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闹得沸沸扬扬。可能在这场冲突发生以前有些人都搞不清黎巴嫩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黎巴嫩真主党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他们是黎巴嫩的执政党吗?要说黎巴嫩这个国家平时确实没啥存在感。很多人称以色列为弹丸小国。可黎巴嫩国土面积只有以色列的40%左右,而黎巴嫩的人口也只有以色列的70%左右。今天的黎巴嫩是一个贫穷战乱国家,但曾几何时黎巴嫩一度号称“中东小巴黎”。
黎巴嫩从1943年独立建国以来的30多年间是中东的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那时人们提到黎巴嫩就像是今天人们提起阿联酋、卡塔尔这样的土豪国一样。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场持续15年的内战彻底改变了一切。这场内战的爆发其实是黎巴嫩国内民族教派矛盾长期积压的结果。黎巴嫩在遍地都是伊斯兰国家的中东绝对是个异类。黎巴嫩是一个基督教执政的国家,而且从政治体制到经济模式都照搬了西方的那一套。
其实黎巴嫩的西方基因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当时生活在这里的腓尼基人是一个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黎巴嫩、北非、西班牙等地到处建殖民城邦。鼎盛时期的腓尼基人垄断了整个地中海的贸易网络。他们很早就与希腊人、犹太人有过接触交流。换句话说黎巴嫩这地方很早就接触了西方文明。腓尼基人一度在北非建立起强大的殖民城邦迦太基。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被罗马征服后腓尼基人就成了罗马的臣民。
罗马人继续发挥黎巴嫩的商业价值把这里发展成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西部终点。中国的丝绸以及来自亚洲各国的奢侈品都在黎巴嫩的港口装船运往希腊和罗马。黎巴嫩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各文明交汇的交通要道。黎巴嫩被罗马以及之后的东罗马统治长达七百多年。在此期间黎巴嫩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影响。作为丝绸之路的西部终点又与印度、中国等文明发生过一些联系。因此黎巴嫩很早就形成了各民族教派混居的现象。
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罗马神殿遗址就在黎巴嫩。西方文明刻在黎巴嫩的印记除了希腊城邦、罗马神殿之外还有基督教文化。在东罗马帝国统治时期黎巴嫩就已被基督教马龙派所主导。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黎巴嫩后又把伊斯兰教传入了这里。可黎巴嫩与阿拉伯人征服的其他地方却有一点不同:黎巴嫩在民族属性上被阿拉伯人同化了,但在宗教属性上却并未被完全同化。这点和伊朗恰恰是反过来的。
伊朗是在宗教上皈依了伊斯兰教,但在民族属性上保留了波斯民族记忆。如今黎巴嫩95%左右的人口是阿拉伯人,所以黎巴嫩是世界公认的阿拉伯国家。可黎巴嫩在宗教信仰方面比起其他阿拉伯国家却显得颇为另类: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三大教派在黎巴嫩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17世纪初黎巴嫩曾一度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随即黎巴嫩三大教派之间发生了内耗,而土耳其人则趁机卷土重来。1831年黎巴嫩人通过同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结盟成功将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然而土耳其人走后英、法势力趁机开始在黎巴嫩扩张。英、法各自支持伊斯兰教什叶派和基督教马龙派抢夺地盘和市场。1842年土耳其重占黎巴嫩,但此时英、法的势力已在黎巴嫩渗透程度相当深了。
1860年黎巴嫩发生马龙派和什叶派分支德鲁兹派的冲突引来法国干涉。此后黎巴嫩成为土耳其治下的一个自治区,但实际上处于由法、英、俄等国同意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长官统治之下。191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解体灭亡。1920年黎巴嫩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26年5月黎巴嫩共和国成立并颁布了宪法,但法国仍在黎巴嫩保留相当的特权直到1943年11月22日,此后黎巴嫩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法国殖民时期把自己国内的银行、金融体系都复制到了黎巴嫩。可以说正是法国手把手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步步打造成为中东地区的金融中心。法国给了黎巴嫩银行纸币发行权。其货币直接与法郎挂钩。黎巴嫩的金融交易、商业公司运作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全都直接照搬法国,后续再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修改调整。黎巴嫩的金融市场、进出口海关、税收等经济体系以及各类政府职能部门都是在法国的帮助下搭建起来的。
