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唯一幸存的儿子毛岸青,晚年享受什么待遇?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24 10:30:14

毛主席一辈子都在奋斗,他家里人也都为革命立下了大功,可以说是一家子都是英雄豪杰。

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唯一的在世儿子毛岸青,和他的妻子邵华一起写的,用来纪念那段岁月。

父亲去世后,毛岸青就好像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线,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2007年的时候,毛岸青在北京离开了我们。这时候,大家才突然又想起了这个名字,感觉既熟悉又有点疏远。大家开始好奇,他晚年到底是怎么过的,又有些啥特别的待遇呢?

【毛主席多名子女离世】

1951年1月2号下午,毛主席的得力助手叶子龙,手里拿着彭德怀将军的电报,还有周总理的亲笔信,一脸急切地赶到了新六所。

他立刻去找卫士长李银桥。李银桥一听叶子龙带来的消息,脸色瞬间变得刷白,好一会儿都没缓过神来。

过了好一阵子,叶子龙终于把李银桥给拉了起来,他俩一块儿走进了毛主席住的地方。

听说叶子龙到了,主席在认真审阅文件时,忽然提到了毛岸英这个名字。

毛主席对毛岸英写的材料不太满意,觉得相比之前有了明显的退步。因此,他让叶子龙把毛岸英调回国内,希望他能改进写作技能。

听到这事儿,叶子龙心里头那叫一个难过,一句话都挤不出来。

毛主席心里犯起了嘀咕,这时叶子龙递上了他手里的那个文件夹。

毛主席静静地注视着那份简短的电报,电报里头写的,不光是前线传来的关键消息,还带来了岸英同志不幸牺牲的悲痛讯息。

他低着头,脸都快贴到地上了,谁也看不清他啥表情,只能听见他在那儿伤心地叹气。

接着,他慢慢地抬起脸庞,面色惨白,手在烟盒里头哆嗦,试了好几次都没法顺利抽出一根烟来。

李银桥回想起来,那天晚上,主席眼里泪汪汪的,他就一直坐在沙发上,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整整一夜都没站起来过。

毛主席是个了不起的爸爸,可他心里藏着的苦楚,知道的人并不多。

在这之前,毛主席一共有十个孩子,其中三个是杨开慧生的,他们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还有毛岸龙。

真可怜,那三个小孩在上海流浪的时候过得特别惨,最小的弟弟毛岸龙还因为拉肚子这病,没了。

贺子珍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毛岸红被交给了毛泽覃照顾。可后来,毛泽覃不幸牺牲了,毛岸红也下落不明。新中国成立后,大家一直没放弃找毛岸红,但找了好久,还是没找到他的一点儿消息。

还有两个孩子的事儿得提一下,一个是在江西出生后就不知去向的小孩,另一个是在苏联刚出生没多久就离世了的廖瓦。

在女孩子里头,就延安那边来的李敏活了下来,另外两个,一个在福建出生,一个在贵州出生,都不知道去哪儿了,没了消息。

小女儿李讷是他们家的第十个孩子。虽然那时候正打仗,但她挺走运的,因为有爸爸陪着,童年过得挺开心。

说白了,在那么多孩子里面,最后能够顺顺利利长大,并且还经常陪在毛主席身边的,就那么几个,就是毛岸英、毛岸青,还有李敏和李讷。

毛主席的两个娃,毛岸英和毛岸青,小时候过得挺不容易,经历了好多波折,才终于和老爸团聚。可没曾想,团聚没多久,也就大概四五年的光景,毛主席又失去了一个儿子,这让他这个当爹的心里头,别提有多难受了,满心的悲痛啊。

【毛岸青一生坎坷】

毛岸英去世后,不仅对毛主席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让他难以接受,就连他的弟弟毛岸青心里也受到了极重的冲击。

1930年那会儿,我妈杨开慧为了革命大事牺牲了,之后我哥毛岸英就成了我毛岸青最亲的人,全靠他了。

他们曾经漂泊到了上海,过着依靠别人的日子,没有自己的安身之所。

那时候,毛岸青因为写了些反对反动派的标语,被那些坏人狠狠地打了一顿。这一打,把他的头给打伤了,伤得很重,以后一直都留下了病根。

毛岸英年纪虽小,但身为兄长,他负责照看弟弟。在那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他们彼此依靠,共同面对困境,硬是挺过了那段最不容易的时光。

1936年,在外头晃荡了五年的两兄弟,终于被地下党给找到了。他们被秘密地送走,去了苏联读书。说起来,从那时候算起,他们都快十年没见过老爸,也没跟他说过话了。

跟老爸重新搭上线后,两兄弟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动手给远在千里外的老爸写信,跟他说说在苏联上学和生活的事儿。

当苏联那边寄来这些信件时,毛主席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简直没法说。他对这两兄弟可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就算每天忙得团团转,毛主席也会专门腾出时间,仔仔细细地给孩子们写回信,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

