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四娘手刃仇人,圆明园雍正帝丢头,乾隆帝继位幻影女尼横空出世

伯芳评文化 2024-06-27 09:26:38

白无双等人就听到“嗖”的一声,有一个人跳了出来,这个人兴冲冲地就奔马车来了。就在这个人马上来到车边的时候,荣北一把按住了惠仙的咽喉,白无双明白这是让他不要出声,可是左等右等也不见有人来掀车帘。

荣北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可是白无双知道,他们在最初计划的时候已经想到了这一点。白无双说等四娘和惠仙调包之后,他先把惠仙送出来到马车上,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就回去迎四娘,不过四娘拒绝了,她担心惠仙一个人在外边出事。

他们约定如果一切顺利,白无双和惠仙安全到了车上的话,他们就把车帘放下一半,如果有意外的话车帘就是全放下的。荣北哪里知道他们的暗号,进到车里后车帘自然是全放下的。

那么跳出来的那个人真的是吕四娘吗?没错,正是吕四娘,而且她手中还拎着个包袱,包袱里还不断往外渗着血,吕四娘已经把雍正的人头摘了下来。

她和惠仙在桂花丛里调了包,两个小太监慌忙地起来扛起了斗篷卷。他们还以为这里边裹的是惠仙呢!两个小太娘演义

监连跑带颠地来到了春仙馆,把红斗篷放在了龙床上然后退了出去。雍正已经沐浴归来,看见红斗篷在床上呢,就知道白天见到的小秀女来了。

雍正没有急于去打开斗篷,而是走到桌旁,倒了杯酒一仰脖喝了然后说:“惠仙,你也许没想到朕今晚会召见你吧?这次和朕来到圆明园的宫娥彩女数百计,可是朕不喜欢她们。朕好久都没有过那种亲切的感觉了,也许年纪大了,朕越来越觉着累。朕很羡慕你,你有娘疼你,你有家可以想。朕没有,朕的娘从来没疼过我,朕的兄弟时时都想害我,朕的臣民总要反我。”

吕四娘在红斗篷里听着,心想都是因为你太残暴,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恨你。雍正接着说:“朕确实做过亏良心的事,可是我也不想,我是没办法,我不杀他们,他们就要杀我,唉!不说了,说了你也不懂。惠仙啊,只要你对我忠心,我一定不会亏待你,你想你娘,我可以命人把你娘接来常陪你。我喜欢听你吹笛子,你要常吹给我听,好吗?”

说着雍正就走到了床边,慢慢打开了红斗篷,他看见吕四娘的瞬间,一把剑的剑尖就已经点到了他的咽喉上。

雍正没敢动,吕四娘怒视着雍正说:“今天你才想起来忏悔太晚了,你得问问死在你刀下的那些冤魂答不答应。告诉你,我就是江南名士吕留良的亲孙女吕四娘,今天我要为我们吕家一门冤魂报仇!”

说着向前一刺,雍正本能地想往旁边躲,可是他哪里快得过四娘的冰霜剑,就听“扑通”一声雍正的尸体倒在了地上。吕四娘上前一步用剑割下了雍正的脑袋,包在了一个黑包袱里,然后把灯熄了。

当她按计划从宫墙上跳出时,发现车的帘子全挡着,马上意识到白无双他们可能出事了,于是她没过去掀车帘,而是远远地瞧着马车。

听了好长时间,一直没动静,荣北就示意他旁边的随从出去看看,刚才拿宝剑逼白无双的那个人从车上下来了,左看看右看看,没人。

荣北的功夫可不白给,他明明听到刚刚有人过来了,这么一会儿就没人了,心说肯定他们的事情被人发现了,也许吕四娘早就出来了,如果我们再不走的话,凶多吉少啊!于是荣北下令马上回去,这辆马车疾驰而去。

吕四娘正看着马车,一看马车跑了就料定白无双他们肯定就在马车上。吕四娘顾及车上的惠仙不会武功,怕自己莽撞行事再伤着她,就只好一路跟着,看看到底是谁劫走了他们。

左拐右拐车子最后竟在紫禁城前边不远的一处民房前停下了,荣北一只手掐着惠仙的肩膀走进了民房,白无双被捆着跟在了后面,吕四娘远远地看着。

他们进去之后,门被紧紧地关上了,她上了屋脊趴在上面耳朵贴在了瓦片上,听里面的动静。白无双说:“十四哥,我们可是亲兄弟,难道你真的不念手足之情吗?”