法国以一己之力帮黎巴嫩塑造起了国家必备的各项能力。法国还接手了黎巴嫩的大规模基建项目:黎巴嫩的港口、商业中心、城市道路等几乎所有基础设施全都是对标欧洲大城市建设的。这也是黎巴嫩被称为“中东小巴黎”的原因之一。法国如此大力发展黎巴嫩当然是想长期占领此地捞取好处的。可形势的发展却并不以法国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全面崩塌。自身难保的法国最终被迫放弃黎巴嫩。
法国殖民时期有意识的扶持使基督教马龙派人口占到了黎巴嫩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经协商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法国人当年建设的那些港口、银行等基础设施自然都便宜了独立后的黎巴嫩。当时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这些如今的中东土豪国还没因为发现石油而发大财。
那时黎巴嫩才是整个中东地区最为现代化的国家。可黎巴嫩到底还是没能躲过中东地区普遍存在的教派冲突。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搞出了四次中东战争跟阿拉伯国家打得天昏地暗。有人可能说了好像是中东战争一共打了五次吧。我之所以说四次是因为前四次都和黎巴嫩没啥关系。当其他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打得不可开交时黎巴嫩一直在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那时的黎巴嫩是中东最和平最安全的国家。
可四次中东战争打下来后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难民逃到了黎巴嫩境内。巴解组织甚至直接把黎巴嫩当作反以基地。这些人的到来改变了黎巴嫩的教派人口比例。到了70年代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口加起来已逐渐占到了黎巴嫩总人口54%左右。换句话说执政基督教派反而成了少数派。这更加剧了黎巴嫩国内的教派冲突。国内各教派同境外同宗合作试图提升自身在黎巴嫩国内的地位。从1975年4月开始黎巴嫩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爆发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内战。
当黎巴嫩内战进入第7个年头时以色列趁机大举入侵占领了黎巴嫩半壁河山。一时间近60万什叶派难民涌入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缺吃少穿、没有住房和工作。失去家园的他们对入侵的以色列充满仇恨,于是他们在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支持下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创建了黎巴嫩真主党。黎巴嫩真主党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武装斗争将以色列占领军赶出黎巴嫩南部帮助难民早日返回家园。在1985年的一份宣言中黎巴嫩真主党明确将摧毁以色列作为自己的目标。
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真主党成为唯一被允许保留武装的组织。除了赶走以色列人这一宗旨目标之外黎巴嫩真主党还主张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形式的政府。在黎巴嫩国内真主党是全国最大的政党,不过真主党与其控制的地区、军队一般被视为黎巴嫩国内的一股自治力量。黎巴嫩政府承认真主党是一个合法的政党允许他们参加国会选举,但真主党并不是掌握黎巴嫩政权的执政党,所以不具备代表黎巴嫩政府缔结外交的权力。
从1975年以来黎巴嫩这个国家就从未消停过。直到1990年黎巴嫩内战冲突各方才达成协议结束内战,但此时黎巴嫩很多地方已成为一片废墟。内战期间以色列还趁机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些领土。这导致黎巴嫩与以色列时不时就会爆发冲突。几十年冲突下来昔日的“中东小巴黎”再没了以往的风采。如今黎巴嫩内部各派系势力之间仍是各种明争暗斗,和以色列的冲突也时不时就会爆发。在经济上黎巴嫩的债务问题十分严峻。
黎巴嫩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居高不下。这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黎巴嫩喘不过气来。当年黎巴嫩的基础设施大多是法国人建的,但在经历战争的破坏后如今黎巴嫩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黎巴嫩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在经历多年内战和长期的经济不景气后大量黎巴嫩人选择离开这个国家。如今海外的黎巴嫩裔人口甚至比黎巴嫩本国人口还多:黎巴嫩本国才600多万人口,而海外黎巴嫩裔人口约为1500万。
像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有黎巴嫩血统。巴以冲突爆发后公开力挺巴勒斯坦的女演员米娅·卡莉法也是美籍黎巴嫩裔。黎巴嫩人移民欧美国家相比其他中东阿拉伯国家有优势:黎巴嫩有大量基督教人口。海外黎巴嫩裔基督教人口比例更高。他们移民欧美国家在宗教文化方面需要克服的障碍相对较小。像法国的穆斯林移民就往往和本土居民格格不入,但同样来自中东的黎巴嫩移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