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夏天7月10号那天,44岁的藤美穗子特意挑了自己过生日的好日子,长途跋涉从日本长崎赶到咱们中国北京。她这一趟,不为别的,就是想当面感谢自己的大恩人,聂荣臻元帅。
她压根没想到,四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聂元帅心里始终惦记着她,到了晚年,还常常想起当年在战场上救下的那位日本“小姑娘”。
7月14号那天,两个分开了几十年的人终于又见面了,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真是没法说。特别是美穗子,眼泪不停地流,一遍一遍地跟眼前的救命大恩人说:“真是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当年出手相助,哪里还有今天的我啊。”
说起抗日战争那会儿,中国和日本那真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
聂荣臻大将军到底干了些啥?为啥这位日本女孩子会称他是自己的大救星呢?日本姑娘为何会对聂荣臻大将军心存感激,说他如同再生父母一般?这其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聂荣臻大将军究竟有哪些举动,能够让一个日本姑娘铭记在心,视他为救命恩人呢?
【抗战中人道主义的救赎】
1940年8月那会儿,正是百团大战打得火热的时候。
聂荣臻带着晋察冀军区的队伍,对正太铁路东边的敌人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两边打得热火朝天,谁也不让谁,战斗异常胶着。就是在这场残酷的较量中,美穗子的妈妈不幸牺牲了。
炮火连天中,铁路那块地方一眨眼就被大火吞没了。
井陉煤矿里头,有栋日式小屋也没能躲过一劫。里头传来细微的求救声和娃儿的啼哭声。小美穗子趴在妈妈身边,哭得撕心裂肺,她那还在襁褓中的妹妹,小脚丫子上也沾上了红红的血。
有八路军战士路过时,听见屋子里有人在呼救,他们啥也没想,直接冲进火海去救人,把自己的安危都抛在脑后了。
发现救下的是日本人时,战士心里咯噔了一下,不过很快他就压下了那份犹豫,把美穗子和她妹妹都安全带了出来。接着,他赶紧去找聂荣臻司令,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知道这事儿后,聂荣臻马上吩咐,叫他们把娃儿送到他那边,接着就去劝慰那些战士:“咱们确实跟日本人有账要算,但这两个小娃儿没犯错,她们也是被战争给害了。就凭咱们心里那点善良,也得把她们救下来!”
两个孩子到了他那儿,聂荣臻先抱了抱还在小被子里裹着的妹妹,看到她小脚丫上的伤口已经包好了,睡得也正香,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聂荣臻吩咐警卫员抱上他妹妹,去村里找户人家要点奶来给孩子补补身子。安排好后,他转头握住美穗子的小手,和颜悦色地问她叫啥名字。
美穗子不懂中文,刚经历了战争的恐怖和失去妈妈的巨大打击,她只会一遍遍用日语喊着:“妈妈没了,妈妈不在了……”
聂荣臻心疼地望着眼前这个小女孩,连忙伸手抓起旁边的梨子来哄她:“小姑娘,吃个梨子,已经给你洗得干干净净了,快吃吧!”
美穗子瞅见他一脸和善,心里那阵惊慌和激动才一点点平息,伸手接过了他递过来的梨子。
咬下那一口,甜甜的果汁立马让她心情大好起来。
吃饭时间一到,聂荣臻就像对待亲生闺女那样,拉着美穗子到身边坐下,还特别有耐心地一口一口亲自喂她吃饭。
在聂荣臻的耐心关照下,美穗子渐渐感受到了他的温暖,不再那么生分。她开始变成了聂荣臻的“小尾巴”,不管他走到哪里,美穗子都会紧跟其后,看起来特别亲近。
前方战事吃紧,打得热火朝天,带着俩娃实在是不太利索。
都说最狠不过虎狼,但连它们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想着她们的安全和未来,聂荣臻最终还是决定,要把这些小姑娘们交还给日军那边。
走的前一天,聂荣臻紧紧握着美穗子的手,温柔中带着点伤感地说:“乖孩子,想不想爸爸妈妈呀?咱们来拍张照片留个纪念,明天就让你们回家去。”
这张照片,不受年龄和民族界限的限制,被相机定格成了永恒的记忆。
他自个儿动手,给日军写了一封信。信里头,他不仅狠狠数落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坏事儿,还表明了咱们老百姓誓死抵抗到底的狠心。另外,他还简单说了说那两个小姑娘的一些情况。
在信的最后,我再次郑重地说一遍:“真心希望两个国家别再打了,老百姓其实啥都没做错,希望你们能好好对待那两个苦命的孩子。”
当日本军队收到那封信的时候,全都对聂荣臻的大度感到深深的敬佩,他们还特地写了回信,向聂荣臻表达了谢意。
