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登陆战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进行的最大的一场登陆作战,它的成败受到了各方的密切关注。
三大战役之后,在解放军作战部队一路摧枯拉朽般的横扫之下,早已经丧失民心的国军望风披靡,整个大陆地区基本上都已经处在解放军的控制之下。第四野战军从东北的白山黑水打到了大陆的最南边,与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渡过海峡,打掉国民党盘踞在海南岛的军事力量已经迫在眉睫。
海南岛战役指令很快就由中央军委下达,此战由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统一领导,隶属第四野战军的第12兵团40军、15兵团43两个军担任主攻,配属加农炮兵第二十八团、高射炮兵第一、九团及工兵一部,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由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和第12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具体组织指挥,于1950年2月以前发起解放海南岛作战行动,拿下这个中国第二大岛。
但是,想要打下海南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看看守卫海南岛的国民党军队都是什么样的情况,他们有能力抵挡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虎狼之师吗?
广东被解放军占领以后,身为广东省主席的薛岳逃到了海南岛,担任新设立的海南防卫总司令部总司令。薛岳的这个总司令可不是虚衔,手下陆海空三军齐备,其中有陆军5个军和一部分特种部队,海军为第三舰队及海军陆战队1个团,有各型舰船50艘,空军4个大队,有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共45架,合计总兵力10万人。
薛岳为了把海南岛打造成对抗解放军的反攻基地,着实苦心孤诣了一番,在海南岛环线构筑了坚固的环岛立体防御体系,并部署四路大军担任海南岛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防御任务,同时把海空军力量重点部署在海南岛北部,对琼州海峡进行了严密封锁。
薛岳司令部的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李扬敬(此君也是仅仅当了12天的广州市市长),把薛岳的这个兵力布置计划称为“伯陵防线”,和法国“马奇诺防线”相提并论。
“伯陵防线”可以说是一语双关,重重地拍了一下薛岳的马屁。第一层意思自然是山岳高不可攀,这个防线十分厉害,其二就是来自薛岳的号“伯陵”。
事实上,按照薛岳的计划,海南岛的防御不可谓不坚固。但是,薛岳也有薛岳的麻烦,这个麻烦让他那看似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漏洞百出。
薛岳的麻烦在于,他对部队的指挥并不是像表面那样看起来顺风顺水。国军虽然有武器装备和兵种的优势,但劣势就是军心涣散,各自为战,指挥不灵,关键时刻都想自己先跑路。
薛岳“伯陵防线”的四路大军其实并不是他的铁杆手下,而是各方不同势力在败退海南岛以后,名义上由他这个海南防卫总司令整编指挥而已,其中有原陆军总司令、现海南防卫副总司令余汉谋的3个军,曾经的南天王、现琼崖行政长官陈济棠的3个多师,海南防卫副总司令李玉堂的32军。这种分属不同派系的部队,相互之间并不信任和配合,猜忌与争夺屡屡发生,但薛岳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些部队最终还是只听自己老东家的话。
薛仰岳
因此,别看薛岳的布防措施被称为“伯陵防线”,听起来很厉害,但薛岳自己很清楚,面对强大的解放军,海南岛根本守不住。为此,他专门见了蒋介石,提出放弃海南岛撤回台湾的请求,但遭到了蒋介石的断然拒绝。蒋介石的理由很简单,在金门不是打得很好吗?在海南岛,解放军同样没有海空军支援,想在海南岛登陆,就让他成为下一个金门。就这样,薛岳不得不硬着头皮守在海南岛,但心里却想着什么时候跑路最合适。
当然,薛岳也不是没有下本,一天到晚不停地给守军打气,宣称解放军根本没有能力登陆,国军还要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基地。这些华而不实的宣传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某些国军部队是铁了心要和解放军死磕到底。
