,重新审视过往的经验,重新优化、组合,发现新的创新点。

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共勉!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