十四阿哥说:“无双,你不是也没按我们的计划行事吗?你是我的兄弟,你还是背叛了我。”白无双说:“十四哥,你怎么知道我背叛了你?我倒觉着你早就派好了人跟着我,不是吗?如果我依然按我们最初的计划进行,那结果会怎样?还不是会像今天一样被你请到这里。”

十四王爷被白无双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了。“我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报吕四娘和雍正的私仇。我和吕四娘不想参与到你们的夺权斗争中。”

白无双接着说:“本来我和四娘准备好了马车就是要在事成之后马上离开京城,永远都不会再回来。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十四哥当皇帝还是四哥当皇帝都是一样的。我们报的是私仇,难道最后我们求一个退隐江湖都不成吗?”

十四阿哥冷笑了一声说:“白无双,看来你想得太简单了,自古就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先例,除非你永远在我身边听我任用。你是个人才,我也不忍心杀了你。”

白无双也冷笑一声说:“给你做走狗吗?继续做有违良心的事,我不干!”吕四娘听到这里,想起了然大师的话,事情果然被了然猜中了。眼下她要如何把白无双和惠仙救出来然后安全地离开京城呢?

正在此时十四阿哥说:“房上的朋友,既然来了何必躲躲藏藏?下来吧!”吕四娘眉头一皱,看来他早就知道我来了,那还躲什么啊!于是一飘身落到了地上,刚一着地旁边哗啦啦围过来好几十号。

这个民房在外观上看同普通老百姓的房子没有任何区别,可是里面却是相当地大,是将好几间院子打通形成的这么个大院套,围过这好几十人也没有显得拥挤,吕四娘站在中间一手执宝剑一手拎着那个还在滴血的包袱。

十四王爷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看着吕四娘,特别地看了看四娘手中的包袱,哈哈一阵大笑,他知道吕四娘肯定是得手了,这么多年来心里压抑着的怨恨终于可以释放出来了。

他一拱手说:“吕姑娘,十四真的要恭喜你了,大仇得报,哈哈哈!”吕四娘冷冷地说:“也应该恭喜你啊,终于拔了眼中钉,这一天你等了十几年了吧!”

“吕姑娘,你若愿意就跟着我一起干,我保你荣华富贵终生享用不尽。今天晚上,不,马上!我就要杀进皇官,只要你同意,白无双还有惠仙我马上就放了。”

“恐怕你今晚特别需要给你卖命的人吧!白大哥是你的亲弟弟,你都可以下此毒手,何况我一个外人,想让我给你卖命,你休想!”

十四王爷一阵冷笑:“那就对不起了,吕姑娘,我这里来了容易,想走?你等着吧!”说着,就听轰隆一声响,四娘脚下的地竟然塌了下去,瞬间吕四娘整个人就掉了进去。掉下去后吕四娘接触到一个由铁板铺成的斜坡的滑道,身子立刻滑了下去。

外面的地面马上又恢复了原样,十四王爷走回了屋里。白无双刚刚还听着吕四娘和十四王爷对话,怎么一转眼吕四娘人没了。

“哎呀!十四王爷太深不可测了,这间房机关重重,四娘眼下是不是还活着还在两可之间啊!”白无双急出了一脑门子汗。十四王爷吩咐左右把他们两个关起来,时间不早了,是该行动了。

圆明园那边还没有传出消息,说明雍正的死还没有其他人知道,他要利用这个时机,占据皇城,先夺了权。等到明早有人发现雍正死了,他这边已经准备完了。

对紫禁城十四阿哥相当熟悉,在事前他就画出了详细的地形图,并部署好每个人的任务。紫禁城中的侍卫分成几大班,每个大班都有一个负责人。十四王爷分出了十几个人分别行动,抓住这些个头儿。

他又派出一路人马直奔城楼站岗的卫兵,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要卫兵不发出信号,大内高手和城中的士兵就不会行动。

然后就是对付巡逻兵,巡逻兵通常是每组二十人,路线都是有规定的,每组巡逻兵什么时辰巡到哪里,官中是有严格限制的,所以只要在每个关键的地方布置人力,这些人要会使暗器,而且要以飞镖和绣针为主,每组有三个人,负责一组巡逻兵二十个人。