而解放军方面,主要面临有三个方面的困难。一个方面,担任主攻任务的解放军部队,基本上都是来自北方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旱鸭子,对水性不熟悉,有一种天然的畏惧心理。其二,解放军方面只有数量有限的木帆船,几乎没有机动船,更缺乏海空军支援力量,制空权制海权都在海南岛的国军手里。最后,由于在1949年10月24日第三野战军发起的金门战役以登岛部队3个多团共9000余指战员全军覆没而告完全失败,加上此后在11月3日进行的舟山登步岛战役也以解放军攻岛部队撤退而告终,这在即将参与渡海作战的部队之间造成了严重的畏战心理,悲观情绪在部分战士中弥漫,可见金门战役失利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但解放军有着薛岳指挥下的守军所没有的优势。
首先,解放军发起海南岛战役的战略方针,是十分适合海南岛的情况的。
当叶剑英率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全面解放了广东内陆地区、把国民党残余力量赶到海南岛以后,中央就发出了要求在要求1950年2月以前开始行动,农历新年前解放海南岛的指示。
叶宜伟
受命全权指挥海南岛登陆作战的叶剑英对取得海南岛战役有着必胜的信心,但对于如何开展战役行动却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采取了极其谨慎的态度。
被称为“叶参座”的叶剑英虽然长期在参谋的位置上工作,但并不影响他作为军事主官对战役的超常把控能力。在通过海南岛的琼崖纵队了解到薛岳的军事部署情况以后,他敏锐地判断到,在己方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于新年前发起海南岛战役的不现实的,需要推迟作战,否则很有可能面临和金门战役一样的结局。
叶剑英的判断有理有据,很符合当时海南岛的形势与我军的情况,延迟进攻计划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延迟计划并不是取消,叶剑英很快就组织各方参战部队将领商讨制定了以“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为指导方针的海南岛登陆战作战方案。
解放海南岛的登陆作战方案并不是一个头脑发热的决策,而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这个计划同样是基于解放军的优势与国军的劣势。
其次,海南岛本身的地理情况与金门不同,金门岛很小,不到152平方公里,而海南岛足有3.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悠长,达1500多公里,可供解放军突击登陆的地点是很多的,国军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全面开花防守,总有漏洞的,非常方便解放军部队偷渡和强渡登陆。
冯裕球
另外,在海南岛上还有一个金门所不具备的重要战略支撑,那就是在海南岛坚持了22年的琼崖纵队的存在。琼崖纵队以五指山为中心根据地,很有战斗力,在冯白驹的领导下,在国军的历次围剿中都坚持并逐步发展壮大,此时的兵力已经发展到了近20000人。
薛岳到了海南岛以后,把琼崖纵队视为守卫海南岛的心腹大患,担心其会在自己的防线中心开花,让自己苦心经营的伯陵防线毁于一旦,就对琼崖纵队展开了疯狂的围剿,但基本上是无济于事,没有什么成效。
琼崖纵队的存在对于准备海南岛登陆战的解放军来说就是一个神助攻,让解放军登陆少走了许多弯路,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
此时的解放军攻势正盛,属于进攻方,而且群众基础好;海南岛守军大多是残兵败将的混合体,军心不稳,士气不振,和解放军不可同日而语。
解放军渡海部队虽然因为金门战役有些这样那样的心理阴影,比如当时部队中流传“革命到底革到海底”“以前打头阵,现在押后盾”“今天咱吃鱼、明天鱼吃咱”之类的泄气话,加上大部分将士都不会水,对大海有一种天然的惧怕,而且对国民党的军舰和飞机很是畏惧。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许多人认为渡海作战是“九死一生”,很有可能就回不来了。但解放军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部队很快开展了一系列的克服心理障碍、摆脱失败阴影的工作。
为了解开战士们心中的疙瘩,部队首先对战士们讲解了海南岛渡海作战我们的优势所在,同时在一线部队不断巡演的歌剧《刘胡兰》,从精神上提升战士们的信心,《刘胡兰》的作用很大,几乎“超过了一个师”。
另一方面针对海南岛的地理情况,解放军对海上风向与潮汐对渡海作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应对措施,同时积极开展海上大练兵活动,通过下海练习冲浪、泅渡,船只驾驶、船上作战以及登陆滩涂的要领等方面的训练,让这些很少接触大海的战士们很快就适应了大海的脾性,掌握了海上作战的基本要领。
这样一来,作战部队基本上就克服了对大海的畏惧,坚定了渡海作战必胜的信心,“陆地猛虎”很快就转变成为“海上蛟龙”。
