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期孩子相处,讲道理、发脾气都是下策,试试自己人效应,简单有效

小银亲子成长 2025-01-24 10:00:02

以前就听老话说,儿女都是来讨债的,我还没什么感觉。

直到儿子进入了青春期,我才深有感触!儿子今年13岁,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他从一个聪明听话的小男孩,化身成个不可理喻的刺头。不爱学习,暴躁叛逆,甩脸子,发脾气......种种恶行,让我跟他相处起来,变得战战兢兢。这一年多来,母子之间数不清爆发了多少次冲突。家里乌烟瘴气,楼上楼下邻居总能听到儿子的怒吼。可是丢人也没办法,即使明知道要干仗,我也得管啊!他放学回家不写作业,而是先看手机,我不催,他不动。我催多了,他就出言不逊:“能不能别说话啊,烦死了!”我真是气到爆炸:“也就我是你妈,才管你,外姓旁人谁管你!”

说要理发,我让他多剪点,别跟没剪似的,不行我跟着一起去。儿子不耐烦的摔上了门:“不用你管!”等回到家我一看,果不其然,剪了跟没剪一样,还是那个鸡窝头!周末晚上,十一点了,他还在那玩手机。我站在门口提醒:“都几点了还不睡觉?明天又睡到九、十点才起来,一天的学习又荒废了!”儿子一言不发的放下手机,走过来,当着我的面,砰的一声关上了门!那门板差点没拍在我的脸上。我忍无可忍,冲进去就冲他大骂:“你

什么态度!我好心提醒你,你就这么对自己妈妈?这么不自觉,你手机就别玩了!”我上前想把儿子手机收起来,没想到,儿子比我还愤怒,他情绪失控,狠狠把我往外推,指着我的鼻子喊:“当妈怎么了?当妈了不起?

少来这套!”那天晚上,我被儿子连推带拽,大力推搡出门后,不知道在客厅站了多久。直到老公加班回来,我才回过神。有那么一瞬间,我心想,不如死了算了。我养的到底是个儿子,还是个小混蛋?可冷静下来,儿子小时候可爱的小脸又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心软、放不下。他现在是怎么了?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可怕?到底是他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02带着伤心和疑惑,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文章、视频,我想知道,母子关系为什么会变成这

样?我管他,是为了他好,怎么还越管越叛逆!后来才慢慢搞清楚这背后的缘由:青春期叛逆,对于大多数男孩来说,都是必经之路,只是程度不同。这一时期,是他们探索自我身份、追求独立性,以及与家长权威产生冲突

的自然过程。那些在家长看来,大逆不道、不可理喻的言行举止,恰恰是青春期叛逆的正常表现。他们会有意识

的反抗规则,挑战父母,显示他们的自主性。他们还会尝试父母看不惯的服装风格和发型,以表达他们的独立性。由于荷尔蒙和大脑发育的变化,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控制不住情绪上的波动,总有愤怒、挑衅、或情绪不稳定的行为。

所以,青春期最容易引发亲子大战,也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引导。可我该怎么做,才能收复这头野兽?道理也讲了,骂也骂了,儿子根本油盐不进啊!而且我越管,他还越跟我对着干!应对青春期叛逆,家长可以运用好一个心理学法则——自己人效应。“成为孩子的“自己人”,沟通效果事半功倍。”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从来不是家长居高临下的说教、指责,而是一个始终跟自己站在一起的队友,一个“自己人”。家长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学习以外的事,比如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朋友。站在死党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审视评判。这样做,就是成为孩子的“自己人”的最好方式,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信任和亲近。孩子

感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自然会收起身上的刺。这时,再来沟通、交流,孩子就不会再抵触。父母的话,他不仅能听进耳朵里,也能装进心里。过去,我好像总是站在儿子的对立面,去命令,要求,指责。我习惯了不分

时间地点的数落,提要求,好像一个监工看管着犯人一样。最终,我的情绪化管理,和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把儿子推到了我的对立面,让他真正变得叛逆。我决定转换角色,先做好儿子的“自己人”,再一步步引导儿子。

031、少指责唠叨孩子,多支持孩子,开口尽量说积极正面的语言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高涨,叛逆心理强。即使知道父母的叮嘱是好心,也会无时无刻的提醒和督促感到愤怒。所以,我决定少唠叨,不再没完没了的重

复。如果他内心排斥,我说一百遍,他也不会改变。从那之后,不管儿子是晚饭后一直看手机,还是迟迟不写作业,熬夜,我都视而不见。正常做饭,洗水果给他吃,擦地,追剧。我的360°大转变,很快引起了儿子的注意。

