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装甲技术:1939年“十字军战士”重铠防护型坦克

胡侃杂史 2025-02-18 10:40:55

“十字军”巡洋坦克的历史

1939年,几乎与巡航坦克“盟约者”(Covenanter)的开发同时,开始了新型巡航坦克的研发工作,这款新坦克的目标是超越之前所有的同类坦克。于是,“十字军”巡航坦克的开发开始了。

“十字军战士”坦克的外观。

“十字军”的创造历史

Nuffield Mechanizations and Aero Ltd.(纳菲尔德机械化与航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看到“盟约者”(Covenanter)坦克的试验结果后,提出了开发新型坦克的构想。他决定创造一款比之前的坦克更好,但成本略高(否则这款坦克将无法被列入装备)且更强大的新坦克。同时,他计划解决“盟约者”(Covenanter)模型中暴露出的所有结构缺陷,这些缺陷使得“盟约者”(Covenanter)无法作为一款完整的战斗坦克使用。

“盟约者”(Covenanter)坦克

十字军坦克

设计师们开始着手改进基本设计(实际上,十字军是基于“盟约者”(Covenanter)坦克的设计),通过稍微延长坦克并为其安装一个机枪塔。外观上,这款新坦克与之前的模型并无太大区别,至于内部的不同之处,我们稍后再谈。然而,这款坦克差点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作为一项自主开发的项目,最初这是一项风险很大的决策。幸运的是,由于“盟约者”(Covenanter)在试验中表现不佳,才使得这款新坦克的开发得以继续进行,军方批准了“十字军”的研发。

“十字军战士”原型坦克。

然而,“十字军”的首次完整测试几乎以失败告终——在开发过程中,设计师们在操控系统上出了点问题,导致了一个有趣的情况。驾驶员坐上驾驶座后,试图向右转,但却发现坦克向左转。显然,方向盘系统经过调试后,坦克的转向问题得以解决,但坦克的操控性依然不足——尤其是在要求的行驶速度(军方要求达到50公里每小时)下,这会成为一个致命问题。

同一原型坦克的尾部视图。

然而,这款新坦克最终被接纳服役,虽然它未能及时支援法国(此时,英国和法国的残余军队已匆忙从敦刻尔克撤退),但它的战斗使用并没有仅限于训练部队。它在北非、西欧甚至东南亚参与了战斗。但随着北非战役的结束,由于多种原因,它未再参与更大规模的战斗。

结构描述

“十字军”坦克与之前的巡航坦克型号在设计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们来看看它的具体构造。

车体和炮塔

“十字军”的车体是在“盟约者”(Covenanter)的基础上制造的,为了容纳所有必须的装备,车体的长度增加了15厘米。尽管如此,这款新坦克依然没有解决前一版本的内部空间过于紧凑的问题。设计师们对坦克的装甲进行了改进,使得其装甲参数达到了以下数值:

• 车体前部(上/下) - 34/22毫米;

• 车体侧面(上/下) - 20/18毫米;

• 车体后部(上/下) - 16/17毫米;

• 车体底部 - 16毫米;

• 车体顶部 - 14毫米;

• 炮塔前部 - 32毫米;

• 炮塔指挥塔和炮口罩 - 11/12毫米;

• 炮塔侧面 - 23毫米;

• 炮塔后部 - 19毫米;

“十字军战士”坦克的顶部视图。

坦克的车体采用了软钢的空间框架结构,通过铆钉固定中等硬度的均质钢装甲板。相比“盟约者”(Covenanter),装甲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其合理的分布,坦克的重量增加并不显著。因此,坦克虽然不被认为是厚重装甲(这符合英国的坦克设计理念),但足以抵御当时德国坦克20毫米和37毫米炮弹的攻击。然而,随着德国Pz.Kpfw.III坦克装备了50毫米炮,及其他反坦克武器的出现,这对英国坦克兵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意外。

“十字军战士”坦克炮塔。

坦克的炮塔几乎没有变化,继续沿用了“盟约者”(Covenanter)坦克的炮塔设计,因为这部分工作仍然由Nuffield公司进行。炮塔的装甲也得到了加强。根据不同型号的“十字军战士”坦克,炮塔的配置有所不同——有些版本装备了指挥塔,某些版本则将主炮换成了榴弹炮(这一做法在所有英国巡航坦克中都有)。辅助武器的配置也有所变化,最初的配置是将其安装在车体的上前装甲板上,另外还安装在与主炮配对的安装座中。坦克的主武器保持不变——40毫米的Ordnance QF 2磅反坦克炮,直到最后几个版本才换成了57毫米的Ordnance QF 6磅反坦克炮(这款更强大且射程更远)。然而,坦克的机枪经历了几次变更。