金门战役,解放军败于轻敌冒进,而守卫海南岛的薛岳此时同样是轻敌的,而解放军对海南岛的守军情况已经摸得很清楚了,战役的准备也已经是相当完备了。忽然之间,同样是登陆作战,双方攻守的胜负已经互换了。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和金门战役找不到足够的船只不同,海南岛战役吸取了金门战役失败的深刻教训,尽最大可能搜集一切可以使用的船只,并对有条件的船只加装发动机,进行机动性改造。
最初,解放军征集到的都是木帆船,而且数量还很少,因为大部分的船只都被败退海南岛的国军带走了。虽然寻找船只的工作非常困难,但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个月的努力,征集、修补了2000多只木帆船,利用汽车等机械的发动机,把一部分木帆船改装为机帆船,动员参战船工4000余人,至此解决了渡海作战的主要问题。
1950年3月5日,解放军正式实施登陆战计划的第一步,开始派遣部队小批量偷渡过海。他们的任务就是和琼崖纵队会合,从内部打乱敌人的防御部署,为解放军的大规模渡海作战做准备。执行第一批偷渡任务的是第40军第118师第352团和第43军第128师第383团各一个加强营。
当天19:30,第40军118师352团1个加强营799人,在师参谋长苟在松、团长罗绍福等率领下,由琼崖纵队侦察科长郭壮强当向导,分乘13艘船,乘着当时刮的东北风,从雷州半岛灯楼角顺风启航,次日上午11点行至海南岛西部儋县以西海域,这期间并没有被国民党守军发现行踪。反倒是解放军在这里发现到了十余艘国民党守军保安队的机帆船,接着天空中又出现国军4架战斗机。情况十分危急,解放军船只此时已经伪装成打渔船,并利用预先侦察到的国军空军识别联络信号打消了敌人的疑虑。随即尾随保安队的机帆船后面行驶,实际上也就是想把这批船作为掩护,延迟被敌人发现的时间,争取尽量靠近海岸。
一切很顺利,到下午2点,我军偷渡部队白马井以南海域的预定登陆点开始登陆时,解放军的行踪被守军发现,一时间国军的飞机、军舰和地面火力纷纷向解放军的登陆船开火。解放军登陆部队则拿出事先演练过的战术,对敌人进行反击并强行登陆成功。
战斗中,解放军击溃了这里第四军第五十九师两个连的守军,并成功与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第1总队会合。
这第一批登陆作战行动,解放军方面有33人伤亡,搭乘的13艘船大部分也在战斗中被炸毁。当然,成功登陆以后,这些船也没有用了。
登陆海南示意图
这次登陆行动的成功表明薛岳的“伯陵防线”并没有宣传得那么夸张,
在实施偷渡登陆的第二天,即3月6日,解放军又发起了解放涠洲岛的战斗,缴获了300余艘船只,很快就被补充到了海南岛登陆战中。
而计划中同样于3月5日和第40军一起偷渡的43军第383团加强营则因为当天渡海地点没有风无法行动,一直推迟到3月10日13点刮起顺风,第383团加强营和配属的92步兵炮连共1070人,由团长徐芳春等指挥,在琼崖地方干部林栋向导下,乘21只木帆船,从湛江市东南之硇洲岛起渡,计划行驶约100余海里,预定在琼东北文昌县之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海岸登陆。
这支渡海部队虽然没有遭遇国民党守军的袭扰,但却在路上遭到了恶劣的天气,海上风急浪高,不幸有2只船100余人失去了联络。其余渡海船只顺利于11日9点在预定地点成功登陆,并击溃了国军第32军海岸守备部队3个连。在当地游击队接应后,与琼崖纵队独立团文昌县龙马地区胜利会师。此后,击溃了跟踪追击的国军62军两个团,歼灭了一个营,顺利进入了琼崖纵队的根据地。
这次的渡海行动更为顺利,一下子就打消了战士们对渡海作战的所有疑虑,木帆船是一样可以突破国民党海空军的封锁的。
第一批偷渡行动顺利结束以后,紧接着就实施了第二批偷渡海南岛的行动。
3月26日19点,依然是第40军先发,第118师第352团第2、第3营,第353团第2营共2900余人乘81只船,在第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率领下,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起渡,航程约16海里,登陆地点预设在临高县的临高角及其以东宽达20公里的海岸。由琼崖纵队第1总队和第118师352团的加强营在临高角负责接应。
118师这批渡海部队的行动并不顺利,因为在海上遭遇风向变化和海流逆变,严重影响航行,船只编队被打乱,不得不各自为战依靠指北针向预定登陆地点行驶。但到了岸边,才知道严重偏离,距离预设地点临高角有27公里,时间上还需要3个小时左右,指挥部立即决定就近登陆。
在登陆的过程中,登陆部队击退了国军第62、第64军的2个团的阻击,俘虏200余人,并击落飞机1架。而在临高角接应的解放军部队,已经与当地的国民党守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29日,登陆部队与接应的部队在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之后,双方在美厚地区会合,然后进入了琼崖纵队的根据地。