这些暗器都要万无一失地打中士兵的咽喉,让他们发不出一点儿声音直接毙命。其他大部分人埋伏在寝宫、金銮殿、御书房等重要位置,只等总攻的号令一响就一齐动手。

十四王爷还在城外埋伏了军队一万人,就看空中的号令一响,他们就冲进北京城,直奔皇宫。万事都已俱备,十四王爷信心十足地带着他的先头部队从地道进入了紫禁城。

挖这条地道他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敢大兴土木,就只能一天一小车土地往外拉,平常这个院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这对老夫妻也有小生意,和旁边的邻居相处得十分和睦,总之一切根本就让人无法想象,这个院子能和宫变联系在一起。地道的出口在御花园的一个假山里。十四王爷为了这一天实在是用心良苦。

这些人顺着地道一个接一个地毫无声息地钻了出来,十四阿哥最后一个出来,他看外面没有任何动静,示意大家分头行动,其他每个人领命按先头布置好的计划行动。

十四王爷带着一小部分人直奔金銮殿方向走。他走着走着就觉得今天的皇宫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安静,可能是雍正帝到了圆明园,宫中大部分侍卫都跟去了。

他越走越奇怪,这么大个皇宫,今天怎么连个往来的人都没有呢?这是不可能的啊,说话间他们来到了金銮殿,平时金銮殿是有人把守的,今天怎么一个士兵也没有呢?

有几个人跑来,告诉他城楼上没人,接着又有几个人跑过来向他汇报屋里没人,没一会儿有十几个人回来说他们埋伏在路口没有看到一队巡逻的士兵。

哎呀!十四王爷大吃一惊,脑门子上汗出来了。他马上意识到不好,这件事败露了。果然,一声炮响,在寂静的黑夜里尤其地刺耳。

瞬间金銮殿的前方、上面、后面黑压压地围过来一群人,个个手里拿着火把,把整个紫禁城照得像白天一样。迎面走过来几个人,为首的正是宝亲王弘历。

弘历向十四王爷深深鞠了一躬叫了声:“十四叔,你这又是何苦呢?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是死罪!”

十四王爷仰望苍天叹道:“天啊!你还是不容我,我等了十几年了,你还是要亡我啊!”说罢泣不成声。

弘历命人将十四王爷等人带出去,暂时收在狱中,等雍正回来发落。这个时候弘历还不知道,雍正早就死在了吕四娘手中。

弘历身边站着一个人,正是童林童海川。那么童林已经是出家人了,怎么又和弘历站在一起了呢?此事说来话长,那天白无双和吕四娘在路上遇到了童林和了然大师。一切安排好了之后,童林说他们还有要事去办,就是这件事。

他们猜到十四王爷一知道雍正死了必然会发动政变,如果宫廷中没有准备的话,十四王爷就可能成功。接着各方面势力就会乱,地方武装趁机也会大兴干戈,老百姓少不了又要受苦。

童林和弘历本来就有很深的渊源,雍正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弘历就听说父王身边有个武师,为人忠厚老实,武功出神入化。

弘历就想结识童林,恰好还真有一个机会,一早童林在花园练功时,弘历也去花园练功。二人偶遇,可是童林并不知道他就是宝亲王,二人相互切磋非常默契。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成了朋友,童林是忠义之人又喜欢交朋友,每天早晨他们就约在花园中练习功夫,弘历和童林学了不少功夫。

打剑山蓬莱岛时弘历也偷偷跟了去,弘历不甘心只在擂台下看着,也想上去打两下,于是就上了擂台。

可是他上了擂台哪是人家的对手,碰上一个高手,弘历差点没死了,童林出手相救才保住了弘历的命。

回到雍亲王府,雍亲王设宴把弘历叫出来和童林相见,童林才知道他就是宝亲王,是雍王爷最得意的一个儿子。

后来雍正当了皇帝,怕这些侠客们知道的事太多,很多丑事再败露出去,就和隆科多在书房中商量,如何对付这些侠客,正巧弘历从书房旁边经过,把父亲的计划听得清清楚楚。

回到自己的府上,弘历思来想去,他不想让童林死,这么多年来他和童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是他又不想公然站出来反对父亲,父亲的计划要是和童林说了,以童林的性格保不准就得回去救那些豪侠,事情就得闹大了。要怎么才能既保住童林的命又不至于把事情闹大?

