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人文始祖黄帝的时代。
也是历来道家的圣地之一,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美誉,只是受到了限制,因而声名不显,不及武当,九华那般极具盛名。
其实,我更愿相信另外一种说法,自古洞天福地皆有一种强大的磁场,这种磁场无形中保护着它们不受侵害。
也正因此,崆峒山保留了相对原始的风貌,佳木葱茏,生机盎然,也因为鲜有人迹的原因,多了几分幽静,空谷中不时传来的蝉鸣鸟语,更让人与自然亲近了些。
崆峒美景可以概括的称为‘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处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这里古迹密布,名胜不亚于任何一座名山。
崆峒之名也是来源久远,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尔雅》,里面记载:“北戴斗极为崆峒”,盖因崆峒山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故此称之。
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也都知道,身为阐教金仙之首的广成子,也就是黄帝的师傅,他的道场就位于崆峒山,崆峒的市区之中,就有一条路,被称为广成大道。
黄帝为了向广成子求教治世之道,曾在崆峒山下结庐而居,修身养性,只为求取大道,崆峒山上还存在“黄帝问道处”的石刻,见证了崆峒山的渊源历史。
我来崆峒山的次数并不算多,但是崆峒山却让我第一次有了会当凌绝顶的感觉,这种感觉哪怕是后来我登上了号称天下第一山的“华山”之时,也没有这种感觉。论险峻,崆峒不及华山,论雄伟,它也不及泰山,更不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可我却对它有一种独特的感情。
倘若在外之时,有人问起我关于家乡的事情时,我总是激动的阐述着崆峒山的种种,从历史脉络到奇峰异景,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小半天。
这或许就是国人骨子里的傲气,纵然自己眼中无比平常的景色,当着别人的面时,总能说出不一样的风光来,脸上也时止不住的骄傲。
这种场景就不得不让人想起在抖音上看到的那位‘西安代言人’,原本不屑一顾的大雁塔,再得知是采访时,却立马变了一副神态,让人啼笑皆非。
重新踏上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道,两边的树木依旧葱郁,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调皮的射了进来,映照在了凹凸的地面,思绪好像又回到了落榜的那一年。
“这才爬了一半啊!”
“快点,还早呢!趁着六点之前我们要下山!"
“哈哈,你看你,是不是不行了”
“······”
充满活力的声音响彻在寂静的林间,面对密林的恐惧似乎瞬间就被驱散了,
一群穿着校服的少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有男有女,他们似乎有无穷的精力,脚下的台阶似乎如平地一般。
甚至有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体力不错,如猴子一般上窜下跳,逗得女孩们传来清脆的笑声。
双腿如同灌了铅块一样,脑海中的影响恍如昨日,我感觉自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场不愿意醒来的美梦,斑驳的阳光照在脸上,忽明忽暗。
这一刻,周围的鸟啸蝉鸣被清之一空,我仿佛融入了这片天地,沉浸在过去中久久不愿回神。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