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百万赞,心理真相告诉你怎么越过越好

阿聊不见了 2021-12-09 08:21:46

大家好,我是阿聊。

今天要说的有很多,主要是剖析下那些越过越好的人的心理真相。

一、别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做决策

我们的情绪主要由杏仁核负责,处理思考、分析、决策的系统则是由前额叶皮层负责。

两个系统互相抑制、互相登场。

当我们受到情绪波动,意味着大脑感受某种威胁存在,杏仁核暂时掌管了控制权。

但在这个适合,前额叶皮层是被抑制的,这个时候,思考、判断、控制,实际上都处于最低点。

所以你产生情绪,恐惧、愤怒、焦虑、压力等等,要反问自己一下

是什么让我产生情绪?即将采取的行动和决策,是我乐于看到的么?

先缓缓再行动,有什么不好的结果么?

一旦我们思考这些问题,实际上激活了前额叶皮层,抑制了我们的情绪反应。

情绪一般来源于两种力量:

要么是外界撩拨、诱导,要么是内在担忧、阴影。

不断蛊惑我们,企业压制我们的理性被情绪自觉操纵。

一切都是要我们放弃理性思考,跟随情绪行为必须打问号。

放弃理性意味着主宰自己行动的权力,拱手让给别人。

简单理解就是没什么事情是迫在眉睫的,连几分钟都不能等。

自己陷入情绪波动,先走出来,再做决策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二、权衡利弊不知道做不做,那就倾向去做

心理学上,关于后悔有个经典模式,叫做后悔时间模型。

长远看比起做了某事,我们更容易为没做某事后悔。

尽管不是理性现象,它确实在并且持续刺激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断反刍,产生遗憾和失落感。

因为为什么要给大脑这样的机会。

如果你仔细考虑过,仍不知道应不应该去做,意味着做与不做收益是持平的。

无法把它放下,很难迈过去冒险这关,这个时候,你要明白。

再考虑下去很难有结果,你只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而已。

不要把精力花在内耗上面,那样毫无意义。

不如让自己头脑一热,冲上去再考虑怎么办。

关于一件事,没有去做的时候,往往只能看到很小的一个局部。

更多信息,你必须投入进去,才能看到。

所以,一个信条就是:不要空想,要去行动。

空想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有效信息,你所有的一切想法都只是揣测。

当然,「头脑一热」并不是说放飞自我。

不要把精力花在考虑要不要做上面,先行动再思考如何做好。

也就是先占位,报名,让自己没有退路,集中精力去找预防措施。

不能回头,怎样才能做好,尽量避免出现问题。

占位之后做什么预防措施做法一般是: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做好心理准备。

考虑事情可能演变几个方向,做好应急方案和方案B。

这或许是让自己的生活不留遗憾的更好方式。

三、思考和行动的时间保持平衡

做成一件事的过程,分别是思考和执行。

思考,指的是除了执行之外的所有行为,包括:权衡利弊,构思框架,设定计划,监测复盘……诸如此类。

执行,指的是按照设定好的计划和安排去行动、冲刺,让事情产生实际的进度。

一个理想的情况是什么呢?

这两种行为保持一个交错、间隔和均衡,也就是把一项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阶段,每个阶段之前有一个计划,阶段之后有一个复盘。

按照「思考 - 执行 - 思考 - 执行……」这样的步调去做,基本上保持 1:1 的均衡。

但实际生活中,更常见的是什么呢?

是我们总是沉溺在自己的惯性里面。

打个比方:比如做完一项任务要7天,那么理想的情况可能是:

第一天上午考虑要不要做,下午和晚上做计划;

第二天白天执行,晚上复盘和做下一天的计划;

第三天白天执行,晚上复盘和做第四天的计划……以此类推。

但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状态是这样的:

先花 2 天时间纠结要不要做,再花2天时间纠结怎么开始,然后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匆匆忙忙赶工,不过脑子,无暇思考,一心冲刺,终于在最后3天把事情做完……

这不是一个好的模式,因为它很容易使得原本可以做到 80-90 分的质量,最终可能只有 60-70 分。

共勉。

1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