弘历想出了个主意,就在那天雍正的酒宴正要开始的时候,弘历派人把童林接到府上,也摆上了宴席,就叫谢恩宴。

童林有意推辞,又见弘历一番热情,有心喝几杯就走,可是没想到弘历三杯五盏喝个没完,等宴席撤下去了弘历又安排听戏,这么一来二去就折腾到半夜。童林一回去,雍亲王府里的宴席早就散了,而且一群老少侠客都不辞而别了。

等后来他知道了各位侠客都死在雍正的毒酒下时,才意识到是宝亲王救了自己一命。他准备从京城逃出去之前去了一趟宝亲王府,弘历说当时他也想救更多的人可是没有那个能力,也就只能保住童林一人。

童林是恨透了皇家这些人,可是唯独对弘历另眼相看。不仅仅是他曾救了自己的命,而且在日常的接触中童林就发现弘历和其他皇子相比更加平易近人,更加体恤百姓,更加仁义大方。

最重要的是他有颗平常心,有时和童林出去的时候,他们就借住在百姓家里,这个亲王能和老百姓一个炕头睡觉,一个碗里吃饭,这真是太难得了,所以童林就料定将来弘历要是做了皇上一定是个明君。

那天童林在十四王爷的屋顶上听到他们计划要宫变的事,特别是听到他们最后连白无双和吕四娘都不放过,认为十四阿哥不能当皇上,他若成了皇上要比今天的雍正更残暴,所以童林和了然大师就在路上等着白无双他们两个。

离开白无双后,童林就转身去了紫禁城,了然没有同行,他觉得皇宫那个地方不是他能去的,这件事有童林一人就足矣,于是童林别了老和尚只身来到皇宫内院。

就是在八月十四这天夜里,童林来到了上书房,这是平常弘历读书的地方。这次去圆明园其他皇子都跟着去了,雍正唯独把弘历留在了宫中,一是宫中要一个临时主事的人。

最重要的是雍正不希望弘历荒废了学业,还把贵州苗民作乱的折子交给了弘历,让他仔细研究一下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

童林果然在上书房找到了弘历,当然童林并没有说吕四娘要在圆明园刺杀雍正的事,只说十四阿哥要在八月十四的晚上趁宫中大部分守卫都到圆明园中去,要发动政变,希望宝亲王提早做准备。

弘历就给十四王爷摆了个空城计,结果没死一兵一卒,没流一滴血,事情就平息了。童林暗暗称赞,果然是个英明的君主,杀戮可以减少到最少,事情可以办到最好。老百姓要求什么呢,不也就求个安稳吗?童林相信弘历能够做到。

事情平息以后童林告辞,弘历再三挽留也是没有用,童林一转身瞬间就不见了踪迹。童林明白不用太长时间,雍正已死的消息就会传出来,还是要趁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果不其然,两个时辰以后圆明园中传出了爆炸性的消息,雍正皇帝的脑袋没了。值班的太监当天就觉着这天雍正比每天都起得晚,又过了一会儿还是没见雍正叫人。

太监轻声叫了叫没有声音,于是马上向管事太监汇报,征得了同意后,他们打开了房门,结果发现皇上的脑袋已经不翼而飞,圆明园里顿时乱成一团。

弘历得知这个消息后失声痛哭,可是现在哭也没有用,新君得马上登基。于是群臣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锦匣,开读密诏,上面写着“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继朕即皇帝位”。

当弘历得知了父亲遇刺的消息后,头脑中立刻意识到这件事一定与昨晚的十四王爷政变的事情有关。而今自己已经成了皇上的接班人,手中就有了实在的权力,当天他就提审了十四王爷。

十四王爷并没有否认他策划了宫变的事,可是他却坚决否认他是杀害雍正的幕后主使。十四王爷毕竟是官场老手,他明白自己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肯定是任人宰割,可是就算是割也有个割法。

虽然宫变这件事足以是死罪,可是一兵一卒也没有损失,也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况且自己又是弘历的亲叔叔,他是新君必然要给世人留下个宽厚仁慈皇恩浩荡的好名声,那么他杀自己的可能性就极小。

如果要承认了是刺雍正的主谋的话那就不仅仅是死罪的问题了,而且自己已经把吕四娘、白无双等人抓住了,已经立了一功,吕四娘他们又根本找不出任何证据说自己是主谋,正好把刺死雍正的罪名都安在他们两个身上。

