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渣叔罗影
编辑|渣叔罗影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可能对古代的刑法较为熟悉,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一般都会使用仗刑,还有一种使用较多的刑法叫作“流放”。
“流放”就是将罪犯发配到非常遥远的外地劳作,有的是开辟荒地,有的则是在当地等待生命走到尽头,终生不得返回故乡,更不能和家人见面,为了惩戒罪犯,通常会把他们流放到荒蛮之地,要想生存下来非常艰难。
那么你知道古代四大“流放”地在哪里吗?都是如今的什么地方呢?
湖北房县房陵古代叫房陵,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十堰市南部地区,这里面积很大,现代人认为,十堰市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山有水,气候宜人,如果哪个犯人被流放到这里,那是走了狗屎运了。
然而古代的房陵和现在不能相提并论,当年交通不发达,方圆几百里都没有人居住,房县之所以叫房陵,是因为独特的地貌和气候,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房陵被人们称为防渚,后来皇上迁走,这地方被人们慢慢遗忘,后来逐渐成为“帝王流放之地”,据史书记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被流放到这里,除了皇帝以外,还有皇亲国戚,将相王侯。
就连高唐宗太子和李忠也遭遇过类似的不幸,据传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县十四年后,竟然再次回到京城当皇帝,所以房陵这个地方是充满神奇色彩的,很多人想研究历史,都绕不开这个地方。
那时候的房陵主要以山林为主,不像现在被开发的大面积空地,由于交通闭塞,生活在这里的人很穷苦,多数人连庄稼都不会种,只能靠下水捕鱼、打猎为生。
房陵人民朴素,物质生活基本上没有,能填饱肚子,能有一个温暖的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据资料记载,房陵地区的人使用的货币是独立的,和其他地区互不相同,导致经济贸易受到很大阻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
之所以要把犯人流放到这里,主要是为了搞建设,毕竟这里不是大荒漠,如果建设好的话,可以为后代子孙造福,实际上房陵物资非常丰富,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生产小花菇的经验,只可惜当时知道的人很少,没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太大价值。
现如今,房陵已经改名为十堰市,风景如画,故事无数,很多人旅游的必经之地,最令当地人感到骄傲的是,十堰的冬天比较寒冷,接上了暖气供应管道,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海南崖州今天的海南,已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旅游城市,每年夏天,三亚(古代叫崖州)和海口都会挤满游客,但在古代,海南确实一个荒凉之地,唐虞三代被称为“南服荒缴”,秦代称之“越郡外境”,不是因为地方环境不好,而是地理位置太过偏远,尤其是崖州,古代很多名人都被流放到这里。
大约在九百多年前,宋朝有个出了名的大文豪,被贬到了海南,此外,赵匡胤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很多规矩,比如不得杀士大夫和进言者,在当时已经没有比这些还严重的刑罚,所以对文人最严厉的惩戒就是流放外地。
文人比较注重休养生息,但那些被流放的人,几乎没有安享晚年的,有的甚至在路上就生病死去了,但是苏东坡比较特殊,他这一辈子被贬了很多次,一开始被流放的比较近,都是黄州、惠州这样的周边城市,后来犯的事大了,被贬的也是越来越远,最远的一次就是在海南崖州。
在被贬到海南之前,苏东坡已经在惠州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早年他有一些存款,在惠州搭了个住所,虽然物质生活算不上富裕,但是过得还不错,比大多数农民都要幸福。
原本苏轼想的是,这个地方已经是他最后的安身之所,毕竟自己已经活了五十多岁,在当时活这么大岁数,已经是很了不起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苏东坡的一个老朋友病死了,苏东坡悲痛万分,写了诗词感叹百姓的日常生活。
白头潇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用大白话说就是,苏东坡的头发已经斑白,风吹着散乱,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而逝者生前就躺在小阁的藤床上养病,身体虚弱,疾病煎熬,似乎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第三句话报道先生可能指的是一位朋友或知己,表达了报道先生在春天的美好时光中悠闲地享受春眠,形成对比,突显疾病和沉重的压抑感,最后一句描绘了道人在清晨五更时轻轻地敲打着钟声,寓意时光不等人,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就是想感叹一下人生,一辈子的时间看似很长,实际很快就过去了,然而这首诗很快传到了朝廷耳中,大臣纷纷议论,觉得苏东坡是在讽刺皇上,最要命的是,苏东坡被贬惠州之后生活还是挺不错的。
这让皇上气不打一处来,流放原本是一种惩罚,到苏东坡这里成了享受,于是下令再贬苏东坡,而这次直接被流放海南崖州。
和惠州相比,崖州真的是荒蛮之地,当时除了渔民以外,基本上无人居住,因为这里交通不发达,开发建设难度高,回报还特别少,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很多贸易线路走不通,导致崖州被冷落,成了流放之地。
瘴气西南唐天宝年间,唐朝对南诏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征讨,盛世空前的唐王朝却未能征服处于初期的南诏政权,这让不少读史的后人感到疑惑。
后来我们才知道,当年决定胜负的不是人,而是一种疾病,被古人称作“瘴气”。《旧唐书·杨国忠传》就有提到,“自仲通、李宓举讨蛮之军,其征发皆中国利兵,然于土风不便,且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物故者十八九。”
这段话说的是仲通和李宓领导中国的军队去征讨南方的少数民族,虽然他们的军队都是中国出产的优秀兵力,但是由于南方的环境不适合,加上水患和疾病的影响,还有补给不足,导致很多士兵死亡,大概有十八九个。
瘴气原本是指黑色的气团,不是指具体的什么东西,古人还把瘟疫、各种毒烟气叫做瘴气,总之人们对未知事物十分恐惧,在文明高度发达的宋朝,更是谈瘴色变。
当时说的瘴气西南,其实就是今天的潮州,我们都知道,这里湿气比较大,常年降水不断,每当有沙尘天气,抬头总是灰蒙蒙的一片,所以被古人当做流放之地,惩戒犯人。
黑龙江宁古塔古代四大流放之地,宁古塔几乎可以说是最有名的了,宁古塔其实就是今天的黑龙江,在当时可以说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到处都是白皑皑一片,积雪齐腰深。
据民间传说,很多犯人要求被处死,也不愿被流放到宁古塔,因为那里实在是太冷了,种菜都长不起来,有些被流放的犯人还没到宁古塔,就冻死在半路上,相当的悲惨。
不管怎么说,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朝着更加文明更加发达的方向发展,现在已经没有流放刑法,很多酷刑也在清朝被推翻之后废除,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从历史中学到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