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魏封翁去为一大户人家的少夫人看病,当时病人枕边有一个金簪,后来竟找不到了,因此这家人就怀疑是魏封翁拿走了。第二天,魏封翁又登门看病,这家的主妇就问他金簪的事。魏封翁就问她金簪的样式、重量等。最后笑着说:“金簪是我拿了,感觉簪子的样式很新颖别致,就拿走去仿制了,忘了提前告知。”
封翁回到家中,就按照那户人家所说的金簪样式去找人仿制了一个,给那户人家送去了。没过多长时间,因天气变暖,那户人家替换床褥,竟然又发现了自家的那只金簪。当时主人惭愧不已,就拿着簪子去到封翁家登门道歉。
乾隆乙巳年闹饥荒,封翁家存了不到一百石的粮食。在粮食最匮乏的时候,他竟把自己存的粮食拿出来平价出售,很快就卖完了。众人都认为他不借机盈利太憨了。封翁指着空了的谷仓说:“我这样做要心安一些。”
一天夜里,封翁家门口突然有一具尸体,邻居来告诉他是某人移来的。等到报官后,官府来查验,封翁始终没有提尸体是谁移来的。等到事情平息了,封翁对家里人说:“我家同移尸的人没啥仇恨,如果告发他,他就会获移尸之罪。现在我们只是花费些钱财罢了,总比移尸的人被掐监入狱要强。”
封翁居住的周围发生几次火灾,就唯独封翁家没被殃及到。封翁的儿子是乙丑年间的进士,后成为太仆寺卿,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官员,封翁也父因子贵获得诰封,活到八十四岁寿终。
老人常说:憨厚憨厚,越憨越厚;精光精光,越精越光。封翁大概就是那种越憨越厚的人,因自己的忠厚仁慈积累了了丰厚的福德,所以才有了家运的绵长、儿孙的显贵。相反,如果人不重视德行的修为,为私利而算计伤害别人,或许能获取一时的便宜,但最终难免“精光精光”了,正如古语说的“德不配位、灾祸随之”。毕竟荣华富贵的获取是要有相应的福德匹配的。
资料来源:【清】汤用中《翼駉稗编》
现在哪有这样的人啊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