弘历一听拍案而起,十四阿哥就把吕四娘个人的身世说了一番,顺便还带上了童林,但他可没说白无双也是皇子的事。弘历确实有些怀疑童林,现在一听真是这样。

弘历马上亲自带人把紫禁城前边的那个小民房包围起来,按十四阿哥说的真的在民房的地下室里找到了吕四娘、白无双和惠仙三人还有那个小包袱。

弘历亲自把它打开一看果然是雍正的人头。弘历命人拿过一个金盒子把人头盛在里面,交给了身边的小太监,马上下令将这三个人拉到院中立即正法。

此时的三人已经神志不清,犹如一摊软泥倒在地上。原来十四王爷知道小小的地下室关不住这三个人,特别是吕四娘功夫太高,刚才只不过是趁她不备设了埋伏,于是就派人往关他们的牢房里吹了暗香迷烟,这种东西无色无味闻着的人立即倒地,昏迷两天两夜没问题。

吕四娘、白无双武功再高的人也经不起这个,在牢里正想着如何逃出去时,不知不觉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弘历下令要杀了这三个人时,猛然就听到旁边民房的墙出现了一道裂缝,紧接着一声巨响,房子奇迹般地塌了。

弘历吓了一跳,胯下的马一阵乱叫,前蹄抬起老高,落下后在原地转了好几个圈。眼见着房子就这么倒了,众人吃惊不小,队伍就有点乱。

所有人都定睛往房子那儿看的时候,就感觉背后“嗖”“嗖”“嗖”来了几个人,共四个人,三男一女,女的是个尼姑!

呵!这个尼姑岁数可不小了,一脸皱纹,眉毛都白了。别看年纪大了身手可利索,手中的拂尘一晃,一点身边拿金盒的小太监,太监手一撒,金盒就往下掉,只见尼姑脚背向上一抬,金盒又飞起来,拂尘一甩金盒已经牢牢地在尼姑胳膊下夹住了。

弘历定睛一看这个尼姑只有一只胳膊,不是别人正是独臂神尼悟因法师。老尼姑夹住金盒跳出墙外。悟因法师跳出墙外的同时,那三个人把地上的三个人拉起来,一个一个背上肩头也跳出去了。

一切都太快了,等到弘历反应过来命令追的时候,几个人已经跳上了一辆马车飞驰而去。弘历在后面催马紧追不舍,众士兵在后面乱箭齐发。

这些人早有准备了,他们的马车后面有一块又高又长的板子,板子上扎着厚厚的草皮,箭都射到了板子上。马车太快了,就听前面驾车的人喊:“闪开、闪开,马毛了!马毛了!”一听马毛了谁还敢往街上跑。

这辆马车奔着崇文门就来了,后面当兵的就喊:“关门!关门!”守城的士兵远远地看到过来一队人马,前边好像是跑的,后面是追的。

听到后面士兵喊“关门”时,守城官马上示意下面的士兵关门。有人还在那儿骂呢,城门刚开开,这又关上,扯什么蛋!

门哪那么容易就关上,都是铸铁的还钉着多少道铜钉。守门军一齐龇牙咧嘴地要把门关上,还有那么一道缝,刚好可以过去辆马车时,这辆车就到了。“嗖”一声马车从缝里就过去了。

门正好关上时恰好弘历他们到了,气得弘历大骂:“废物!废物!”守门官又马上命令:“开门!开门!”守门军再一次龇牙咧嘴地把门又开开了,这些守门军嘴上不说心里这个骂啊!让开开就开开,让关上就关上,累傻小子呢。

城门一开弘历等人一拥而出,哪里还见得着马车的影子啊!这辆马车早就从崇文门一拐弯斜着出了西便门。出了城想再抓住他们是势比登天。

一阵匆忙的奔跑之后马车渐渐停了下来,看看后面的追兵已经没有了,他们找了条小河,弄了点水淋在三人的头上,三个人慢慢醒了。

吕四娘睁眼一看原来是师父来了,翻身起来跪倒在地流出了眼泪。再一看其他三个人,都认识。一个是童林,一个是甘凤池老英雄,一个是了然。

四娘是惊喜交加,知道他们已经逃出了京城,这颗心放下了。白无双和惠仙又分别向老尼姑、甘凤池见礼。

甘凤池怎么会到京城来呢?那天和吕四娘在山东分别之后,他去办了点事。办完后想起吕四娘了,不知道这个丫头的仇报了没有,反正也没事莫不如就到北京城来看看,要是有什么能帮上忙的更好,没有的话就当散散心了。

八月十三这一天,甘凤池就来到了西便门外的一个小茶摊子上,坐下了正想要杯茶,眼角的余光里他就看到一个人,呵!这不是老朋友独臂神尼吗?