我闭嘴了,他开始说话了。出门也知道跟我打招呼了“我上学去了”,在以前,都是我追在他屁股后头叮嘱,他

爱答不理。过了几天,儿子终于忍不住,问:“妈,你怎么不唠叨我了?是不是被夺舍了?”我说:“啥是夺舍?我只是觉得,应该给你一点自我空间,把自我管理权还给你。这样你高兴,我也舒服啊。”儿子点点头:“这段时间我确实感觉舒坦,哈哈。”我发现,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信任,他的抵触情绪和敌意渐渐都

消失了。愿意主动跟我说话了,而且频次还越来越高。放在以前,我真是想都不敢想。我也真切体会到,“无声”比“有声”更有力量。

2、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在持续的学习中,有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叛逆的孩子,好比一个充满力量向你抛来的篮球。后退一步顺着力量接住它,才能将其牢牢地抓在手中。如果你伸直双手硬抓,不仅抓不到,反而还会伤了自己。”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儿子本身毛毛躁躁,总是反复犯错,但自尊心又很强。很多时候,明明我说的在理,错误在他,但我一批评,他反而情绪比我还激动。所以,我决定改善沟通方式,不急于批评,指责,而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有天,儿子说要回屋写作业。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正好撞见他还在看手机。儿子有些不好意思,赶忙收起手机。我却真诚的求教:“儿子,你能不能跟妈妈分享下,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看视频剪辑呀?”因为,儿子特别喜

欢视频的技术流,经常看教程,学习那些视频大拿的剪辑技巧。为此,他经常拖延学习进度,有时候连作业都写不完。我没少教训他:“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看这些有什么用?能帮你上重点高中?不务正业!”现在,我作

为儿子的自己人,真心想要了解,他为什么喜欢技术流视频。儿子拉过一把椅子,打开一条收藏的视频,从转场、运镜,到拍摄手法,给我讲解起来。他讲的专业名词一个接一个,这个博主的审美有多好,技术多么成熟。

他告诉我,自己以后也想做一个自媒体博主,分享感兴趣的内容。看着儿子沉稳,胸有成竹的神情,我一瞬间有些恍惚,这还是我心中那个不爱学习,暴躁叛逆的逆子吗?眼前的他,分明就是一个有爱好、有想法的朝气少年呀!

我情绪激动,直接掏出手机,问儿子想要什么装备,相机,无人机,不管多少钱,我都给你买,“妈妈买得起!”儿子被我吓了一跳,随即有些好笑的劝我:“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我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再说吧。”也许

是我对他爱好的理解和支持,他也不再偷偷摸摸看视频,而是会把学习任务做好,之后再光明正大的去看。因为他知道,我不会为此责怪他,他在家里是安全的,不需要躲躲藏藏。说来也奇怪,他的那些叛逆,愤怒,好像瞬间就熄了火。我也才终于懂得了一句话:“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和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

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过去,我越是强硬,儿子越是排斥。越是靠近,他越逃跑。现在,我站在儿子那一边,去做他的“自己人”。也不再跟他硬碰硬,而是让自己的情绪和表达都“柔”下来。

儿子反而愿意跟我交流,再也不是那个对抗妈妈,时刻准备大干一场的暴躁小子了。也希望我跟儿子的经历,能给备受折磨的青春期家长们,一些启发和帮助!你也不妨多运用“自己人效应”!当你成了孩子的“自己人”,孩子才会让你走进他的心,教育自然就会成功了!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厌学、叛逆、沉迷手机、不想去学校、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想要深入沟通,可以找老师详细聊聊,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跟老师详聊点亮“在看”,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面对孩子厌学,很少有家长跟孩子讲清这个观点——“孩子,你可以不喜欢上学,但你不应该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当孩子知道自己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就不会再跟你陷在上学与不上学的撕扯内耗中,他自己就会开始去探索自己的人生路。

所以,我推荐所有厌学孩子家长,都来读读这本《父母做好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这是我读过的书里面,针对孩子厌学问题,分析厌学原因最清楚,给的方法最落地,案例分享最具体的一本书!作者是同济大学心理学博士刘亮,更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这本书是他帮助超过100个厌学孩子,重新找到学习动力和热情的经验总结!推荐所有家长去读一读,语言也很通俗易懂,你一定读得懂,学得会,用得来!

2 阅读: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