3月31日22:40,由第127师第379团和第381团1个营组成的第43军第2批偷渡部队共3733人,乘88只船,由第127师师长王东保、政治委员宋维栻率领,在海南地方干部的带领下,从雷州半岛东南之博赊港、海仔港起渡,航程约22海里,预定在琼山县塔市北创港一带登陆。由琼崖纵队一部,协同第383团团长徐芳春率领的先遣加强营组织接应。
渡海部队在中途遭遇了风向改变的不利条件,而且还和守军的3艘军舰发生了战斗。敌人军舰进攻激烈,解放军战士勇猛还击,打伤了其中的大舰,击退了另外2艘小舰后登陆。但解放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担任掩护任务的3只木帆船共45名指战员,除了一人被渔民救起,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另有4只船因为偏离登陆地点,误登白沙门孤岛,遭遇敌人的围攻,除其中一个排18人乘1只木帆船突围外,其余不幸壮烈牺牲。
海南战役形势图
登陆部队很快与接应的部队会合,并在一路前进的途中歼灭了国民党守军三个连,击溃了国军暂13师和教导第1师共5个团的阻击,顺利地进入定安根据地。
连续两次偷渡海南岛成功,虽然有一定的损失,但成果是巨大的,除了原有琼崖纵队近2万人的力量,渡海部队又带来了近一个师的有生力量,要知道这些都是身经百战的作战部队,其战斗力相当强悍。他们提前进入海南岛,无异于在薛岳的心脏上狠狠地插了一刀,让其寝食难安,但又无可奈何,不得不停止对琼崖纵队的进攻,全面加强对海岸的防卫。
4月10日,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发起了渡海作战的总动员。40军和43军又进行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前准备与最后的动员,于1950年4月16日开始军以上级别的大规模登陆作战。第三批渡海作战分为两个梯队,以第40军6个团、第43军2个团约2.5万人为第一梯队,由第40军军长韩先楚统一指挥;以第43军主力约2万人为渡海第二梯队,15兵团指挥所随第二梯队渡海行动。
登陆作战部队两个梯队分为东西两路,以海南岛临高角的马袅港为登陆分界,以西由第40军负责,以东由第43军负责。
16日19:30,第一梯队分别由第40军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和第43军副军长龙书金率领,在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等协助下,乘380只木帆船和32艘机帆船,分别从雷州半岛南端的东场港、灯楼角和港头港、三塘港等港湾同时出发渡海。
在经过与国民党军舰彻夜激烈的海战后,解放军战士作战勇敢,驾驶木帆船反而击沉、击伤了3艘敌舰,第3舰队司令、中将王恩华也在激战中受重伤,回到海口后不久即毙命。
突破了敌人的海上封锁后,第一梯队西路的第40军6个团于17日凌晨在博铺港、临高角的美夏至昌拱一带海岸登陆。
第40军登陆部队在击溃了守军第64军2个团的抵抗后,与接应部队会合。东路的第43军登陆部队2个团也在玉抱港、雷公岛地段成功登陆。
当临近海口的玉抱港方向战斗打响以后,在海口的薛岳在睡梦中惊醒,以为解放军要对海口发起进攻,急忙把守卫其他地段的机动部队往海口方向调动,谁知道这样反而把解放军登陆地点临高山的制高点让了出来。
东路的43军主力与兵团指挥部也成功登陆,127师击溃了国民党第62军2个团和暂编第13师2个团从福山市发起的进攻,128师一部则乘胜攻入福山市,歼守军大部,击毙敌第62军参谋长温轰。
海南战役形势图
解放军集结以后则准备围歼在澄迈的国民党第62军军部。此后,43军军部与127师及琼崖纵队等部会合。第40军118师则消灭了美台市国民党第64军156师师部及第466团大部,第119师长途奔袭加来市国民党第64军军部,并追歼逃窜的一部分敌人。至此,琼西北沿岸各要点全部被登陆部队所控制,薛岳的“伯陵防线”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见解放军大规模登陆成功,蒋介石知道海南岛肯定是保不住了,便下令让薛岳保存实力,把部队撤到台湾去。而薛岳却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决定孤注一掷,调整部署,试图利用手中第32、第62军等部5个师的预备队,同解放军决一死战。薛岳的这5个师把首要目标对准了在澄迈地区登陆的第43军部队,企图把这部分解放军包围吃掉。
薛岳的企图很快就被解放军识破,15兵团司令部决定集中40军和43军主力,围歼消灭集结在澄迈的国军第64军和由加积、海口驰援的第62军、第32军机动部队,之后向海口进军,打掉敌人的指挥中枢。
按照围歼计划,解放军第40军登陆部队攻击在澄迈地区的国军第64军,解放军第43军登陆部队则部署在美亭、白莲地区,狙击并歼灭向澄迈增援的第62军、第32军机动部队。
4月21日凌晨,当第40军占领澄迈以后,发现这里的敌人第64军部队已经离开澄迈向美亭方向运动。敌人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和海口方向过来的国军一起,对解放军第43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海南战役形势图
