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无处不在。尤其很多农村家庭,必定会常备这种朴实无华的塑料桶,它轻便,便宜,结实,不论是用来存放粮食,蔬菜还是行李工具,都非常方便。外出打工还能充当洗衣桶,或者是“临时座椅”,简直堪称“生活神器”。
不过,你是否知道?这看似万能的“生活神器”,其实上藏着一些安全隐患,可能会悄悄影响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一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它们,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f06e3cc6e88d3cda1041c6573c0aae2.png)
这种朴素无华的塑料桶,通常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材质制作的。这两种塑料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的特点,一般情况是无毒的,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不过,塑料这种制品,也是存在一定的“保质期”的。塑料桶长时间使用,尤其是暴露在阳光下或者高温环境中时,塑料就会加速老化,内部的分子链断裂,慢慢析出有毒物质,比如塑化剂。
这是在制作塑料制品时,用于提高塑料的柔韧性,延展性而加入的物质。当塑料老化后,它的残留量就可能超出国家标准的0.3mg/kg。当使用这样的塑料桶盛水,盛放食物时,超标的塑化剂就会随着水和食物进入人体。
长期摄入这样的有毒物质,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损害肾脏,肝脏,甚至癌症等严重健康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4d2c42e7d0ccf2dd06fd2255a37391.png)
当塑料桶老化后,表面就会变得粗糙,出现细小的裂纹,这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极快,当这些细菌通过食物或水进入体内,就可能引发腹泻,伤寒等疾病。
同时,有很多人了解不足,喜欢把各种废弃塑料桶“变废为宝”,比如用剩下的防冻液塑料桶盛放食物。这种塑料桶一般是酚醛塑料材质,含有游离苯酚和甲醛,具有一定毒性,对人体危害非常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cecbef365a5b575ef8b7d73c71e44b.png)
此外,市面还有很多廉价的塑料制品,尤其是那些价格极低的塑料桶,塑料盆和塑料碗等。这些大多是由回收塑料制成的,不仅做工粗糙,往往还带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
如果这些塑料桶用于存放食物或饮用水,不用等塑料老化,有毒物质就会溶解,进入人体,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潜在危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6bf6a56ce8f27a84c862b8ab9a8698e.png)
日常生活中,除了塑料桶外,还有很多不同材质的塑料容器,我们也经常接触到。每种塑料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使用限制,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它们。
先说PET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塑料主要用于果汁瓶,饮用水瓶等冷饮容器。它无毒、透明、耐用,但不耐高温。因此,PET瓶尽量不要反复使用,尤其不能装热水,最好用完即丢。
接下来是PE和PP,除了用于塑料桶外,它还常用于食用油瓶,塑料袋,奶瓶饭盒等。两者都比较耐高温,但随着老化,就会产生有害物质。因此,一定要避免超期使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9c5d48205e428ff27f297fb71034b8.png)
PVC(聚氯乙烯)常用于非食品包装,如雨衣,管道等。这种塑料并不耐高温,国家规定使用环境不能超过45℃,因此,PVC材质仅限于日用产品,不可用于食品存储。
PS(聚苯乙烯)常见于一次性餐具,快餐盒等。虽然它便宜又方便,但耐热性很差,超过90℃就会析出有毒物质,因此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可用于加热。
最后是PC(聚碳酸酯),常见的水壶,太空杯,饮水机桶装水都是这种材质,最高可耐135℃。其保质期大概为3年,老化后塑料致密性会变差,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的双酚A(BPA),有一定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f6f769625d070e92be7e15428f5eb1.png)
不过,了解不同塑料材质的特点,也并不能帮助我们完全避免塑料制品带来的危害。因为我们生活中,还有无处不在的微塑料。
所谓“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型塑料颗粒,是在塑料制品使用和降解中产生的。2024年初,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一升桶装水中,居然平均含有24万颗纳米级的微塑料颗粒。
这些细小的微塑料颗粒,能够穿透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甚至进入血液,最终可能积聚在身体各个器官中。它们可能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干扰,增加患神经性疾病和内分泌失调的风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666230a42a2eef8ece1f96ca5ceca6.png)
那生活中该怎样防范微塑料颗粒呢?广州医科大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只需把水烧开,再进行简单的过滤,就可以去掉84%的微塑料颗粒。因为在水加热过程中,水中的微塑料颗粒就会逐渐随着水垢而沉淀,浓度大幅降低。
当然,除了加热外,平时我们最好也要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如塑料餐具,塑料碗勺等。也不要为了图方便,在碗里套个塑料袋来盛放热食,这样会增加微塑料的析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deaf67cbeb39b59cc9dbb74bd5429d.png)
最后,不要忽视废旧塑料制品的处理。塑料容器使用完后,应按照回收规定进行处理,不要随意丢弃。回收处理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避免有害物质进入食品链,对我们和环境都非常有益。
总之,平时生活里多注意这些细节,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避免各种潜在的健康隐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b10c46a63dfcd7902529491937b8ab.jpg)
塑料制品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也带来了潜在的健康威胁。看似无害的塑料桶,一次性瓶子,袋子,还有塑化剂,微塑料,这些我们几乎无法察觉的“隐形杀手”, 每天都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因此,在这个塑料制品泛滥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提高警觉,学会辨识并正确使用塑料制品,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塑料回收,减少环境污染。这不仅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在为家人,为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活空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09ce35a5e16a8fbcbc43c8751801a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