真的很痛心,我那年幼的妹妹,终究还是没能挺过战争的摧残和疾病的困扰,早早地离开了我们。
美穗子回到了日本,由外婆那家人照顾着。
不过可能是因为当时年纪尚幼,她对那段往事的记忆并不深刻,只是模模糊糊有种感觉,好像自己曾经在别的地方品尝过非常美味的梨子,还坐过农民伯伯的扁担筐里。
美穗子或许已经把那段往事渐渐放下了,可聂荣臻却始终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过了好多好多年,聂荣臻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那对日本姐妹,总想知道她们生活得咋样,盼着能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见见她们。
不久,中国的一位元帅在战争中救助日本孤儿的故事,在日本广为流传。老百姓都对这位聂元帅展现出的仁慈与同情心赞不绝口。
多亏了大家的热心帮忙,美穗子的行踪总算是弄清楚了。现在43岁的她,在九州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和老公一起抚养着三个乖巧的孩子。可以说,工作上没啥烦心事,家里也是和和美美,特别让人羡慕。
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后,美穗子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按捺不住,立马就搭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
碰到聂荣臻元帅那会儿,她眼泪一下子就绷不住了,使劲儿抓着元帅的手,脑袋往上一靠,反复说着感谢的话:“真的太感谢您了!美穗子一辈子都不会忘您的恩情,您就跟美穗子的亲爹亲妈一样!”
聂荣臻大将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掌以示宽慰,说道:“盼着中日之间的友好能一直延续,千万别再有战争的事情发生了!”
美穗子的事儿在日本炸了锅,好多日本人都给聂元帅写信,夸他是大好人,就像活神仙一样。
这个故事到如今听起来还是挺让人吃惊的。聂元帅的举动,实实在在证明了即使在残酷的战争中,人性也能展现出那种既温暖又耀眼的光芒。
【元帅与主席的深情厚谊】
聂荣臻因为常年累月地忙于繁重的工作,到了老年,身体状况就大不如前了。
打从1960年起,他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心脏、血压、肠胃、血糖,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大病小痛不断。看医生吃药也控制不住,情况糟糕的时候,连命都差点搭上。
聂荣臻表现得相当豁达,他一边主动和医生合作,根据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另一边,他则以一颗充满希望和正能量的心去面对疾病,顽强地和病魔较量。
每当有人为他操心时,他总是嬉皮笑脸地说:“嘿,我自己都没料到能苟活到现在呢!这也算是走了狗屎运吧。就算现在老天爷让我归西,我也没啥好抱怨的。”
1991年的时候,聂荣臻大将军心脏出了问题,又一次进了医院养病。
他的病挺重的,说不定啥时候就会变糟糕,但他好像心里有数,感觉自己快不行了。聂元帅倒是挺淡定,时不时跟家里人提前说一声:时候不早了,我可能要走了。
那天一早,他叫齐了家里人和秘书,满脸纠结地开口:“这次身体出问题,感觉情况不妙啊。我心里是很想再多活些日子,但人嘛,总有一死,咱们都得坦然面对。”
接着,我跟他们聊起了自己心里一直惦记着的三件事情。
【临终前的未了心愿】
第一个心愿吧,就是想在屋里头挂上一张毛主席的画儿。
早在革命风起云涌那会儿,聂荣臻就已经知晓了毛泽东的大名,甚至还有机会聆听过他的教诲,收获颇丰。打那以后,他心里头就一直盼着能跟毛泽东见上一面。
后来,聂荣臻跟着毛泽东一起革命,这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毛泽东的独特魅力和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
聂荣臻对毛泽东的敬重那是真真切切的,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是发自内心的崇拜和尊敬。这种情感早已刻进了他的骨子里,成为了他灵魂的一部分。
毛泽东对十位大元帅都有过点评,聂荣臻当然也在其中。跟对其他人的直接评价比起来,他对聂荣臻的评价挺特别,说是“聂荣臻这人挺实在”。
这可不是凭空捏造的,是毛泽东在多年征战革命、主持政务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的结论。
很多人急着在他面前表现,争着抢功,互相揭发告状,甚至打压对方……但聂荣臻却是个例外,他总是表现得谦逊又有礼貌,说话做事都很含蓄。