老尼姑正好也在这里喝茶,老尼姑一抬眼也很吃惊,两个人就坐在一起聊起来了。老尼姑问他来京城干什么,甘凤池知道吕四娘是老尼姑的徒弟,就把途中遇到吕四娘如何除暴安良的事说了,还说挺惦记这孩子,就来京城看看有什么忙能帮得上四娘。就这么的他们就会合到一块了。至于童林其实早就和老尼姑约好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结与清廷之间的纠葛。

八月十四这天夜里,平息了宫廷的宫变后,童林就来到了城外和二人见面,把吕四娘如何杀了雍正,十四阿哥如何宫变,弘历又如何用计平息的事-一讲说一遍。

最后童林对老尼姑说:“老神尼,我知道你同清廷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如今清朝已经经过了四代皇帝,人民的生活趋于稳定,此时再不可起什么战乱了,况且大明朝已经没有了可继续坐江山的力量,我们即使杀了弘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杀声又起。况且据我观察弘历必定是个好皇帝,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谁当皇帝还不是一样?了然大师在走之前交代有违天意如同助纣为虐,不管怎样老百姓都要受苦,为什么我们不能允许一个少让百姓受苦的人当皇帝呢?”

老尼姑听了沉思许久,童林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如今自己已经年迈,一切真的只能顺应天意了。他们正说着有人在林中口颂佛号“阿弥陀佛”,众人一看是了然和尚。

了然说:“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透,老神尼!如今天意难违。”老尼姑点头称是。“贫僧来此还有一事。”了然接着说:“吕施主还有白少侠还有一个女孩子,都被关在十四王爷的民房的地道里,我们要赶快去救,晚了怕要有生命危险。”

几个人一听马上往这里来,正好赶上弘历也带人去了。要杀白无双三个人时,房子倒了,房子怎么会轻易地倒下?当然是甘凤池撼力神功的作用。四个人合力将白无双等三个人救了出来。

几个人商量下一步要去哪里呢?童林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信是黄老英雄写的。信上说让四娘等离开京城后,就直接回关外去,白氏和林氏还有一家人,都已经先行被黄犊安排在关外了。

白无双和吕四娘一听母亲等人平安无事心里高兴,决定去关外找他们。老尼姑一指那个金盒子说:“这个我带走了,我要用它祭奠吕氏一门冤魂还有那些无辜冤死的人。”

吕四娘跪在地上给师父磕了三个头,老尼姑飘然而去。童林和甘凤池也告辞离去,就只剩下白无双、吕四娘、惠仙三个人。

三个人也上了路奔关外而去,去关外的路要好走很多,很少有官兵查问。很顺利他们就又回到了辽河旁的小屋子里,母子、母女见面少不了痛哭一场,说了一顿话后,吕四娘前后找了一番,独不见沈在宽。

林氏低头没说话,在四娘的一再追问下,才知道沈公子不见了,什么时候走的谁也不知道。他给吕四娘留下一封信说他配不上吕四娘,希望吕四娘和白公子能够幸福生活。吕四娘看了之后气得直哭,心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沈公子在吕四娘他们走后身体恢复得不错,林氏对待沈公子也挺好的,生活上的事料理得很周到,只是非常客套。沈在宽常常觉得林氏心里好像有话要说,窝在心里一直没问。

有一天,沈在宽在外面走了一会儿回到草堂,刚一进门就听到林氏和白氏在聊天。林氏说:“也不知道四娘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咱们好把她和无双的事办了,孩子们都大了也该谈婚论嫁了。”

白氏说:“可不是,我是很喜欢四娘,只是我总觉着四娘的心思好像不在无双身上,倒是和沈公子很有话说。”

林氏说:“原来啊那丫头和沈公子就认识,沈公子是我们吕家的旧交,我也挺喜欢沈公子,可是沈公子的身子实在是……也不知这病什么时候能好。”

白氏说:“孩子们的事还得孩子们自己做主,无论他们哪两个成了一对我都喜欢!”