对敌人的动向,解放军决定将计就计,由第40军急速追赶,对敌人实施“反包围”战。当然,前提是第43军能够抗住被敌人的前后夹击。
实际上,敌人的动作还是很快的,在第40军于21日凌晨占领澄迈的时候,第43军登陆部队已经于4月20日早上,在美亭地区与国军第32军252师和追击过来的第64军一部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此时的第43军在东西两面腹背受敌,战场形势并不好,他们面对的是国军第62军主力、第32军252师的1个团、教导师2个团,并且有空军战斗机的支援,攻势十分猛烈。但43军发扬了我军优良的战斗作风,激战一直持续到21日上午10点,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不但守住了阵地,而且还消灭了敌人252师一个团部和5个连,极大地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
43军的顽强给第40军完成反包围创造了时间。21日17点,一路急行军的第40军主力到达美亭市东西两侧,与第43军一起把国民党第62军主力包围在了中间动弹不得。
22日,完成包围任务的解放军部队发起了进攻,击溃了第62军和第32军252师、教导师的抵抗,并全歼了从美亭突围的敌人。
消灭了敌人主力以后,解放军于23日先后占领了琼山和海口。
4月23日19:30,渡海部队第二梯队第43军指挥所率5个团的兵力从雷州半岛三塘港出发,24日1时至4时于天尾、后海市地段顺利登岛。至此,解放军第40军和第43军的主力全部登陆海南岛,国民党在海南岛的失败已成定局。
实际上,在4月22日解放军完成对国军5个师的反包围以后,薛岳就知道大势已去,当天就下达了总撤退令,分四路分别向宁、乐会,陵水、三亚和北黎等地撤退,然后撤往台湾。
解放军当然不会让敌人就这样轻易逃跑,在24日16点分三路追击逃窜之敌。
此时的薛岳本人见无力回天,早已经乘飞机离开了这个自己精心设防结果却一塌糊涂的海岛去了台湾。解放军一路追击,歼灭敌人无数,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
此战,历时56天,双方投入兵力各10万,解放军歼灭敌人5个师9个团,计33150人,其中俘虏26469人。解放军方面伤亡4500余人,仅临高角一役就牺牲400余人,其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是40军119师副师长,年仅34岁。
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解放军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在登陆部队激战临高角时,出了个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敌人碉堡枪眼的战斗英雄,他就是40军119师357团5连1排的副排长万守业。
英雄万守业牺牲后,一排乘坐的木船被命名为“万守业英雄船”。
说起来,黄继光在朝鲜战场堵枪眼的英雄事迹还是在万守业之后,但知道万守业英雄事迹的人还是太少了。
海南岛战役的胜利,一方面有中央的正确决策,另一方面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第四野战军将士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更是离不开统一指挥此次作战的叶剑英的运筹帷幄。
叶剑英既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对待战争从来不只局限于作战本身,而是从政治、军事、民心、后勤等等诸方面通盘考虑,从而占据了海南岛战役的主动权,也决定了海南岛之战的胜利是必然的。
而反观薛岳,他从一开始就不认为解放军会真的靠那些木帆船登陆海南岛,而且对自己打造的陆海空立体防御的“伯陵防线”太过自信,在解放军首批两个加强营偷渡成功后没有引起薛岳足够的重视,他认为是我军钻了两侧防守力量薄弱的空子,并没有对整个伯陵防线进行调整,仅仅是进行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措施,这当然是不会成功的。
另外,除了早就扎根海南岛的琼崖纵队在担任腹部配合解放军登陆外,琼崖纵队以及地下党同志在解放军大规模进攻海南岛之前对守卫海南岛的国军部队策反工作也没有停止,在战役过程中,不断有国军部队起义,不但有效地破解了伯陵防线,也给敌人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海南岛战役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海南岛战役的成功,不但让因为金门战役失败带来的阴影一扫而光,而且也为解放其他依然被国军盘踞的沿海岛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彻底解放沿海岛屿和全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