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装与信仰:古象雄文明的千年守望——天极之旅、行摄藏区(78)

苍狼走过的足迹 2025-04-05 19:16:34

在西藏广袤的高原上,散落着许多隐秘的村落,文布村便是其中之一。它坐落在阿里地区腹地,背倚冈底斯山脉,面朝湛蓝的当惹雍错湖。这里海拔超过4500米,寒风凛冽,空气稀薄,却曾是古老象雄文明的心脏地带。千百年来,文布村如同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默默守护着西藏最原始的文化密码。

我们抵达文布村时,恰逢一场罕见的求雨仪式。平日衣着朴素的村民,此刻竟如换了一个族群——有一些男人们头戴缀满绿松石和珊瑚的“巴珠”头饰,身穿靛蓝色长袍,衣襟绣着金色的雍仲纹;而女人们将长发编成108条细辫(象征破除108种烦恼),披挂沉甸甸的蜜蜡项链,腰间银饰随着舞步叮当作响。他们的盛装并非华而不实,每一件配饰都有深意:绿松石代表蓝天,珊瑚象征火焰,蜜蜡寓意大地丰收,银器则是驱邪的法器。

文布村的历史与象雄王国密不可分。象雄,这个在汉文史籍中鲜少提及的古老国度,却是西藏文明的源头之一。据考证,象雄王国兴盛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7世纪,疆域横跨青藏高原西部,甚至延伸至中亚。这里不仅是西藏最早的政权之一,更是苯教的发源地。文布村所在的当惹雍错湖畔,至今保留着象雄都城的遗址——穹窿银城。传说中,苯教创始人辛饶米沃便是在此修行并传播教义。

如今的象雄遗址只剩断壁残垣,但每一块风化的石墙都仿佛在低语往日的辉煌。考古学家曾在此发现青铜器、陶罐和刻有雍仲符号的石碑,这些文物无声地印证了象雄与中原、波斯的文化交流。遗憾的是,通往遗址的道路依然崎岖,游客需徒步数小时翻越荒芜的山丘,这让文布村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文布村,宗教不是庙宇中的金身佛像,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呼吸。苯教,这一西藏土生土长的宗教,至今仍是村民的精神支柱。苯教崇拜自然万物,认为天、地、地下三界由“赞”“年”“鲁”三神主宰。其标志“雍仲”符号(卐)与佛教的万字符(卍)方向相反,象征着永恒流动的宇宙能量。

历史上,苯教与佛教的争斗充满血雨腥风。公元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扶持佛教,苯教一度被压制。直到朗达玛灭佛,苯教才短暂复兴。但长期的冲突也让苯教意识到变革的必要。一部分信徒迁往川滇藏区,坚守传统仪式(黑苯);另一部分则吸收佛教教义,形成兼容并蓄的白苯教。文布村的苯教属于后者,寺庙中既有雍仲符号,也供奉着度母像,僧人身披绛红袈裟,却仍保留着煨桑、占卜等古老习俗。

如今的文布村正面临微妙的变化。偶尔有自驾的游人跋涉而来,用相机记录下盛装的村民;年轻人开始向往山外的世界,有人卖掉祖传的银饰换取手机。但大多数老人依然坚持着传统:晨起向神山抛洒青稞,傍晚转动经筒为众生祈福。村里的小学教师告诉我:“我们的孩子必须知道,苯教不是落后的迷信,而是象雄先祖留给西藏的礼物。”那些身着盛装的村民,如同高原上一群倔强的守夜人,用服饰、舞蹈与信仰,将象雄文明的星火传递至今。他们的存在提醒着我们:有些文明从未消失,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感谢诸位友人拨冗莅临狼窝,诚望不吝批评指导。欢迎各位留言点评、转发、分享、收藏并关注本号,您的支持实乃老狼创作的强大动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