沈在宽听了两个婶子的话心里就明白了,白公子他见过,一表人才而且和四娘有共同的爱好,这才是天生的一对。自己在这里只会误了四娘,不如早走才能成全他们两个,于是沈在宽写了封信趁着天黑下了黄山,走了。从此一点儿音信也没有。

吕四娘伤了好一阵子心,她气沈在宽这么不理解她,她更气林氏乱点鸳鸯谱。一路上她已经看出来白无双和惠仙眉目之间已经露出互相喜欢的神色,就在那一晚白无双握住惠仙的手让她相信他可以再救她一次时,惠仙就决定要跟着白无双一辈子。

白无双看到了惠仙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那一刻他的心被什么刺痛了一下,惠仙信任的眼神给了他力量,他要用一生去保护惠仙。

当四位大侠把他们从虎口里救出时,惠仙的手第一时间握住了白无双的手,回来眼里含着泪对白无双说:“白大哥,我以为我们都死了呢!我再不要和你分开了。”白无双点点头,也淌出了眼泪。终于这对历经生死考验的有情人,心与心连在了一起。

回到关外后白无双即向母亲说了他和惠仙的事,白氏并不反对,惠仙也是她一手带大的,她了解这个孩子,现在一家人还是一家人有什么不好的呢!不长时间后白氏就给惠仙和白无双完了婚。

吕四娘帮白无双办完了婚事,就要离开了。她当初和黄犊学功夫时曾答应过黄犊等报了仇要出家三年,赎滥杀的罪孽,于是就把母亲托给了白氏和白无双夫妻独自上路了,约好三年后回来和他们团圆。

吕四娘一人回到了五台山,在独臂神尼的海会庵里剃了发,出家当了尼姑。这三年里她和师父研究佛法,切磋武艺,日子就如同流水一般飞快地逝去了。四娘的武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时她已是心如止水,有了终身侍佛的念头。

此时正是乾隆四年三月,自古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佳句,这时北方还是隆冬,扬州已是春意正浓。大街上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买卖店铺生意兴隆。自从乾隆即位以来,真是盛世太平,南南北北一派祥和之气。

扬州瘦西湖边有个茶棚子,里面是高朋满座。前面有个说书先生,说的是一段女侠刺秦王,说书先生口若悬河,高潮迭起。

茶棚子中间的一张小桌上坐着个青年人,看去也就二十六七岁,衣着华丽,皮肤白皙透着那么股子红润,小伙子眉清目秀,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无比的贵气。

还真别说这段女侠刺秦王小伙子没听过,花了几个大子儿要了壶茶,小伙子还听上瘾了。书中说秦始皇大兴文字狱,使得几家人都受连累,还有个情节是那家死去的祖父也被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然后女孩子如何为寻秦王报仇学会武艺,在秦王出巡途中利用美人计刺死了秦王。为了掩盖已经腐烂的身体,李斯出主意全军扛着烂鱼回了咸阳。故事不算太长可是相当精彩,不住有人喝彩。

青年人边听边品着茶,等局子散了青年人没走,还在那儿喝茶。店伙计过来了,说:“爷,我们要打烊了。请明儿再来。”

青年人开口了:“去!把你们掌柜的叫来。”伙计一看来者不善,忙跑过去把掌柜的叫来。掌柜的也是点头哈腰的,小心地问道:“爷,有什么吩咐?”

青年人说:“你们这个说书的是哪儿请来的,他说书的本子是哪儿来的你知道吗?”掌柜的一听忙回答:“您说那个说书的啊!他是游方的。可是那本子是我们本地的。”“啾?”

那个青年说:“不知这个写本子的人我能不能见一下。”掌柜的忙说:“可以,可以,他就住在我们的后巷,客官要是去的话,我可以带你去。”

青年人和掌柜的来到小茶棚子的后巷,掌柜的一面走还和青年一面聊说:“这个人啊,几年以前到我们这里来,没吃没喝的,我的小茶棚子就留下了他,后来有说书的来了,有本子他就帮人修一下,没本子的他就给写一个。您还真别说,写得好。他的本子说出去就有彩儿,听的人多了,我的生意也就好了,他这个人什么都不要,给口饭吃就行,我见他可怜就给他租了这么个房子。您慢着点。”

青年人进来一看,里面是破旧不堪,一个穿粗布衣服的人,伏在案上写东西。掌柜的一来他抬起了头,看见后面还跟着个人,站了起来让出了座位。

青年人让掌柜的回去了,他坐在那里看着这个人。这个人一副落魄的样子,只是眼神里还有点精气神。青年人问:“本子是你写的?”

那人回答:“是的。”青年人直接问:“你写的故事是秦朝的吗?好像是当朝的吧。”那人没说话。青年人又问:“你是谁?你就不怕我把你交给官府发落吗?”