最初,坦克配备了两挺7.7毫米BESA机枪,分别安装在车体前装甲板和与炮塔配对的安装座上。后来的改进版本中,驾驶员侧面的机枪被取消,因为驾驶员无法同时专注于对敌火力的反击和驾驶坦克。

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行走部分

“十字军”坦克采用了Nuffield V12 Mk.II型号的12缸V型汽油发动机,排量为27升,采用化油器。该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40马力,能够使坦克在公路上达到43公里/小时的速度,在非铺装道路上则可达到24公里/小时。由于发动机的高油耗,636升汽油仅够坦克行驶227公里的公路,或105公里的非铺装道路。与Meadows D.A.V.发动机相比,这款发动机的可靠性更高,维修和保养也更加方便。

Nuffield V12 Mk.II发动机本体。

该发动机与Nuffield公司的传动系统配合使用,包括一套五速变速箱(4+1)。这套传动系统可靠性较高,避免了过热或同步失效的问题,得益于其恒定啮合系统。安装在“十字军”上的Wilson行星式侧传动装置,取消了像某些早期型号坦克上所使用的转向柱。这对许多新手坦克兵来说是一种不太习惯的设计,但考虑到坦克的重量,通过摩擦杆控制的操作方式显得更加便捷。

行走部分相对简单。

“十字军”的行走部分基于克里斯蒂悬挂系统,包含了五个大型的支重轮、一个惰轮和一个后驱轮。比Covenanter多了一个支重轮(总共五个),使得悬挂系统得到了减轻负担,坦克的行驶更加平稳,但这也对坦克的行驶性能造成了负面影响。曾服役在这一坦克上的驾驶员表示,坦克的操控性较差,这个问题在整个服役期间都未能解决。坦克也存在其他一些问题。

作战应用

“十字军”坦克首次参战是在北非,具体来说是在“战斗之斧”行动中,目的是解救被围困的托布鲁克。英国军队在这次行动中遭遇了两大惊讶。首先是德国Pz.III坦克配备了50毫米炮;其次是“十字军”配备的40毫米炮无法有效对抗德国坦克。此外,坦克的装甲也存在缺陷,炮弹击中后经常会引发弹药爆炸,一旦敌方炮弹或其碎片进入战斗舱,几乎100%的情况下会导致弹药爆炸,从而使坦克彻底失效。

“十字军战士”在非洲。

随后,在突尼斯战役中,发现这些坦克并不适合在沙漠环境中作战。空气滤清器很快被沙尘堵塞,履带过窄,无法在沙地上顺利行进,坦克经常陷入沙地中……总体来看,虽然“十字军”坦克的装甲和武器在当时(20世纪30年代末)算得上不错,但它并未得到军事人员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无论是“盟约者”还是“十字军”,这些坦克最初都只是作为“临时解决方案”投入使用,起初并未对它们抱有过高期望。

“十字军战士”车队在北非。

由于在北非战斗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些坦克计划被转到训练部队,以减少不必要的战斗损失。但当时军队迫切需要新的坦克来替代“次等”的巡航坦克“盟约者”和“十字军”。由于新的坦克尚未到位,军方决定继续使用这些坦克。然而,随着大型陆地战役的结束,这些坦克只用于特定任务——1940到1943年间生产的超过5000辆“十字军”并未参与过大型战斗。尽管如此,它们仍然在一些局部战斗中以少量的形式投入使用,绝大多数坦克则被用作训练部队的装备。

结论

“十字军”坦克未能在军队中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只能作为作战训练器材度过它短暂的生命周期。然而,即便如此,军方仍然面临了一些问题——沉重的操控、略显不合理的驾驶控制和不够完善的行走部分都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然而,这些坦克很快就被更先进的装备取代,“盟约者”和“十字军”也最终被淘汰,甚至不仅是历史的遗物,实际上在1945年之前,所有仍在军队服役的坦克都被拆解处理。

0 阅读:223

胡侃杂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