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7日,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发布讣告,创始人李兆基于黄昏时分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享年97岁。
这一消息迅速登上各大新闻头条,标志着一代地产大亨的谢幕,也象征着香港“四大家族”第一代掌门人仅剩李嘉诚仍在世。
从白手起家到身家近300亿美元,李兆基的一生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香港经济腾飞的缩影。

他与李嘉诚、郑裕彤、郭得胜并称香港地产“四大天王”,曾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与李嘉诚上演“王不见王”的世纪商战。
如今,随着李兆基的离世,香港地产黄金时代是否就此终结?四大家族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一、从顺德少年到“亚洲股神”1928年,李兆基出生于广东顺德一个金铺世家,然而家道中落,迫使他年少时便远赴香港闯荡。

1958年,他带着1000港元启动资金,投身地产行业,从黄金外汇买卖起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1976年,他创立恒基兆业,凭借“分层出售”“旧楼收购”的策略迅速崛起。
他的策略简单粗暴,却极其有效:低价收购旧楼,改造后高价分层出售,赚取丰厚利润。

这一模式让恒基兆业迅速成为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之一,与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并肩而立。
二、本市场的“隐形操盘手”李兆基不仅是地产大亨,更被称为“亚洲股神”。
他对资本市场的精准嗅觉,使其在港股投资中屡屡获利,曾靠投资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公司赚取数百亿港元,与“股神”巴菲特齐名。

在2025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李兆基的身家高达292亿美元,仅次于李嘉诚。
然而,他始终低调务实,不张扬、不炫耀,甚至在晚年直接宣布退休,把恒基兆业交给两位儿子打理。
二、四大家族兴衰与“双李争雄”香港的四大家族,即李嘉诚(长江实业)、李兆基(恒基兆业)、郑裕彤(新世界)、郭得胜(新鸿基),撑起了香港的经济半壁江山。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四大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已相继离世:
郭得胜(新鸿基):1990年去世,享年78岁。
郑裕彤(新世界):2016年去世,享年91岁。
李兆基(恒基兆业):2025年3月17日去世,享年97岁。
李嘉诚(长江实业):四大家族第一代掌门中唯一健在者。

如今,四大家族的第一代传奇人物已基本谢幕,香港地产霸权的更迭已不可避免。
三、跨越半世纪的首富之争李嘉诚与李兆基,都是1928年出生的香港地产大亨,商战交锋无数,风格却截然不同。
李兆基坚持家族化管理,次子李家诚娶“千亿媳妇”徐子淇,家族色彩浓厚。

李嘉诚更具国际视野,早年便全球布局,第三代接班人李思德已进入核心业务。
两人曾因“美丽华酒店收购战”“香港码头经营权争夺”多次交锋,被媒体戏称为“王不见王”。
但他们都深谙商场之道,虽竞争激烈,却从未公开交恶,各自掌控自己的商业帝国。

2024年10月,李兆基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在恒基员工晚宴上,全程需家人搀扶,身形消瘦但精神尚可。
知情人士透露,他晚年饱受心血管疾病困扰,已久未参与公司经营。
李兆基一生捐赠超过50亿港元,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均为其杰作。

他曾说:“财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捐2亿人民币,支持教育发展。
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超5亿港元,用于灾后重建。
设立“培华教育基金”,累计捐赠12亿港元,支持中国乡村教育。

他的慈善之举虽不张扬,但影响深远。
结语当李兆基的传奇落幕,香港商界再无“四叔”,只剩“超人”李嘉诚独对斜阳。
这不仅是两位李姓巨擘的终章,更是狮子山下奋斗精神的时代回响。

香港的地产黄金时代已然远去,四大家族的商业版图正在新一代手中重塑。
未来,谁能接过商业传奇的接力棒?香港经济的下一个黄金时代又将如何开启?这些问题,仍待时间作答。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