这两个小家伙真没让大家失望,到了苏联后,他们表现特别出色,成绩杠杠的。

苏联打卫国战那会儿,毛岸青积极参加了好多支援前线的事儿,毛岸英呢,更是老吵着要上战场打仗。俩孩子,以前还嫩着呢,现在都长成了能自己挑大梁、打硬仗的战士了。

回国后,毛岸青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马列著作编译室工作,主要是把俄文翻译成中文。他还很厉害,参与翻译并出版了十多本马列的经典作品和一些政治理论书。

原以为所有事情都顺顺利利了,结果毛岸英却在那时候在战场上丢了命。

这个消息对毛岸青来说,真的是个超级大的打击。

老爸工作特别忙,直接就不愿意见我。

说实话,毛主席并不是真的不想见,主要是每次一见到毛岸青,他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已经离世的杨开慧和毛岸英。

他盼着毛岸青能安心休息,慢慢放下失去兄长的那份难过。

可这样一来,毛岸青就更找不到地方倾诉心里的难受了。那些烦心事越积越多,让他的身体状况一下子变得很糟糕,直接病倒在床上。

毛岸英献出了生命,毛岸青又生了重病,这让就连一直愿意为国家出生入死的毛主席,心里也像是被狠狠划了一刀,疼得难以言喻。

为了帮毛岸青减轻病痛,毛主席决定让他去苏联看病。

但当毛岸青又一次踏上苏联的土地,他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没了哥哥的相随,他觉得自己孤零零的。

四年后,经过毛主席点头同意,毛岸青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再次回到了祖国怀抱。

在大连休养那会儿,毛岸青经常给邵华写信,两个人慢慢就产生了感情,心也靠得越来越近了。

1960年,他们俩在大连的八七疗养所办了结婚仪式。

从那以后,他们俩就一直在一起,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一起扛,这成了毛岸青心里头最踏实的事儿。

但对毛岸青而言,亲人的温情总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1976年那会儿,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深深的悲伤里。

这个消息对毛岸青来说,简直就是个大大的打击。他最最尊敬的父亲走了,毛岸青心里头觉得特别孤单,从来没这么孤单过。

从那以后,毛岸青心里对家人的想念就没停过。身为毛主席唯一还在世的儿子,他虽然顶着伟人后代的光环,但心里头对老爸和哥哥的感情特别深。

【晚年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得到了中校军衔。他之前在苏联学习过,所以懂得不少理论知识。因此,他参与了中宣部翻译马列经典文献的工作,还一直忙着翻译苏联的文艺作品。

在邵华看来,他和老爸一样,特别有才华,不仅在文学上,在艺术等其他好多方面也都挺有成就的。

毛岸青受老爸的影响很大,他一直专心研究并推广老爸的理念。他亲手操刀,编了好几本关于毛主席的纪念书籍,像是《韶山红杜鹃,我们的爱》这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毛主席的思想,他到处奔波,忙个不停。

毛岸青身体一直不太好,但他硬撑着病弱的身子,在晚年还是拼尽全力做了很多事。他发动家里人,一起再走长征路,跑到那些革命老区去做调查,还帮忙让那里的孩子上学,宣扬红色文化这些事儿。

虽然他宣传工作干得很出色,但五十多年来,身为毛主席唯一还在世的孩子,他一直牢记老爸的教诲,做人低调,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

所以在我们眼里,毛岸青好像是远离了那些政治上的大事,到了晚年,他基本上就不在大家面前露面了,他做的好事也很少有人知道。

不过,组织心里一直记着毛岸青的贡献。退休后,他虽然不常露面,但还是享受着跟中央政治局委员一样的待遇。但话说回来,因为身体不太好,毛岸青也很少参加那些社交场合。

1998年那会儿,毛岸青最后一次被媒体大量报道,是在纪念毛主席去世22年的活动上。

现在毛岸青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只能坐着轮椅来参加活动。

毛岸青晚年身体一直不太好,他在北戴河的一个军队疗养院里安度晚年。

2007年的时候,毛岸青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

毛岸青离世后,好多大人物都来参加了他的告别仪式,现场很多人都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有人惊讶地说,大家对这位伟大人物的儿子竟然这么不了解。因此,有些国外媒体称他为革命路上默默奉献的牺牲品。

毛岸青虽然是伟人的儿子,但命运并没对他手下留情,反倒是让他碰到了不少坎坷。

现在,他终于忙完了手头的工作,达成了很久以前立下的目标。他继承了老爸的志向,同时也能够跟伴随自己多年的疾病说声再见了。

到现在为止,毛主席已经逝世快五十年了,他唯一还活着的孩子也早就不在了。

毛主席和他的家人,对新中国的意义那是没得说。但毛主席的后代们,却一直都很低调,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伟人的孩子就搞特殊,这其实就是毛主席的精神在他们身上的延续。

1 阅读: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