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月下旬以来,非洲中部的刚果(金)宛如一颗被点燃的“火药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反政府武装“M23运动”的再度出击,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与灾难。这场冲突不仅使刚果(金)自身深陷泥潭,也让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受到严重威胁,其背后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宛如一团迷雾,令人难以捉摸。
戈马的“失守”:一周内的风云变幻
戈马,这座拥有近200万人口的北基伍省首府,地处与卢旺达接壤的边境地带,其地缘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刚果(金)东部的重要城市,更是曾经的卢旺达大屠杀和两次刚果战争的“火山口”,历史的伤痛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然而,在2025年1月下旬,这座城市却在短短一周内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
1月23日,“M23运动”首次进攻戈马,虽被击退,但他们并未就此罢休。仅仅两天后,即25日,他们再次进军戈马郊区,并于27日成功攻入市中心。局势迅速恶化,28日,驻守戈马国际机场的刚政府军选择投降,这一决定无疑给了“M23运动”更大的信心。29日,该组织已经控制了全城的大部分地区,而到了30日,政府军仍在抵抗的戈马北郊地区也基本停火,“M23运动”实现了对戈马的全面控制。
在这场冲突的初期,北基伍省省长、军方的彼得·西里姆瓦米少将在前线视察期间不幸遇袭中弹,随后被送往首都金沙萨,但最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主将的折损,似乎从一开始就为政府军的败退埋下了伏笔。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保罗·恩吉在2月初进入戈马采访时,听到商铺店主萨米·马塔比希说出了当地居民内心的恐惧:“人们都很害怕……我仍然感到害怕,因为引发冲突的人仍然和我们在一起,而且我们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此时的戈马,尽管政府坚称仍有部分地区在坚守抵抗,但恩吉却没有看到任何政府军官兵的身影,整座城市弥漫着一种绝望和恐惧的气息。
冲突的延续与背后的阵营博弈
“M23运动”的本轮攻势并非偶然,它实际上是该组织自2022年3月反政府武装行动的延续。刚果(金)东部地区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非洲火药桶”,其动荡与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在这场持续了近三个月的人间悲剧中,约100万图西族人及少部分温和的胡图族人、特瓦人惨遭杀害,至少25到50万妇女遭到强暴。大屠杀结束后,约100万胡图族人因害怕遭到图西族人的清算,越过边境逃至刚果(金)东部地区,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和安全局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刚果(金)东部地区的冲突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复杂的阵营博弈。一方是刚果(金)政府、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联刚稳定团,MONUSCO)、东非共同体(东共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以及卢旺达反政府武装“解放卢旺达民主力量”(FDLR);另一方则是“M23运动”和卢旺达政府。此外,乌干达政府和乌反政府武装“民主同盟军”在其中的作用也十分复杂。乌干达政府在2022年夏天被刚政府指责为“M23运动”的支持者,但同期又加入了东共体多国联合部队;而“民主同盟军”作为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被乌政府和美国定性为恐怖组织,他们将与乌毗邻的北基伍省视为藏身之处和开展破坏活动的基地。
2024年8月,在安哥拉的调停以及美国与欧盟的支持下,刚政府与“M23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即“罗安达进程”。但好景不长,10月20日战火重燃。在该地区冲突逐渐演变成刚果(金)和卢旺达两国摩擦的情况下,原定于12月15日举行的两国总统会谈也被取消,原因是齐塞克迪拒绝了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提出的前提条件,即让刚政府直接与“M23运动”谈判。
政治军事联盟的出现与各方态度
