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跟脾胃有什么关系?这个方法可以缓解痛风,你知道吗?

谭王页的笔记 2024-03-31 21:58:37

现在痛风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病发得越来越年轻化。其实中风跟我们的饮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代人喜冷饮冷食伤脾胃,大饮大食增加脾胃的负担。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

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清代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

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总结一下,痛风就是生活习惯太差,得了就好好治疗。调整好生活习惯的话复发的频率也会大大减小。

《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主治〕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恶疮肿块。

如果有痛风的朋友,我们平时可以煮一下土茯苓来喝。但是脾虚是本,一定要健脾祛湿、所以谭老师一般在临床上会搭配香砂平胃丸一起服用。急诊发作时会用木瓜片来治疗。

我在这里分享一条方子,本方可以与秋水仙碱的效果相比。

土茯苓萆薛汤(经验方);土茯苓30g,草薛30g,苍术15g,秦艽20g,木防己15g。水煎分3次口服,每日1剂,服用7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用看过的一句话说,痛风是一个严厉又温柔的爱人,他不像其他风湿骨病一样永远治不好,一辈子痛苦,他只是督促你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没发痛风的同学们也要注意一下习惯,发了痛风反而是好事,提醒了你要改。有的人没发,继续不良嗜好,最后来的可能就直接是肾衰竭了。一定要重视。

纵欲也是会诱发痛风的!!

来自一个医生的忠告,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草纲目说——家有儿女,懂点本草,如果您觉得本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及点赞转发。

点击左下方“分享”按钮,分享给你的家人、好友,和有需要的人,让大家都健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