聂荣臻的做人准则就是“多做实事,少空谈,能忍的时候就尽量忍着”。
解放初期有件事挺让人印象深,聂荣臻元帅不小心惹毛主席不高兴了。原因是毛主席觉得他有点手伸得太长,批阅了不该他管的文件。毛主席就直接说了,让他以后别自己擅作主张批军委的电报,得先把电报送给自己看,同意了才能发。
但结果却是一场误会,那份电报实际上是军委办公厅的头儿张经武发出去的,聂荣臻压根就没瞅见过那份电报。
不过,聂荣臻默默承受了这个冤枉,老老实实地听着毛主席的责备,一句辩解的话也没说。
有人问聂荣臻,为啥不给自己辩解一下,他淡淡地笑了笑说:“解释那么多干啥?下次注意,别再犯同样的错就好啦。”
张经武一听说聂荣臻出手相助的事情,心里头那个暖啊,直夸聂荣臻“真是个大写的好人”。
毛主席离开后,聂荣臻心里头老惦记着他,于是就琢磨着在自个儿屋里挂上他的照片,这样心里能好受点,不那么想他。
选画像时,秘书碰到了难题,犹豫不定,不知道该挑张毛主席的单人照片,还是他和聂元帅等人的合照。想着这事儿,秘书就去找聂元帅拿主意了。
聂老总瞅了一眼,立刻拍板决定用主席的单人照片。秘书好奇地问为啥这样选,聂老总解释道:“合照里头,主席站的位置不太显眼,这样一来,咋能凸显出他的领导地位呢?”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每当聂元帅心里惦记着毛主席时,他就会抬头瞅瞅墙上的那幅画。画里的毛主席,面容还是那样,精神气儿十足,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之后的日子里,聂荣臻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走起路来都变得异常艰难。
但他超爱运动,每天都会想办法出门溜达,自己走不动了就让人扶着,就算腿脚不利索了,坐上轮椅也得出去遛弯、动动身子,这股子毅力,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以前爱开玩笑说:“到了七十岁得靠拐杖走路,八十岁就得坐车出行,我这可真是把这两样都给体验了个遍!”
他多次说起心里还有两个没完成的事儿:一个是特别想念老家,老想着能回重庆江津那儿瞧瞧。
因为身体状况不佳,没法承受长途旅行的辛苦,这个心愿就一直搁置着,成了他后半辈子最大的遗憾。
我心里老惦记着革命老区的那些乡亲们。
他把河北的革命老区深深当作了自己的另一个家,打从参与南昌起义一直到新中国诞生,聂荣臻这22年的革命路上,有11个年头都是在河北这片土地上奋斗过来的。
所以他对河北有着特别的感情,那边的所有花草树木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他就多次给河北省的领导写信,说他们在忙着平原建设的同时,也得顾及一下革命老区,好让那边的人早点摆脱贫困。
1992年3月份以后,聂荣臻的身体状况就一天不如一天,病情持续加重。
中央军委的大领导们多次打电话来问聂元帅的病情咋样,但都被医生坚决地挡了回去,说啥也不让见。就算是站在窗外远远瞅一眼这位老战友的情况,医生也怕聂元帅一激动出啥岔子,所以干脆就不同意。
4月12号那天,聂元帅的身子骨更不行了,他心里头估摸着这次可能挺不过去了,就赶紧把秘书喊到跟前。他想趁着脑子还明白,赶紧交代几句,就当是最后的叮嘱了。
秘书硬着头皮,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给他取来了录音设备,然后默默地站在一旁,听着他费尽力气地说出了第三个愿望。
我现在93岁了,活得够久的了。这么多年都是党员了,虽说没给党添过什么特别大的光彩,但每次党交代的任务,我都是实心实意去完成,从不马虎。
我心里头老想着,要是能再多活几年,亲眼瞅瞅咱们国家变得多强盛,多繁荣,那该有多好啊。
我盼着咱们国家能快点统一,让那些在外的海峡地区早点回到咱大中国的家里头。
希望大家都能努力打拼,给国家长脸。
聂荣臻元帅在交代“最后的话”那会儿,真的是拼上了老命,但终究还是挡不住时间的脚步,讲话变得时断时续,还喘着粗气。
但他这话依然很有分量,听起来更像是鼓舞人心的壮志豪言。
5月14号,聂元帅走完了他的一生。那天,他和平常一样,天刚亮就醒了,让秘书给他读报纸,也听着边上的人说着话。有时,他会用眼神或者轻声细语给出点反应。
晚上十点,他像往常一样上床睡觉,没多久就平静地走了。这样一来,开国十大元帅里的最后一位也走了,他们那些往事就算是彻底画上句号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可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劲儿,会一直鼓舞着咱们往前走。那些为人民奋斗的英雄们,他们的名字和精神,会永远被记住,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