在外交斡旋屡试屡败的同时,“M23运动”却在积极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准备。2023年12月15日,“M23运动”联合其他九个反政府武装和17个政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签署协议,正式组建了政治军事联盟“刚果河联盟”(AFC),联盟领导人是独立国家选举委员会前主席科尔内耶·南加。该联盟以推翻刚现政府为目标,南加甚至在今年1月“M23运动”攻入戈马市中心之前扬言:“我们的目标不是戈马或者布卡武(南基伍省首府),我们的目标是金沙萨——一切问题的根源。”然而,仅仅几天之后,“刚果河联盟”却突然单方面宣布停火,这一态度的突变让外界对其动机和诚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对于卢旺达政府在“M23运动”本轮攻势中的支持作用,尽管卢政府始终矢口否认,但这已经是国际社会公开的秘密。联合国的消息源显示,大约500至1000名卢旺达士兵协助“M23运动”攻占了戈马。1月27日,刚果(金)和卢旺达两国军队甚至在靠近戈马的边境地区直接交火。此外,卢政府还宣布停止在刚的所有外交和领事活动,并撤走了在金沙萨的所有外交官。随着局势的变化,卢政府的表态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2月3日,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问及卢军队是否在刚境内时,卡加梅说:“有很多事情我不知道。但如果你想问我:刚果是否存在着与卢旺达息息相关的问题?卢旺达是否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那我会说百分之百。”
冲突带来的惨痛代价
最新一轮的“戈马攻势”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截至2月5日,这场冲突已经导致至少2900人死亡,其中包括2000人直接死于战斗,2880人受伤,联刚稳定团和南共体联合部队也有至少20人成为牺牲品。而从2022年“M23运动”反政府武装行动开始计算,死伤人数更是不计其数。超过250万人失去了家园,至少3万人不得不流亡至邻国乌干达,超过210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救援。联合国指出,刚果(金)东部地区的人道主义和人权危机正在持续恶化。
毫不夸张地说,刚果(金)东部问题已经和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苏丹武装冲突一并成为全球四大地区热点问题,进一步暴露了当前国际社会严峻的安全赤字危机。刚果(金)东部地区的民众在战火中艰难求生,他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老人们在恐惧中度过余生。
冲突背后的复杂因素
刚果(金)东部地区冲突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遗留的种族仇恨是一个重要因素。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导致大量胡图族人逃至刚果(金)东部地区,激化了当地本就紧张的族群关系。此后的两次刚果战争,卢旺达均直接介入,其中一大理由便是要剿灭曾参与过大屠杀的胡图族“刽子手”。2000年开始活跃于刚东部的“解放卢旺达民主力量”是典型的胡图族武装,不少成员来自参与过当年大屠杀的卢胡图族武装组织,被卢旺达指责为“种族灭绝武装”。而“M23运动”则继承和发扬了亲卢旺达政府的意识形态,本轮军事行动中,他们同样宣称其目标是打击“解放卢旺达民主力量”。
除了种族因素,经济利益也是导致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刚果(金)自然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原料仓库”和“地质奇迹”之称,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含金量”极高。刚东部的黄金、黑钨、锡、钶钽铁矿、钴储量丰富,这些矿物都是生产电子产品所必需的工业原料。其中钴是电动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材料,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相机、汽车电子元件的钽质电容器则离不开钶钽铁矿。刚果(金)的钶钽铁矿和钴矿均贡献了超过全球70%的供应量,在国际市场上无可替代。
去年12月27日,联合国刚果(金)专家团的五名专家联名向安理会提交的160页中期报告中提到,“M23运动”占据了大湖地区第一大钶钽铁矿所在地鲁巴尤,建立平行管理机构,控制开采和贸易活动,并非法向卢旺达走私了至少150吨钶钽铁矿;卢国防军和“M23运动”一路进军、一路控制矿区,平均每月向卢旺达运输约120吨钶钽铁矿。这份报告将此举形容为“有记录以来对大湖地区矿产供应链最大的污染”。虽然卢政府拒不承认,但事实是不以矿产见长的卢旺达近期矿产出口显著增长。就在1月底,刚政府对苹果公司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子公司提起刑事指控,指责后者的供应链使用了来自刚东部冲突地区不当获取的矿产。
此外,刚果(金)虽然农业欠发达、粮食无法自给,但却拥有大量尚未充分开垦的农田,一旦加以利用,有望为该国乃至整个非洲供应粮食。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目标,反政府武装甚至周边邻国利用族群矛盾,挑动、参与冲突,借机掠夺资源。
利益分配不均,往往就是战争的导火索。[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