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巡回检察制度存在哪些不足?

晶源阅览趣事 2024-11-07 11:11:00
#律师来帮忙# 监狱巡回检察是检察机关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推出的创新性举措,旨在通过常规、专门、机动和交叉四种巡回检察方式,对监狱的监管执法活动以及派驻检察室检察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这项制度自2019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并取得了预期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对监狱执法的监督力度。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巡回检察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制度执行中的不平衡、资源配置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深入推进。 监狱巡回检察制度自2018年5月开始试点,2019年7月在全国推广,旨在解决传统派驻检察模式中“熟人化”问题,避免监督流于形式并提升检察监督的实效性。通过不固定检察人员和灵活的监督方式,巡回检察能更精准地监督监狱刑罚执行,推动法律监督与刑罚执行双赢。最高检在总结试点经验后,积极推动这一改革,增强了检察监督的积极性和职业责任感。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如《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明确了巡回检察的法律依据。2023年,最高检发布的《监狱巡回检察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了这一制度,为改革深入实施提供了保障。 监狱巡回检察的主体是巡回检察官办案组,主要由属地检察院、异地检察院授权组建或上级检察院组成,办案组成员通常为刑事执行检察人员,但根据需要也可邀请司法行政、财会审计等领域的专家参与。常规巡回检察,全面检查监狱刑罚执行、狱政管理等,每年对同一监狱进行至少一次,且每次不少于15日。专门巡回检察,针对突发事件如非正常死亡、脱逃等,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通常不少于3个工作日。机动巡回检察,针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监督,每次不少于3个工作日。交叉巡回检察,分为跨省和省内交叉,重点监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其中现场检察不少于20日。 尽管各级检察机关积极推动监狱巡回检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监督质效。巡回检察范围广泛,涉及刑罚执行、教育改造、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但由于其短期性和临时性特点,通常只能发现一些表面问题,难以深入挖掘刑罚执行和监管的深层次问题。部分巡回检察人员缺乏主动履职精神,避免发现问题以维护与监狱的“良好”关系;人员之间缺乏经验和协作,影响了工作效率。部分监狱对巡回检察缺乏配合,认为某些问题不属于检察监督范围。此外,缺乏有效的投诉处理和保密机制,导致服刑人员不愿或不敢举报,使得检察人员难以收集到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及线索。 监狱巡回检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衔接配合不顺畅的情况。一方面,虽然巡回检察包括常规、专门、机动和交叉四种方式,但实际操作中,各地普遍更侧重于常规巡回检察,其他方式如专门、机动和交叉巡回检察的开展较少,导致检察工作难以全面覆盖监狱管理和刑罚执行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指引》和《检察办法》对检察范围没有明确区分,两者之间的职能分工不清晰,协作不紧密。派驻检察室的工作压力较大,不仅要完成日常检察任务,还需要参与巡回检察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整改落实和处理举报、投诉时,受限于时间和资源,处理往往滞后,增加了工作负担,影响了监督的效果。 监狱巡回检察工作中,大数据应用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分析与共享方面。数据收集与整合存在困难,各部门收集数据的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质量不稳定,且由于数据安全要求,敏感数据的收集通常受到限制,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数据分析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和合适的分析工具,现有的分析方法多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挖掘数据中潜在的问题,限制了数据在巡回检察中的实际应用。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机制薄弱,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平台,数据流通和共享存在障碍,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影响了各项工作协同推进。 为了提高监狱巡回检察的效能,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改进。必须加强巡回检察队伍的建设,确保队伍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与责任心。通过岗前培训并加强责任意识,使检察人员能够有效发现并深入挖掘监狱管理中的问题。通过设立专门的申诉处理机制,集中受理服刑人员的诉求,并建立检举保护制度,避免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要建立完善的反馈与跟踪监督机制,对巡回检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监狱,并采取口头与书面结合的方式加速整改进程。通过“回头看”的方式,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不让问题拖延。理顺巡回检察与派驻检察的关系,明确两者的职责和分工,避免重复和重叠工作。
0 阅读:3

晶源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