那人说:“无所谓,如果阁下真的很想知道我是谁的话,没关系,我可以告诉你。反正我已经死了,只活着个壳而已。”青年人说:“我倒想听听你的故事。”

那人说:“我真名叫沈在宽……”没错这个人就是多年以前失踪的沈在宽,他离开黄山以后漫无目的地走着,就到了扬州。就像掌柜的说的那样,这么生活了好多年。

青年人听了他的故事,什么也没说,走了。第二天当地官府就来了一辆车把沈在宽接到了府衙。沈在宽又见到了昨天晚上的那个青年人,青年人身上穿的是龙袍。

他就是乾隆皇帝,此次是第一次到扬州来,马上就要回京了,没想到,到小茶棚子里听书就找到了沈在宽。

乾隆皇帝自从当了皇上以来,为他父亲制造的许多冤案平了反,昨天听了沈在宽的讲述,他也知道当年吕留良案牵扯的人很多,所以逐一地给予平反。

乾隆帝一见沈在宽也是学识渊博之人,正好身边少个书令,就问沈在宽是不是愿意。沈在宽一个落魄之人,如今全家已经平反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就跟着皇上回了京。

回京以后乾隆帝下令处死了曾静,诏书上说:“大清国不耻有如此的卖友求荣之人,今处死曾静以儆效尤。”沈在宽从此以后就留在了乾隆身边做了书令,日子过得也算平淡。

乾隆帝每次出巡都会带着沈在宽。时值四月,马上就要到四月十八庙会了,乾隆帝今年打算到五台山各寺中走一走。

到了五台山后,乾隆帝被山里的景色感染就想游遍五台山上所有的寺庙,拜见所有法师。可是五台山上的气候变幻不定,且寺庙众多,要全部游一遍也要一个多月。于是有个小和尚出了个主意,把五台山上所有的住持都叫来。

第三天,整个五台山上的僧尼住持都来拜见乾隆,皇上一一都有赏赐。每有一个来拜见皇上,一旁的沈在宽都会把赏赐送上。

此时海会庵中的住持已经是吕四娘了,当她与一些僧人混在一起拜见皇上时,一眼就认出了沈在宽,此时的情况又不能离开,她也只有硬着头皮上去。每一次大概有十个人上去。吕四娘迅速地从沈在宽身边走过,还没等沈在宽反应过来她就下去了。

沈在宽也意识到有个人从他身边过去,看背影他一愣,怎么那么像吕四娘呢?正要追出去,可是有事在身。等到拜见结束,沈在宽马上找到老住持,才知道她是海会庵中的住持静念大师。

他马不停蹄到了海会庵,小尼姑告诉他师父已经云游去了。沈在宽魂不守舍地回来了,接下来又去了几次依然没有见到。他清楚地意识到那个尼姑一定是吕四娘,可是她为什么要躲着自己呢?

吕四娘并没有走远,她远远地跟在沈在宽的后面,却不能出去和他相认。虽然当了尼姑,她依然是戴罪之身,而沈在宽如今已经是乾隆皇帝的亲信,他们的身份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况且如今四娘已经理佛多年,清心寡欲断绝了尘缘,他们这一生都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乾隆帝准备回京的前一夜,沈在宽回房时发现桌上有一封信,谁也没看见这封信是如何到桌上的。打开以后沈在宽发现署名是四娘。

四娘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用俗家的名字,也是最后一次给他写信。四娘把她的情况告诉了沈在宽,并且告诉他回去之后成个家好好生活,不要再记着她了,从此以后人世间再没有吕四娘这个人。

沈在宽痛哭了一场,回京后一病不起,本来沈在宽的身体就不是太好,吃了千年人参之后是好了很多,但是和正常人相比还是要弱。

乾隆皇帝多方寻找良医,还是没能救得了他的命。可怜啊!沈在宽就这样结束了短暂而颠沛流离的一生。

吕四娘辗转之间知道了沈在宽的死讯,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从此以后江湖中传出,有个灰衣神尼,出没于山林之间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人们都叫她“幻影女尼”。

白无双和惠仙一直生活在关外,一辈子都没有回中原。每当有关内来往的商人、旅客提起“幻影女尼”时,白无双便会点起一炷香在沈在宽的牌位前暗暗地叨念着,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又是一年的八月十五,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一片宽阔平坦的草地上,两个孩子嬉笑着在草地上不停地打闹。“四娘、在宽不可以太顽皮哟!快回来,爹爹给你们买月饼了,回来吃呀!”两个孩子马上往回跑,一个喊着:“吃月饼啦!吃月饼啦!”另一个孩子喊着:“爹……爹……”白无双伸开双手抱住了向他跑来的两个孩子……

0 阅读:21

伯芳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